现代 汉 语(上) 主讲教师 任崇芬课程八第七节 音位要点及要求1、掌握“音位”、“条件变体”、“自由变 体”、“对立”、“互补”等概念2、掌握划分音位的基本方法3、了解普通话的音位一、音位简说(-)什么是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 单位这个定义着重理解三点,即“一个语音系统”、“区 别意义”、“最小语音单位”1、“一个语音系统” 指某一个具体的语言或方言音位总是针对某一 个具体语言或方言来说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 系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某个语言可能 有一些别的语言中没有的音素 如汉语中的[ts ts‘],俄语中没有,俄语中的[r],汉语又没有,又如北京话里有[n],重庆话里一般又没有二是即便是 不同的语言中都有的音素,它们区别意义的情况也不 一定完全相同如北京话同四川宜宾话都有“[lA55]” 这样的音节,北京话的[lA55]是“拉”的意思,而四川 宜宾则是“他” 意思这种情况在方言里极多所以音 位必须针对具体语言或方言而言2、“能区别意义”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不能区别意义就不 能成为一个音位如“ā”(啊)“ī”(衣)“ū”屋)意义 不同,是不同的音位。
啊”,读成[A ],或[ɑ]、或 [a],都可以,不区别意义,所以[A]、[a]、[ɑ]这三 个“a”就不能分别为三个音位,而只能把它们看作一个 a说音位能区别意义,并不是说一个音位能表示 某个具体的意义,而是指把一个音素换成了另一个音 素,意思就不同了如“b”是一个音位,但它并不表示 什么意义,但当把它拿去替换“pō”(坡)中的“p”后, 就成了“bō”(波),意义就不同了,这就是音位的区 别意义的含义3、“最小的语音单位”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很多,句子、短语、词、 语素、音节等,但它们都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只有 音位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如“你好!”“ǐhǎo”分成n-i- h-a-o,每个音位都不能再小,故是最小的二)音位同音素的关系两者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音素是从音质角度 (音色)划分出来的,而音位则是从社会的角度对音素的综合,所以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几个音素音位学的基本思想是,在具体的语言中,能区别 意义的音是数量有限的音位学把复杂的音,多数的 音在辨义的条件下归并整理为简单的数量少的音,使 语音系统简化,这对语言的研究学习,特别是拼音文 字的制定,很有意义,并且在印刷中可以节约大量的 人力物力。
(三)音位变体1、什么叫“音位变体”?一个音位所包含的几个音叫做这个音位的变体 有“变体”是否有“正体”呢?没有一个音位所包含的音,都是这个音的变体,无所谓正体一个音位的 变体有多有少,多的几个变体,少的仅一个一般选 一个常见好认的变体音标作某个音位的代表用双斜 线“//”标写如a音位写作/a/、u音位写作/u/音 位 与音位变体是类和成员的关系这就如同抽象的“人 ” 和具体的张三、李四、王五的关系一样2、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音位变体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指只在一定语音条件下出现的变体 如/a/音位的几个变体出现的条件如下:[a]→an、ian、uan[A] →ia、ua、a[ɑ] →ao、iao、ang、iang[ε] →ian、üan自由变体:没有条件限制,可以自由变读的变体如 “文”、“微”等,零声母(字)有的人念作[v]开头,有 的念作[w]那么这个[v]和[w]就是一个音位的自由变 体又如“南”、在川渝方言中,有的将声母读作[n], 有的读作[l],都不区别意义,[n l]在川渝中也是自由 变体四)对立与互补这是划分和归纳音位的两个原则对立:用于音位的划分,指两个音的差异,如果 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那么这两个音就是对立的(有 对立关系),凡对立的音都要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确定某两个音是否对立,比较好的方法是替换 就是把需要鉴别的几个音素放在相同的语境里,进行替换比较,看是否区别意义,如果是,说明两音对 立,是不同的音位反之则不具对立性,应合并为一 个音位例如:要鉴别[p p‘ m t t‘ k‘]是否对立,把它们 放在下面一个环境并替换:[—u51](环境)[pu51]布 [tu51]肚[p‘ u51]铺 [t‘ u51]兔[mu51]木 [k‘ u51]库 替换结果区别意义了,故它们是6个不同的音位互补,用于音位的归并有些音素,由于受前后 音素的制约,从来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各自 守着自己的位置,呈现互相补充(你不去的地方我 去,我 不去的地方你去)的局面,这就叫音位互 补互补分布的音有两种情况:音色相近的可归为一 个音位,是条件变体,如[a A ɑ]等;音色差异较大 的,分为不同音位,如舌尖前元音和舌尖后元音以及 [k η]等碰头的因素也有两种情况:对立的分为不同音 位,如[p p‘]等,不对立的就是自由变体,归为一个音 位对立、互补、音色等条件同音位分合的关系可以 用下表简示:条 件互 补 不 互 补音色相近音色差异大 对 立不 对 立音位分合 条件变体 分列音位 分列音位 自由变体 普通话例[a A ɑ ε] [k η] [p p‘] [w u] 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作讲解。
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要点及要求1、了解语音规范化的意义和内容2、了解确定正音标准的原则3、了解正音标准一、语音规范化的意义和内容语音规范化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方便方言区 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另一方面是促进汉语朝着 纯洁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语音规范化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确立 正音标准;二是推广标准音二、确定正音标准的原则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一个整体标准,这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北 京语音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分歧这些分歧在普通话里 必须加以规范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异读词的规范 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读音如:“教室” 有人读“jiàoshì”也有人读“jiàoshǐ”,“暂时”有人读 “zànshí”也有人读“zǎnshí”凡异读词,虽然读音不 同,但词义是没有区别的凡有异读的词语,一律以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的读音为规范二)轻声和儿化的规范北京话轻声、儿化现象特别多,都作为普通话的 成分要求全国人民学习是有困难的,也没有必要因 此也有规范的必要一般规范的原则是::1、有区别意义作用的,算合于规范的如“大 意”和“大意”、“东西”和“东西”、“眼”和“眼 儿”,“头”和 “头儿”,轻不轻、儿化不儿化意义是不一样的。
2、有区别词性作用的算合于规范的如:生气(名) 生气(动)地道(形) 地道(名) 画(动、名) 画儿(名) 亮(形) 亮儿(名)3、没有区别意义词性的作用,但习惯上要读轻 声、儿化的,不读轻声、儿化听起来非常不顺耳,并 且读轻声、儿化又有普遍性的也应算合规范的如:“庄稼”、“石头”、“我们”、“冰棍儿”、“ 小褂儿”、“鸡子儿”等轻声儿化的规范比异读词复杂得多有些轻声儿 化词如:“喜鹊”、“掌握”、“冒烟儿”、“帮忙 儿”等是否属于规范,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再决 定第三章 文字 导学本章主要讲解现代汉字的基本知识全章共五 节,第一节“汉字概说”讲解文字包括汉字的性质、作 用和起源等基本理论知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主要 通过汉字形体演变来说明汉字结构形体由繁到简的演 变规律第三节“汉字的结构”通过对现行汉字形体的 分析,说明其结构系统、表意原则和方法第四节则 讲解汉字改革和整理,第五节讲汉字的正确使用综上所述,文字这一章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一 是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二是汉字的形体结构,三是汉 字的整理和使用三个问题之间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汉字的表意性特点决定了汉字形音义联系的特殊结构 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这种结构方式 决定了汉字形体的繁难,汉字形体的繁难与书写使用 求简求易的矛盾,又导致了汉字的整理和规范。
现代汉语文字这一部分的学习,重在理解和实 践有些章节理论的讲述用于实践,类推力很弱,比 方学习了汉字的结构,并不能用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等方法去分析所有具有这些方法的汉字,目的仅 在于了解汉字是用字形联系字义去表音的表意文字 对于汉字的演变形体也只能做一般的了解,并不是为 了达到认识甲骨文、大小篆等字体的目的从使用的 实践讲,本章学习的重点在第五节正确使用汉字要求同学们用纠正错别字的基本方法去联系附录中“ 常 见的错别字”和“容易读错的字”,从而提高使用 汉字 的规范水平至于附录三简化字总表可以作为平时 的查检之用 第一节 汉字概说要点及要求1、了解什么是文字,文字和语言的关系2、了解汉字与文字的关系和汉字的表意性特点3、了解汉字的历史功绩 一、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 助性交际工具拿文字同语言比较,有两点不同:1、 语言第一性 文字第二性中国学者对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有很精辟的讲述, 如唐代孔颖达在《正义》说到:“言者, 意 之声,书者,言之记”这几个字说明了文字与语言 的关系即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 上产生的,任何民族都是先有 语言后有文字。
目前 世界上有五千多种语言,可其中三分之二的语言没有 文字即使有文字的民族也还有相当多的文盲人类 社会没有文字照样可以存在,而没有语言却一天也难 以维持2、 文字和民族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但不一定有独立 的文字换句话说,不同的民族可以使用同一种文 字日本、朝鲜、越南都正在和曾经使用过汉字而 拉丁字母文字已经成为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字母文字 当某种文字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某个民族的语言时,这 个民族可以改换使用另一种文字文字可以改革,可 以突变,语言却不能改革不能突变,只能渐变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有了文字,语言由 听觉信息扩大到了视觉信息,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 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有了文字,远隔万水千山的人 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彼此协调行动有了文字,人类历史中灿烂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生产斗争经验才得 以流传后世二、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 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与文字是个别与一般的 关系谈汉字的起源应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汉字起源 于什么?二是汉字起源于何时?汉字起源于什么?一般的看法是,汉字跟一般 文字一样起源于图画人类祖先为了满足日益复杂 的交际需要,在图画记事的基础上加以简化、整 理、充实,使每个图画能代表确定的语言成分,有确定的读音。
这样,古人就创造了文字汉字起源于 图画,还可以从甲金文中的象形字得到佐证汉字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主要探讨汉字有多长的历史殷商的甲 骨文,距现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形体和造字法 来看,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因此汉字产生的 时间比这要更早,但早到何时?目前主要有两种说 法:一种是认为汉字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所依据的材 料是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韶文化遗 址发现的陶瓷上的刻划符号半坡遗址距今有六千年 的历史,所以认为汉字有六千年的历史但是半坡遗 址彩陶上的刻符,至今人们也不知道它的意义和读音,所以它们是不是汉字的前身,并没有得到普遍 的肯定第二种说法认为汉字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 史所依据的材料是1960年在山东莒县凌阳河原始社 会晚期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瓷器上的几个象形符 号如下:戉(即”钺”) 斤 “旦”及其繁体:大汶口文化距今四千五百多年,所以认为汉字有四千多年的历 史三、汉字的性质及其特点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分为表音与表意两大类表音 文字是用符号去记录语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