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语言艺术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5页
文档ID:4769764
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语言艺术_第1页
1/5

1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语言艺术随着评价发展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提出评价已不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评价的内容已 从过去的单一的以考高分为目标转变为三个纬度的评价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现代教学中这样的立体评 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由此“红花台” 、 “成长册” 、 “小英雄榜” 、 “师生留言簿”等各式各样的极具创新意识和时代特点的评价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然而在众多的评价方式中,教师的口头评价仍以其可操作性强、评价内容涵盖面广、评价结果直观性强、评价时间灵活等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亲睐,始终在评价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但由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交流双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口头评价的效果与学生的接受态度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评价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才能使语言评价成为有效的评价方式,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能体现三维评价指标,从而实现这一评价目的呢?一、评价语言要具有简洁性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明白教师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何、评2价质量怎样,与此同时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对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

这样做既起到了评价的作用,又不耽误过多上课时间,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进度不会造成影响过多的累述,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和主动要求被评价的兴趣,并且占用过多的上课时间,影响教师的整个教学进度 二、评价语言要具有准确性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课堂中,有时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无所用心、或含糊不清的“嗯” 、 “啊”应对来回应学生 的表现,与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渴望被评价的 心情是极不对称的,同时也是极其缺乏责任心的 当对学生的课堂习题、或概念性问题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给学生清晰的知识概念,不能让学生搅浆糊,不能让学生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出现模糊的概念,有的教师害怕告诉学生结果是错的而让学生接受不了,就干脆用“大概是错的” 、 “可能还有一点错” 、 “这道题半对”这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不但不能起到帮助学生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步人迷魂阵,找不到知识的出口、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遇到学生的知识问题时,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对对在哪里、错错在何处 由于评价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学生的某些学习现象、或言语行为进行评价,这时教师的评价语言3要切中要害,评到重点。

现在的学生极具个性,对于老师的评价语言他们不会照单全收,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认为正确的才接受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用语言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准确地评价,使其认同教师的看法,认为教师这样的评价是有水平的、有道理的、从而心服口服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三、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不要动不动就用“你怎么这么笨” 、 “讲了半天你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这样的话打击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渴望成功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其他同学羡慕的目光只是有的学生基础好,能比较容易的获得成功;而有的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一定的学习障碍,在短期内不会立刻取得成功无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功或失败了,教师对他们的语言评价都应当具有激励 性鼓励学生不要放弃,树立信心坚持学习比如,对已经获得成功的学生,你可以这样评价: “太棒了!继续努力,你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而对于那些遇到学习障碍的学生,则要告诉他:“不要放弃,虽然你现在没弄懂,再看看书想一想,以你这么聪明的小脑瓜,肯定能想到 ”这样的评价,不会让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也就维护了教师本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为今后的师生共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不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也就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以获得更多的激4励性语言评价为学习目标时,评价就自然而然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成为激发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的有利方式反之的评价就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四、评价语言要具有亲和力现代教学理论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也不能定位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而应当定位为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渠道如果在课堂上多使用“真是咱们班的智多星” “你这个小机灵鬼” “小可爱”这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气氛会分外融洽,学生会对教师的这一评价会感到非常的亲切,从而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喜爱,由内心产生愿意拉近与教师的距离的愿望,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五、评价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诚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任意妄为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导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就必须在教师的言语评价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导向如在学习《滥竿充数》 )一课时,有的学生认为做做样子,假装吹芋的人很聪明,因为他可以不付出太多的努力就有所得,虽然后来被人发现逃走了,但只要换个地方他还可以继续“滥竿充数” 。

当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时,教师就有责任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而不是忙不迭的表扬学生有创意因为他的这种价值观本身就存在了很大的问题,教师在对他看法进行评价时就必须有明确的导向,引导学生知道人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真才实学才可以六、评价语言要常于变化,具有丰富性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单调乏味,除了‘不好”就是“太好了” ,除了“对了”就是“你真棒” 这样的评价语言虽也有一定的激励性,但它不可能对课堂气氛起到“画龙点睛” 、“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同一评价语言的频繁使用和一层不变,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口头评价失去了好奇心与获得欲,与此同时语言评价也就因为失去激励的功能,反而显得多余起来所以,评价语言要常于变化,甚至偶尔增加一些幽默的色彩,这样既能保证语言评价的激励作用,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用语言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征服学生,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语言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语言是“艺术”中的“艺术” ,因为它兼具着“教”与“育”的重任,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这一门艺术,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正如北师大肖川博士所说:“教师的语言是要有品位的,要体现其教育的意义,否则就与市井大妈的语言没什么区别。

”掌握了这一门艺术就一定能在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