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肉毒中毒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2KB
约45页
文档ID:606041965
肉毒中毒_第1页
1/4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肉毒中毒,,,,肉毒中毒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外毒素,—,肉毒毒素所致的中毒性疾病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又称肉毒梭菌、肉毒杆菌、腊肠杆菌肉毒中毒分类,食物源型肉毒中毒,,创伤型肉毒中毒,,婴儿肉毒中毒等肉毒梭菌是可形成芽胞的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为其自然居留场所,动物肠道内容物、粪便、腐败尸体、腐败饲料及各种植物中都经常含有肉毒梭菌厌氧生长,能长久在土壤、泥土中生存,在一些草食动物肠道内生存,仅在特定情况下在肠道大量繁殖菌体在不良环境下生成芽胞,芽胞对环境的适应力极强,耐热、耐干燥,一般的灭菌方法如煮沸、紫外线照射等均不能杀灭一旦环境适合其生长,特别是食物被芽胞污染后又有厌氧的生活环境,就能从芽胞状态转变成繁殖体而大量孳生并产生毒素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按免疫学上的差异可分为,A,、,B,、,C,、,D,、,E,、,F,、,G,七个型别,能够引起人类中毒的主要型别为,A,、,B,、,E,、,F,型,而,C,型和,D,型在野鸟和家禽或家畜中引起中毒肉毒毒素是一种蛋白质,无色无味、耐酸不耐碱,为目前已知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毒素,对人的致死量为,0.001µg/kg,,作为生物武器使用的气溶胶浓度达到,0.02,~,0.03mg/m3,,人吸入,1,分钟即可致死。

由于毒素对酸的抵抗力极强,浸泡胃液中,24,小时不能将其破坏,胃肠中消化酶亦不能破坏毒素分子,但此毒素不耐热,煮沸,10,分钟或,80℃30,分钟即可被破坏一种毒素只能被其产生的抗毒素所中和,无交叉免疫,不同抗原型毒素中毒后只能用相同抗原型的抗血清解毒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突触部位,干扰外周神经末端释放乙酰胆碱,主要影响外周胆碱能神经,包括神经肌肉接头及副交感神经的突触间传递,导致肌肉麻痹肉毒毒素进入人体的途径,食物:食品在制作过程中被肉毒梭菌芽胞污染,芽胞在厌氧环境中繁殖,产生毒素,食前又未加热,食入已产生的毒素而中毒肉毒梭菌污染创伤伤口,清创不彻底婴儿肠道感染:,6,个月以内婴儿,因其肠道的特殊环境及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正常菌群,食入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后,产生毒素被吸收而致病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外毒素,—,肉毒毒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食物中毒病死率,25%,~,44%,肉毒中毒多发生在我国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地区流行病学,,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大部分发生在,3,~,5,月引起中毒的食品:多为家庭自制豆、谷类的发酵制品,如臭豆腐、豆瓣酱、豆豉、面酱等,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中毒发生的原因:食品被肉毒梭菌或其芽胞污染,并在适宜的温湿度、渗透压和酸度、以及厌氧的条件下繁殖,产生毒素,在食用前未彻底加热处理中毒表现,潜伏期短者,5,~,6,小时,长到,8,~,10,天,一般,12,~,48,小时,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我国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症状出现有一定规律性最初为头晕、无力,随即出现眼肌麻痹症状,继之张口、伸舌困难,进而发展为吞咽困难,最后出现呼吸肌麻痹等前驱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以及走路不稳等神经系统表现:以对称性脑神经损害为特征,,首先出现一系列眼肌麻痹和调节功能麻痹症状,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复视、眼球震颤、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延髓麻痹症状,声音嘶哑、语言障碍、伸舌、吞咽、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口干,抬头困难,上肢无力或四肢软瘫等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意识始终清楚由于咽肌麻痹,唾液积存于咽部,可致吸入性肺炎呼吸肌麻痹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体温一般正常,但脉搏加快,体温和脉搏成反比分泌障碍:口腔、咽喉干燥,口渴,舌苔灰白,便秘以及汗液分泌减少等死亡者多发生在食后,4,~,8,天,快者,6,~,12,小时。

病程超过,10,天未死亡者,大多能生存患者经治疗可于数天后逐渐恢复,一般呼吸、吞咽及言语困难先行缓解,随后其他瘫痪肌肉也逐渐恢复视觉恢复较慢,可持续数月之久实验室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可取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剩余食物分离细菌,同时检测粪便、食物和病人血清中肉毒毒素活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编码神经外毒素的肉毒梭菌基因,此法快捷可靠,目前国内外已广泛采用此法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肉毒中毒诊断肌电图特点,:,(1),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2,)高频(,20Hz,)重复刺激波幅递增至少,100%,;,,,(3),低频(,3Hz,)重复刺激波幅递减至少,10%,临床症状好转后,肌电图亦恢复正常诊断要点,,有进食家庭自制豆、谷类的发酵制品或其他食品史有特有的神经症状,如眼部症状、延髓麻痹、分泌障碍等细菌学检验,按,GB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操作从患者血清和可疑食品中检出肉毒梭菌毒素并定型,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救治要点,,如果摄入可疑食物不久,应立即洗胃、导泻,以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素抗毒素治疗:根据中毒表现和流行病学诊断为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后,不要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立即进行肉毒抗毒素治疗。

在起病后,24,小时内或瘫痪发生前注入最为有效中毒型别不清时,应用多价(包括,A,、,B,、,E,型)肉毒抗毒素血清进行治疗,若中毒型别已确定,只注射同型肉毒抗毒素即可每次静脉或肌注,5,~,10,万单位,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给予同样剂量,直至病情开始好转逐渐减少用量儿童与成人量相同静脉注射前应在,37℃,温水中加温数分钟,注射速度要缓慢,注射前须作过敏试验,如为阳性应按脱敏法注射对于摄食被污染的食物但无症状者,也应给予多价抗毒血清,1000,单位过敏试验法,,吸取,0.1ml,血清制品,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ml,,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入,0.1ml,,注射后观察,10,~,30,分钟,注射后如有红肿、皮丘者为阳性反应,无红肿为阴性脱敏法,,将血清制品稀释,10,倍,分数次皮下注射每次观察,10,~,30,分钟第一次注射,0.2ml,,观察无气喘、紫绀及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可酌情增量注射共注射观察,3,次以上,如仍无异常反应,即可将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对症治疗:病人应安静,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吞咽困难、呛食者应鼻饲或静脉输液补充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呼吸功能,对呼吸肌麻痹者,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切开,辅助呼吸。

防治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家庭自制发酵豆谷类食品,应注意制作前的加热灭菌和制作中的防污染;,,贮存较久或发酵后的食品,能回锅的应尽量回锅加热后食用罐头盒鼓起及色、味改变者,必须煮沸后丢弃肉毒毒素也是一种重要的毒素战剂和生物恐怖剂,肉毒毒素可被恐怖分子制成生物武器,以气溶胶方式传播,广泛污染饮水、粮食及器物,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集体中毒当怀疑受到以肉毒毒素制造的生物武器攻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尽快划定危险区、疏散人群、控制水源;,,进入危险区的人员要戴好防毒面具,以防吸入有毒气溶胶;,,尽快采样鉴定采集水源、食物、患者胃内容物、病畜与死畜粪便、血清做毒素检测,以确定毒物性质及污染范围;,,水和食品都要加热至少,10,分钟后才能食用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3—1996,,,,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判定原则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肉毒梭菌食物中毒2,引用标准,GB 4789.12—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3,诊断标准,3.1,流行病学特点,3.1.1,中毒食品多为家庭自制发酵豆谷类制品,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1.2,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3.1.3,潜伏期一般为,1,~,7d,,病死率较高3.2,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头晕、无力、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头颈无力、垂头等,患者症状轻重程度和出现范围可有所不同3.3,实验室诊断,3.3.1,从中毒食品,(,或患者粪便、血液,),中检出肉毒毒素,并确定其型别3.3.2,肉毒毒素的检测方法见,GB 4789.12,4,判定原则,4.1,符合本标准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4.2,实验室诊断须从中毒食品中检出肉毒毒素,并确定其型别,(,如中毒食品未能采到,可采取患者粪便或血液进行检测,),5,处理原则,5.1,按,GB 14938,执行5.2,给予相应型别的肉毒抗毒素治疗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道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5 技术处理总则,,5,.,1 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5,.,1,.,1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5,.,1,.,2 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5,.,1,.,3 对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a,.,急救:催吐、洗胃、清肠;,,b,.,对症治疗;,,c,.,特殊治疗5,.,2 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5,.,2,.,1 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5,.,2,.,2 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5,.,2,.,3 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5,.,3 对中毒场所采取的消毒处理,,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谢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