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 v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 核心的问题之一但由于学习问题本 身的复杂性,和研究者本身背景的不 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v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 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变化 v学习是个体凭借经验而产生的心理结构 及其外显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v特征: v首先,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某种变化 v其次,这种变化是由于经验而引起的 v再次,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v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创伤等引起的变化是暂 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旦条件改变就会自行消失 ,这种变化不能称作学习 v第四,学习是后天的习得活动,而不是本能活动 v第五、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变化活动,任何其他人 不能替代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v(一)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v(二)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v(三)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 三、学习的分类 v(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v水平层次分类 v1、信号学习 5、多重辨别学习 v2、刺激反应学习 6、概念学习 v3、连锁学习 7、原理学习 v4、语言的联合 8、解决问题学习 v结果分类: v1.言语信息的学习 v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 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v言语信息的学习是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 问题 v2.智慧技能的学习 v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 v3.认知策略的学习 v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 、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 ,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 可能智慧技能指向外部环境,而认知策 略指向学习者内部 v4.态度的学习 v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 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 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加涅提出三类 态度:(1)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 系的认识;(2)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 积极的喜爱的情感;(3)有关个人品 德的某些方面 v5.运动技能的学习 v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也是能力的 一个组成部分 v(二)奥苏贝尔的分类 v一个纬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 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v另一个纬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 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 的这两个纬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v意义 讲演 设计良好的 科学研究 v学习 视听教学 v 常规“研究” v 学校实验室实验 或理智产生过 程 v 记乘法 运用公式 试误式的 v 口诀 解题 解决方法 v机械 v学习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 v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v学习理论: v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斯金纳桑代克 v认知学习理论:苛勒 托尔曼 布鲁纳、奥苏泊尔 v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v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马斯洛 v行为主义者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学习,他们用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刺激和 反应来解释学习过程,而反对研究学习的 内部过程。
但不同的行为派学习理论家的 观点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的代表人物 v包括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等 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v桑代克,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采用实证主 义的倾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 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地开创者 v动物实验 v桑代克是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 规律的心理学家最著名的动物学习 实验是猫开笼取食的实验当代可用 曲线图来表现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 次数的增加,作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 渐减少 v(一)基本观点: v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 尝试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步减少 ,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刺激 反应之间的联结 v(二)学习的联结说 v学习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 刺激情景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人比动物 能够建立更多、更复杂的联结 v(三)学习规律 v桑代克提出3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v1.准备律 v个体进行学习事先有某种准备 v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景时所具有的预备性 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准备 律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 v2.练习律(大量练习) v指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 v对于已形成的某种情景与某反应的联结, 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3. 效果律(使用奖励可以促进学习) v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一个联结的 后果(满意与不满意)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 或削弱的作用 v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 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但其主 要缺陷在于机械论和简单化 v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 效果律指导人们使用一些具体奖励如金 星、口头表扬等练习律指导人们对所有 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一个 人S-R的联结越多,他就被认为越聪明, 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拥有更多的联结 v二、经典性的条件反射 v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v食物:无条件刺激(UCS) v食物+唾液分泌---无条件作用(UCR) v铃声:中性刺激(NS) v铃声+食物-----多次结合铃声为条件刺激( CS) v铃声+唾液分泌—条件作用(CR) v1.基本观点: v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 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他认 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 v原来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 ,变成了一种条件刺激,分泌唾液成了由这 种条件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应,这就建立了一 种条件反射 v实验 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 v铃声+食物——分泌唾液 v观点 v中性+刺激——条件反射 v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同时出现进行 的。
v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事项: v(1)无条件刺激:指本来就能引起的某 种固定反应的刺激;(食物) v(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 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 v(3)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铃声 ) v(4)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 刺激引起的反应 v条件刺激(铃声)不被无条件刺激(食物)强化 v出现:条件作用的抑制------ v铃声+唾液分泌—条件作用 v2.巴甫洛夫指出了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 机制,即学习的规律, v主要包括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v获得与消退: v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中,具有强化作用的无 条件刺激(食物)和条件刺激(铃声)必须 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时间过长会导致 条件反射难以建立 v强化对于条件反射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条 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 不给予无条件刺激的强化,那么已经形成的 条件反射会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直至 消退 v泛化:开始建立联系时,除条件刺激本身,与该 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 效应,称为泛化 v分化:以后相似刺激就不产生影响,只对经常受 到强化的有反应,称为分化 v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是开创性的, 而且他的实验方法与研究结果被后来的心 理学家所广泛接受,因此,他的条件反射 理论被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v斯金纳是后期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最具影 响力的心理学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 习理论 v实验 v斯金纳(B.F.Skinner 1938)在特制的实验 箱(斯金纳箱)内研究了白鼠的学习箱内 装有一个杠杆,杠杆与传递事物的机械装置 相连,只要杠杆一被压动,一颗食便滚进食 盘白鼠被放进箱内,自由活动,当它踏上 杠杆时,有食丸放出,于是吃到食物它一 旦再按压杠杆,食丸有滚出,反复几次,白 鼠就学会了按压杠杆来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将这种条件反射叫做操作性条件反 射此外,斯金纳还做了鸽子啄圆窗反应的 实验 v(一)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v1.基本观点: v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 应答行为, 操作行为 应答行为是被动的, v操作行为却带有主动的性质, 虽然它也要受环 境的影响, 但不是直接引发于某一明显的刺激 v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v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 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 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 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 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v经典性条件反射针对的是应答性行为,而操 作性条件反射针对的是操作性条件行为。
v应答性行为S—R联结 v操作性行为R—S联结 v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则是: v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种反应,不管 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 伴随着一种强化物,那这个反应在类似 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v(三)强化原理 v强化是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v是重要的影响行为的因素,行为之所以发生变 化,是因为强化的作用,控制强化就能对行为 进行控制个体自发性的反应行为如果能带来 有效的结果,那么该行为就会因受到强化而得 以保留,个体也就获得了经验 v因此,斯金纳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 v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给一个强化刺 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v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 此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能控制人的行为 行为被增强行为被减弱 呈现刺 激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 如表扬) 惩罚1(呈现厌恶 刺 激如关禁闭) 消除刺 激 负强化(消除厌恶刺 激如免做家务) 惩罚2(消除愉快刺 激如禁吃KFC) v强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v积极强化也称正强化,当个体做出某 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给予某种 奖励,从而增强了个体行为反应的强 度、概率或速度; v中止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特定反应的 概率,称为消极强化或负强化。
积极 强化和消极强化都导致反应概率的增 加,导致反应概率降低的是惩罚 v在实际教育中,不同学生对各种强化物的反应是不 同的因此要注意: v(1)要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 教师要 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在一个 班级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填写一个问卷如“在课 堂里你喜欢干什么或玩什么东西?在课堂上你最喜 爱干的三件事是什么?”等,这些问题还可针对不 同的年级加以修改 v(2)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有些活 动对小学生而言可能是有力的强化物,但对中学生 不一定是强化物因此,必须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 供相应的有力的强化刺激和事件 v强化时遵循的原则 v(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即时强化,不要 进行延缓强化; v(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 反应都进行强化,随学习的进行逐渐转变 为间隔强化; v(3)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 朝正确的方向逐渐引导,增强学生的行为 v(四)程序教学 v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 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 机器它适合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 它也特别适合那些差等生的自学需要但 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学生与教 师之间的互动。
v斯金纳是当代心理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学说不仅被用到了动物身上,而且也 被广泛用到了人类社会情境中,但他缺乏对 人类高级学习活动的探讨,缺乏涉及机体的 内部状态 v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交互决定论 v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 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他们彼此之间的 影响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