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六章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87MB
约40页
文档ID:586033947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六章_第1页
1/40

第六章第六章 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婴儿期婴儿期((0-3岁)岁)新生儿阶段新生儿阶段((0-1个月)个月)婴儿早期或乳儿期婴儿早期或乳儿期((0-1岁)岁)婴儿晚期婴儿晚期((1-3岁)岁) 学 习 要 求1、掌握婴儿大脑和动作发展的特点掌握婴儿大脑和动作发展的特点2 2、掌握言语获得理论及婴儿言语发展的特、掌握言语获得理论及婴儿言语发展的特点点3 3、掌握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掌握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4 4、掌握婴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掌握婴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乳儿期的心理发展乳儿期的心理发展l一、生理发育一、生理发育(自学为主)(自学为主) l(一)身体发育((一)身体发育(p153-154)) l(二)神经系统发育((二)神经系统发育(p154)) Ø1、结构、结构Ø2、机能、机能v皮质兴奋机能增强皮质兴奋机能增强 v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l二、动作的发展(二、动作的发展(p155-157))Ø 躯体动作躯体动作Ø 手的协调手的协调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到下部动作;从上部到下部动作;–3、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l婴儿动作发展有什么意义?婴儿动作发展有什么意义?((p157-158)) 三、言语的发生(三、言语的发生(p158-159)) 最早的发音是什么?有没有分化?如最早的发音是什么?有没有分化?如何检验?何检验? l(一)语音的发生(一)语音的发生l1、反射性发音、反射性发音l2、呀呀学语、呀呀学语l(二)对语言理解的准备(二)对语言理解的准备l1、语音知觉、语音知觉l2、语词理解、语词理解 四、 乳儿的认知发展l方法上的突破方法上的突破l视觉偏爱法视觉偏爱法l习惯化、去习惯化习惯化、去习惯化法(法(p179)) l(一)感觉((一)感觉(p159-160)) u从感觉方面已经收获了哪些能力?从感觉方面已经收获了哪些能力? (二)知觉((二)知觉(p160-161))Ø 图形知觉图形知觉Ø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 l(三)记忆的发生与发展(三)记忆的发生与发展 u乳儿有没有记忆?用什么来证明?乳儿有没有记忆?用什么来证明? 五、早期情绪的发展五、早期情绪的发展l(一)情绪的发生(一)情绪的发生l婴儿有没有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婴儿有没有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l(二)微笑的发展(二)微笑的发展–1 1、、自自发发的的笑笑((0-50-5周周))::反反射射性性的的笑笑。

婴婴儿儿出出生生2-122-12小小时时中中,,面面部部即即有有象象微微笑笑的的运运动动,,这这是是内内源源性性的的出出生生后后一一周周,,新新生生儿儿清清醒醒时时、、吃吃饱饱了了或或听听到到柔柔和和的的声声音音时时,,会会本本能能地地笑笑第第三三周周时时,,清清醒醒时时轻轻轻轻地地抚抚摩摩婴婴儿儿的的面面颊颊、、腹腹部部等等,,也也能能引引起起微微笑笑4-54-5周周时时,,把把婴婴儿儿的的双双手手对对拍拍,,让让他他看看转转动动的的纸纸板板或或听听各各种种熟熟悉悉的的说说话话等等,,都都会会引引起起微微笑笑但但此此时时的的微微笑,全是反射性的笑,全是反射性的–2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 5周周-3-3个半月)个半月)–3 3、、有有选选择择的的社社会会性性微微笑笑((3 3个个半半月月后后))::真真正正的的社社会会性性微微笑笑 第二节第二节 婴儿晚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晚期的心理发展 l一、生理发展(一、生理发展(P170-173))l二、动作发展(二、动作发展(p173-180)) l三、言语的发展(三、言语的发展(p180-189))ü儿童如何获得语言?儿童如何获得语言? (一)言语的获得理论((一)言语的获得理论(p185-187))l强调后天的学习理论强调后天的学习理论o 强化论强化论o 模仿论模仿论——选择性模仿选择性模仿l强调先天因素的强调先天因素的“内存内存”论论l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理论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理论 (二)单词句((二)单词句(1-1.51-1.5岁岁))o 单个字或单音重复单个字或单音重复o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o 以音代物以音代物o 以词代句以词代句(三)双词句((三)双词句(1.5-2岁)岁)(四)完整句的发展((四)完整句的发展(2-3岁)岁) l四、心理过程的发展四、心理过程的发展Ø(一)颜色视觉((一)颜色视觉(p189-190))Ø(二)数的感知((二)数的感知(p190-191)) Ø (三)时间知觉(三)时间知觉l婴儿有没有时间知觉?如何表现?婴儿有没有时间知觉?如何表现?l婴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婴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生活作息在时间定向上起了很大的系,生活作息在时间定向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用 (四)注意的发展((四)注意的发展(p192))(五)记忆的发展((五)记忆的发展(p192-193))(六)直觉行动思维的出现(六)直觉行动思维的出现l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儿童的思维与自身的感:儿童的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只能在对外界的感知知和动作相伴随,只能在对外界的感知活动中进行,在自身的动作过程中展开,活动中进行,在自身的动作过程中展开,离开感知和动作,思维就停止离开感知和动作,思维就停止 l五、社会性发展和个性萌芽五、社会性发展和个性萌芽l(一)气质(一)气质 l1、气质的九个维度、气质的九个维度–((1 1)活动水平:在睡眠、进食、穿衣、游戏的等过)活动水平:在睡眠、进食、穿衣、游戏的等过程中的身体活动数量,主要以活跃时期和不活跃时期程中的身体活动数量,主要以活跃时期和不活跃时期的比率为指标的比率为指标 –((2 2)节律性:吃、喝、睡、醒、大小便等生理活动)节律性:吃、喝、睡、醒、大小便等生理活动的规律性的规律性 –((3 3)注意分散程度:外界无关的刺激对正在进行中)注意分散程度:外界无关的刺激对正在进行中的行为的干扰程度的行为的干扰程度 –((4 4)接近或回避:对新情境、新刺激、陌生人等是)接近或回避:对新情境、新刺激、陌生人等是主动接近还是退缩。

主动接近还是退缩 –((5 5)适应性:对新环境、新刺激、新情景或环)适应性:对新环境、新刺激、新情景或环境常规改变的适应能力,能否适应和适应快慢境常规改变的适应能力,能否适应和适应快慢 –((6 6)注意的广度和坚持性:集中从事某项活动)注意的广度和坚持性:集中从事某项活动的时间、范围和分心对活动的影响程度的时间、范围和分心对活动的影响程度 –((7 7)反应强度:对外界做出反应的能量反应强度:对外界做出反应的能量–((8 8))反反应应阈阈限限::引引起起可可辩辩明明反反应应所所需需刺刺激激的的最最低限度–((9 9)心境质量:积极、愉快情绪与消极、不愉)心境质量:积极、愉快情绪与消极、不愉快情绪相比较的量快情绪相比较的量 l2、气质类型、气质类型–((1 1))易养型易养型:吃、喝、睡、大小便有规律,易适应新环:吃、喝、睡、大小便有规律,易适应新环境,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情绪一般积极、愉快、境,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情绪一般积极、愉快、反应适度易受成人的关怀和喜爱反应适度易受成人的关怀和喜爱–((2 2))困难型困难型: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

需很长时间去能够新的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需很长时间去能够新的活动和安排,对环境改变难以适应情绪不好,在游戏中活动和安排,对环境改变难以适应情绪不好,在游戏中总是不愉快总是不愉快–((3 3))迟缓型迟缓型:活动水平很低,反应弱,情绪消极或不愉:活动水平很低,反应弱,情绪消极或不愉快,但不象困难型那样大哭大闹,常常安静地退缩、畏缩、快,但不象困难型那样大哭大闹,常常安静地退缩、畏缩、情绪低落,逃避新刺激、新事物,对外界环境、新事物、情绪低落,逃避新刺激、新事物,对外界环境、新事物、生活变化的适应缓慢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会对新刺激慢生活变化的适应缓慢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会对新刺激慢慢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活跃起来慢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活跃起来 l3、气质和亲子关系、气质和亲子关系 l(二)自我意识((二)自我意识(p198-199))–1 1、、1 1岁前儿童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作为一岁前儿童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来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来–2 2、、1 1岁左右的儿童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岁左右的儿童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别开来,开始知道自己和物体的关系,认识象区别开来,开始知道自己和物体的关系,认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产生自信。

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产生自信–3 3、使用名字称呼自己使用名字称呼自己–4 4、、2-32-3岁时使用岁时使用““我我”” (三)依恋((三)依恋(attachment))l1、什么是依恋?、什么是依恋?l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一般是母亲)之间长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一般是母亲)之间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2、依恋的意义、依恋的意义l哈洛的恒河猴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实验lBowlby的研究的研究 l3 3、依恋的发展、依恋的发展l((1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0-3个月)个月)l((2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3-6个月)个月)l((3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 6个月个月-2-2岁)岁) 4 4、关于依恋的理论、关于依恋的理论u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你喂养我所以我爱你你喂养我所以我爱你” ” u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利益带来爱利益带来爱” u习性学理论习性学理论——“也许我天生就惹人爱也许我天生就惹人爱” 5 5、、      婴儿依恋的类型婴儿依恋的类型l安斯沃斯的研究方法安斯沃斯的研究方法l陌生情境技术陌生情境技术 类型类型lA A型:回避型依恋型:回避型依恋l母亲在不在场无所谓,母亲离开,并不母亲在不在场无所谓,母亲离开,并不表示反抗,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母表示反抗,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母亲回来,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非亲回来,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非高兴,有时也会欢迎,但很短暂就离开高兴,有时也会欢迎,但很短暂就离开了。

又称了又称““无依恋婴儿无依恋婴儿”” lB B型:安全型依恋型:安全型依恋l母母亲亲在在场场,,能能安安逸逸地地玩玩,,偶偶尔尔看看母母亲亲,,与与母母亲亲交交谈谈,,对对母母亲亲微微笑笑;;母母亲亲离离开开,,操操作作会会受受影影响响,,婴婴儿儿明明显显表表现现苦苦恼恼、、不不安安,,想想找找母母亲亲,,当当母母亲亲回回来来时时,,会会立立即即与母亲接触,且容易抚慰,平静与母亲接触,且容易抚慰,平静 lC C型:焦虑反抗型依恋型:焦虑反抗型依恋l当母亲要离开则非常警惕,离开时表现当母亲要离开则非常警惕,离开时表现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分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其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其态度矛盾,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同时反态度矛盾,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同时反抗与母亲接触,母亲亲近他,他会生气抗与母亲接触,母亲亲近他,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地拒绝、推开 6、影响依恋特征的因素、影响依恋特征的因素p((1 1)母亲的养育特征)母亲的养育特征 p((2)婴儿的气质)婴儿的气质p((3)母亲的个人生活经历(内在工作模)母亲的个人生活经历(内在工作模式)式) p((4)文化特点)文化特点 l(四)同伴关系(四)同伴关系 本章小结l从乳儿期到婴儿期,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

l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教育:(1)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加强肌肉练习,促进动作发展,同时也要增强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以及与同伴交往的能力2)3岁以前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多给孩子言语刺激,鼓励孩子说话3)培养孩子有规律、有条理的生活习惯4)鼓励、培养独立性与自主精神,满足孩子独立从事活动、探索世界的需要和愿望,不过多干涉但同时也应注意,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能迁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