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6页
文档ID:529155354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_第1页
1/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  一、本章结构1.在全书中的地位前一章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氧气的制取等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它也是迈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步从本章开始,学生真正接触到比较具体的宏观化学物质,为下一章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了铺垫2.知识结构本章十分清晰地分为四个部分,围绕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四种物质进行教学本章起始提出四个问题:(1)我们时刻都无法离开的空气和水由什么组成?(2)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3)实验室和工业上怎么制取氧气?让学生在学习时紧紧以这三个问题为起点,展开一系列的探讨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空气的成分及其发现历史,加强氮气和稀有气体用途的内容,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增加了自然界十分重要的“生物固氮”的介绍,扩展了有关目前空气污染的篇幅,结合空气质量日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节、第三节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生命活动需要氧气”重要意义的提出,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引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各以一种非金属、金属、有机物与氧气的反应为例,说明氧化反应以及剧烈和缓慢两种状态的存在以大量图片展示氧气的用途对氧气的获得仍从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两个方面介绍,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在练习与实践中还增加了“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二、本章特点、重点、难点1.特点:(1)空气、氧气、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几种物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四种物质的学习,也即对最常见的混合物、纯净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化合物有了基本的认识2)本章内容多、知识全面,按“物质名称-组成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主要制法-污染及防治”的基本思路学习物质有关知识,为今后化学知识学习做好准备3)已经涉及到简单的化学用语、文字表达式,最基本的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4)与生物学、物理知识结合紧密:植物固氮、温室效应、氧气、生命活动需氧、“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图2-3 “捕捉”空气实验、氧气、二氧化碳、水的三态变化等5)“活动与探究”之后往往根据实验结果的可能,提出实验结果误差的因素分析,或者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使学习的内容很有层次性、趣味性,并为后续的学习作了简单的铺垫2.重点(1)空气的组成(2)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3.难点(1)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2-3 “捕捉”空气实验实验有关的系列问题2)初次接触纯净物、混合物,举例说明时可能混淆物质、物体两个概念3)氧气,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注意事项4)知道有些天然水是硬水,和肥皂作用有白色垢状物生成,了解硬水对生产、生活有影响5)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6)学习物质有关知识的基本思路(物质名称-组成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主要制法-污染及防治)和方法三、建议课时数第一节 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课时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2课时第三节 制取氧气 3课时整理与归纳、全章复习 1课时四、教学建议1.重视化学知识、方法的教学:(1)充分利用每节“已经知道”的内容,以此为起点挖掘学生现有的知识,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以便展开后续的学习内容2)氧气和二氧化碳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在做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可以碳为例简单讲述物质的量的多少对产物的影响,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准备3)注意几组概念的辩析:混合物、纯净物;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等。

4)按照“物质名称-组成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主要制法-污染及防治”的基本思路学习物质有关知识5)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主要以“猜测-设计-实验-结论”的形式展开,始终以学生为主体2.重视化学实验教学(1)研究空气的组成不再使用原有的“钟罩实验”装置,换以常见“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装置,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简单的原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是此实验的重要意义2)练习与实践中“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等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简单介绍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免学生实验时产生较多的困难3.重视人文精神进入课堂(1)加强化学史的教学,认识化学发展历程,科学创造发明的艰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空气成分的发现2)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了解空气等环境的严重污染现状,清醒地意识到人类生存空间存在的危机,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探寻防治措施,改善环境,提高自身生活质量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培养“实践-认识-实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如: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氧气的用途、4.重视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1)如: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的比较,培养分析类比的思维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由实验现象推断物质性质,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寻找适合自身的化学学习方法,通过课堂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练习与实践,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不再拘泥于只听老师讲,而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五、问题讨论1.图2-3 “捕捉”空气实验可以作为探究空气成分的准备实验,可将广口瓶换成其他各种合适的容器水能把空气从瓶子中“赶出来”,空气又能把水从瓶子里“赶出来”,说明空气有何性质?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添加“(1)如果吸入集气瓶的水明显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试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2)如用木炭替代红磷进行实验,结果会怎样?如果红磷燃烧没有剩余,实验结果可靠吗,为什么?”这些问题3.有关氧循环简述,最好辅以多媒体教学,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产生、消耗途径还可进行辩析:空气中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4.氧气的性质实验是否可以添加“少量硫磺的燃烧”,用以说明物质的量的多少对反应的影响;氧气的制取实验是否可以在高锰酸钾中添加玻璃纤维、玻璃丝或石棉粉末,用以替代棉花,以减少可能出现的危险;“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可以引进课堂,与“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相应的比较5.对于一些有关生物、物理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由学生回答,教师作些补充及拓展。

6.进行空气污染的教学时,应结合影像资料片,阐述污染物质的来源、形成、危害,加上学生的观察、调查,请学生对污染问题展开课堂交流、讨论,提出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形成小型调查报告7.在课后完成的小实验也可以要求写成简单的实验报告,作为每个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积累的一部分,也是今后考查的内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