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册教案定稿.doc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6KB
约152页
文档ID:385815510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册教案定稿.doc_第1页
1/152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册教案定稿教学目标:1、 使学生懂得用钢笔和毛笔写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2、激发学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注意卫生等良好的习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一、 指导观察图画,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1、 观察第1页左上角的特写图 A 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笔?又是怎样握的? B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C 老师告诉学生: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学写钢笔字,并争取写好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用钢笔写字,握笔姿势与铅笔基本相同 D 学生拿出钢笔模仿执笔方法,教师纠正指导2、 指导观察第1页上面右下角的背景图 A 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使用的是什么笔,他们是怎么坐的? B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C 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 D 学生练习握钢笔并坐正,作出写字的姿势,老师巡回检查 小结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二、引导动手,教会学生使用和爱护钢笔1、学生观察图画,听老师介绍,看老师示范,如何打墨水,并自己动手操作2、巡回观察,特别是要提醒学生注意清洁卫生3、学生收好钢笔、小抹布、墨水瓶等。

三、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写好钢笔字的兴趣1、指导学生观察第2页的上图(1)这些学生在干什么?他们写字的态度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他们是怎样拿笔的?又是怎样坐的呢?(3)你能像他们这样写字吗?2、欣赏优秀的作品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一、学习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1、教师启发2、四人小组学习:(1)、背诵《写字歌》(2)、仔细看图,练习写毛笔字的坐姿(3)、相互纠正坐姿3、教师巡视指导: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4、同学们仔细看图,想想怎样执笔四人小组讨论5、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相机指导二、认识“文房四宝”,陶冶情操1、“文房四宝”通常指笔、墨、纸、砚同学们仔细观察第四页左下角的两幅图,看看你认识图上的哪些物品2、小组轮流汇报,教师指导三、爱护毛笔,养成良好习惯1、小提醒:掭笔时,蘸的墨汁要适量,不多不少2、学生练写几个字,注意执笔方法的正确和坐姿的规范3、四人小组讨论第五页左下角三幅图的内容1)、毛笔用完后要及时用水冲洗,注意水量少些2)、冲洗结束,用干布轻轻挤干笔头里的水,挤时动作要轻,使笔毛齐顺,笔头很尖,再慢慢套上笔套4、同学们下课后可以试一试,但要注意清洁卫生,不要把墨汁弄得到处都是,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写毛笔字能开发我们的智能,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认真学习,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能学会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用《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歌导入,板书课题2、教学生字:“桨” 3、解释:荡起双桨,指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二、新授(一)初读课文,教师范读1、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己朗读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2)出示生字卡片: 白塔 四周 环绕 红墙 轻轻 凉爽 愉快 洒水 安排 悄悄地 指名认读,领读,齐读3)、分析比较字形,帮助学生记忆4)、指导书写(5)、学生描红(二)细读课文1.细读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共有几句话?(2)理解诗句一二两行的意思 过渡:读过第一小节后,你有什么样的想法?(3)理解三四两句诗歌A仔细读,找出其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B 对照图,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五六两行 A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时,小船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B 小朋友为什么会停止划桨?2.指导朗读 A 播放录音,体会文中的美景 B 说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C 自由练习、 指名朗读、全班齐读3.练习背诵三、全课小结 文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回家自己预习,明天上课告诉老师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继续教学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二小节2.根据问题自学A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是指的什么?B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C 你们觉得阳光是只洒在海面上吗? 少先队员有什么样的感觉?D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鱼儿真的在听他们唱歌吗?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通过反复读,再仔细思考,学生自己找答案,体会其中的感情4.板书: 迎 洒 望 听 (歌唱)5.指导朗读 听录音朗读,说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度? (高兴、自豪)三、细读第三小节1.齐读第三小节2.理解诗句意思A “做完了一天的工作,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欢乐?B 旧社会的小朋友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C 下一句中间的“谁”是指什么?D 文中的小朋友是真的不知道吗?那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3、讨论回答板书: 问 谁安排(感激)4、指导朗读四、全文升华1、课文中的三个小节末尾两行内容相同,它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朗读课文3、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表达了小朋友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 热爱——自然 党 祖国4、说话练习 结合板书和书上的插图,说说文中所描绘的景色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教后录:2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知道学习语文不但要从书中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意2.过渡:有了词典真好,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但你们想一想我们身边如果没有带词典该怎么办呢?那就得利用我们身边的“无字词典”,怎么查这个字典呢?今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第二课 3.板书课题: 2 学会查“无字词典”(1)、齐读课题(2)、学习生字:查、词、典二、检查预习情况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 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聪明 突然 岩石 声音 惊涛拍岸 意味深长帽子 解释 不断 撞击 一蹦一跳 山崩地裂不仅 嚷起来 似 A 指名读 B 自由说说这些字词在读音上有什么要注意的? C 强调指出“似”的读音 D 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2)检查课文的预习 A 分小组读课文 B 注意不要读破词破句三、初读课文 1. 听课文录音 思考:“无字词典”指的是什么? 2. 同桌讨论 3. 指名说说4、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讨论后教师总结四、课堂小结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一、复习二、精读课文(一)、教学课文1到5小节 1、齐读课文第1小节,说说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老师读课文2到5小节(1)边听边思考:你从这三小节中读懂了什么?(2)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3)继续讨论: A 爸爸笑了说明爸爸满意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B “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是什么? “晒蔫”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什么?(4)出示爸爸说的一句反问句: 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谁能将它换个说法?(5)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 3、现在你了解了题目中“无字词典”的意思了吗? (指生活)查“无字词典”呢?(到生活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二)、教学6到8小节 1、自由读6到8小节,思考: A 爸爸和聪聪来到海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B 爸爸想到了什么? C 聪聪为什么会嚷起来?2、全班讨论3、讨论如何理解“惊涛拍岸” A “惊涛”是指什么?眼前的“惊涛”使人吃惊 吗?为什么?(对照书上的图体会) B 词典上的解释和用眼前看到的情景来解释哪一个更容易理解?为什么?4、练习朗读(三)、教学第9小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 A “意味深长”的意思? B “不仅……还……”说明了什么? 4、深入讨论: A 说说查“无字字典”的重要性 (到生活中寻找答案,给人以更真切、更准确的感受) B 怎样查“无字字典”?(一是围绕词语寻找生活体验;二是将生活体验与相关词语对应)五、深入导入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碧空如洗”、“一望无际”的意思。

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教后录:3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2、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 、悟、想、品 、诵”今天在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山行》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2、解题 :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按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三、学习诗文 1、初读古诗,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通过学法自学古诗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4、想像画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怎么知道的?诗人笔下的深秋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