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的习惯培养一、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生的为人之本1、卫生: 保持头发、衣服、仪表的整洁清洁,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的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勤洗手、不乱丢垃圾等习惯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习惯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应当注意让孩子准时进餐,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不偏食特别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随着孩子毕生 2、劳动: 一根独苗,捧在手中,贴在胸口,含在嘴里,样样事情包办替代(背书包,拿水杯),要让孩子懂得,自己长大了,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托父母和教师,能自己做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措施解快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自己整顿书包、课本、文具等有些家长总是不放心,自己为孩子整顿书包,成果孩子却总不懂得自己的本子、文具盒等放在哪多让孩子参与某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朴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等,能自己吃饭、穿衣服、系鞋带、叠衣被、刷牙、洗脸等,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此中要做好老人的工作。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央视的《生活空间》栏目中曾报道过一名五岁小朋友生活很有条理,自己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等都是自己积极整顿,小小的年龄已初步养成了爱整洁、爱劳动和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令人夸奖从报道中得知,自孩子两岁开始妈妈就对她立下规矩,规定她玩完玩具必须收回原处,若不收,妈妈就将玩具没收正是由于这位妈妈注意立规矩并严格规定,孩子才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整顿和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3、品德礼貌: (1)孩子在家中的品德礼貌习惯①出去,回来要向父母、老人问候或说: “我出去了,再会我回来了”②出门玩耍,有事都要告知父母或征得批准,并让父母懂得去向③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恭敬,不许高声,不许顶撞④不打扰父母、长辈工作,家人休息时要轻声说话做事⑤吃饭时,长辈不动筷,自己不先吃,好的菜不一人独吃⑥父母呼唤应即时答应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⑦家里来了客人,要叫人,有礼貌要问父母与否需要回避⑧同窗来了要欢迎,去了要送客⑨懂得家长的生日,向家长祝贺生日⑩有了好吃的先让长辈长辈累了时要热心照顾,如倒杯茶水孩子在外边的礼貌常识和行为:对人和谐礼貌,懂得并学会使用“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别人向自己问话,要热情明白地回答不能低头无语或听而不闻别人对自己说话要注意听,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要遵守社公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做到讲文明、讲礼貌事例:请您对我说“谢谢!”4、守时惜时要做到准时起床、洗漱、上学,准时活动、学习和睡觉最佳让孩子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规定在具体的时间内所做的事情,从而有序地安排生活,逐渐形成规律5、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做6、尊重别人,耐心听别人发言7、按规则行动8、时刻记住自己责任9、节俭10、每天锻炼身体11、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12、及时感谢别人协助13、做事之前先筹划的习惯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常常故意识地同孩子交谈,多给孩子讲讲故事,陪孩子一起画画、听音乐、看图书、多带孩子到外面去散步、参观、游览,重点要指引孩子学会写自己的姓名,懂得爸爸妈妈的号码等等,(这些是大班每个孩子都规定做到的),从中就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爱好和求知欲望,以及注意听、仔细看、认真思考、积极发问、做事认真、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1、爱书、爱文具。
教育孩子爱惜自己的课本、文具,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2、写字 握笔姿势对的,坐的姿势对的,不折皱本角,书写整洁,力求美观 3、听课 教育学生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教师请教上学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她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4、作业书写整洁、规范,准时完毕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发明一种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期间完毕作业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好习惯力戒迟延和磨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当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例如,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同步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止,写着写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样会导致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减少,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拉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因此要教育她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毕任务,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对的率与责任感,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规定孩子养成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
举例:平时,总有家长说:“哎,我的孩子不是不懂,就是太粗心了,这些她都不应当错的……)5、思考 凡事多问一种“为什么”,力求懂得因素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但愿很高,但却不肯为孩子腾出时间,花出心思,总是“很忙”,或者不能坚持孩子在开始起步的时候,孩子是要家长扶着走的但有些家长却又得过多体现得特别紧张,如孩子在家学习时,一不懂就指引,就立即告诉孩子答案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不要抱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因素,然后积极启发她们,协助她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如何解决,而是要告诉她们解决问题的措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提示孩子回忆一下课堂上教师是怎能么样讲的,可以与孩子一起“思考”,一起通过工具书、网络、书籍等,引导孩子自己去谋求答案这样,我们不仅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到不依赖家长,又培养了孩子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6、背诵读书可以明智,小学生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以终身不忘目前我们孩子学的课文都是新课程,新教材里的课文编得都很美,可读性很强,家长在指引孩子学习时,也要注意让孩子养成早读、晨读的好习惯。
如读、背英语、古诗、可以引导孩子尽量地多背记某些词汇和课文7、积累 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家长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图书报刊,创设一种阅读环境,但书最佳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为避免“走马观花”,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引孩子做读书笔记一年级开始就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没有积累,哪来应用?可引导学生多定报、读报、剪报,有些家长觉得,我早已买了诸多作文书给她,她就是不看,有什么措施?如果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书架上再多书也是徒劳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课本还是那本课本,它不会自动变成孩子的知识营养因此,我觉得目前是培养孩子阅读爱好最核心的时期,我们一方面要把她的阅读爱好培养起来,我们也许从引导孩子从她们喜欢的童话、漫画、小短文、科普读物、历史人物等开始,然后,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感悟,一起快乐,爱好上来后,我们再引导孩子从书报上的好图片、好文章、有价值的资料摘抄或剪下来,再慢慢欣赏,让孩子们在读、悟、剪、贴、圈、点、画、写中体到读书的快乐固然一开始,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做,并且要坚持,当孩子能自己读、自己做的时候,我们家长就可以在一旁偷着乐了。
8、思维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培养孩子勤思的长处,对她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改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还规定家长尽量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多活动,多锻炼,让孩子开拓视野还要多带孩子到文化氛围较浓厚的地方:如图书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到地方,让孩子多受熏陶,多读多看多思,从而不断增长见识9、复习与预习常常督促孩子准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使孩子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措施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园的生活是游戏型的,而上小学后来,学习的模式成为课堂教育,课间休息时是充足自由的,要自己整顿书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自己想措施解决因此,学习生活不能再完全依托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自己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学龄前小朋友在进入小学后来,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例如一种很明显的不同就是:在小学里,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例如:自己记作业,鞋带开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自己背书包,按课程表自己整顿书包,这些事情小学教师是很少过问的,也不会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学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孩子上小学后来,就要独立记住许多东西,特别是今天的任务是什么?明天有无某些教师交代的东西要带的呢等等?要想让孩子记住教师交待的某些事,就得提前训练她们,其实在幼儿园教师就已经在无形中训练培养她们了,例如交代孩子回去跟爸爸妈妈阐明今天教师交代的某些事情,要带的东西等等,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包办替代,但是可以合适提示,让她记住教师交待的任务是自已的事,应当自已完毕,常常忘掉教师规定做的事情,这一点,如果始终带到小学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目前在幼儿园也许只是忘掉了教师说的要带来的什么东西,到小学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多了,那么孩子就常常会由于贪玩不做作业因此,家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毕,这样她在听教师发言和做事方面就会认真某些五、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上学后每堂课有40分钟时间,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目前需要家长多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六、要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忍耐,学会与小朋友分享七、培养习惯的注意事项:1、家庭内部保持一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家庭内部的一致爸爸要严管,妈妈要宠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种“不一致”,不仅不利于教育孩子,并且还会导致家长的烦恼。
有一种孩子偷了人家一盘磁带,爸爸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她,孩子开始认错,掉下了眼泪这时奶奶来了,觉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对孩子的爸爸说:“偷点东西算什么?你小时候没偷过东西?”孩子听到这里,“噗哧”一笑跑出去了刚刚爸爸的批评所有作废并且目前的孩子很会看人眼色行事,大人之间有矛盾,她就钻空子,谁对她们利就听谁的钻来钻去就形成双重人格,到那时再教就难了2、言传身教树立楷模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父母来说,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家长的言行举止时时都是孩子最佳的楷模教育孩子要多看书,自己平时就要多看书报;教育孩子要准时上学,那么自己在开会、学习等就不要迟到;教育孩子要有时间观念,自己就不要在麻将台上用太多的时间一边手搓麻将,一边厉声呵斥让孩子准时做作业,准时睡觉,那是不也许的不少家长自身就很有时间观念,将平常作息时间安排的较好,先做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运用平时对自己的东西多加爱惜,并不乱放但有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就不是个有条理的人,因此每天手忙脚乱,做事没出息筹划性搞得孩子也跟随着乱,吃过的东西包装纸乱扔,玩过的玩具随手乱放,衣服也乱放,没有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父母平时不引导,不树立楷模的话,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