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掌握失效案例分析会计城 | 2023 年 11 月 11 日 来源 : 互联网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1. 多元化投资(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从 1992 年开头,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23 年 4 月 14 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归还 3.74 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局部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 机全面爆发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 400 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治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治理已严峻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 98 亿升至 107 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 60 亿至 70 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 180 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 我盲目上工程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缘由:〔1〕集团财务治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进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 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华源集团成立于 1992 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着下华源集团 13 年间总资产猛增到 567 亿元,资产翻了 404 倍,旗下拥有 8 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 21 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但是 2023 年 9 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 1.8 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大事,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忧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9 月 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 25 亿元,银行负债高达 251.14 亿元〔其中子公司为 209.86 亿元,母公司为 41.28 亿元〕。
另一方面,旗下8 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 73.36 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 2023 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治理混乱,内部掌握薄弱,局部下属子公司为到达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承受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展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 会计信息严峻失真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 年来高度依靠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生疏的产业领域,不断 “并购- 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华源集团大事的核心缘由: 〔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工程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治理掌握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治理层的驱使3) 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2023 年 4 月 14 日,G 澳柯玛〔600336.SH〕公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视治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打算》,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实行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
至此,澳柯玛危机大事公开化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 19.47 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特别危急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资金问题,关键问题还有自身的治理模式,是鲁群生近 17 年的家长式治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澳柯玛近亲生殖任用领导现象是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案例简评:扩张几乎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同在青岛的三家家电集团〔都是上市公司〕却有不同的选择:海尔的扩张基于品牌战略;海信的扩张基于技术突围;而澳柯玛的扩张却选择了不相关多元化道路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澳柯玛做大作强,发而使其一盘散沙”澳柯玛集团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其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然后频频发生的投资失败和治理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 也把集团风险也转嫁给上市公司应当说,造成澳柯玛危机的根本缘由是治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治理力量缺乏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4) 以上 3 个案例的归纳与分析以上案例,简洁归纳如下:多元化投资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重大风险,其主要缘由是决策失误、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快速扩张、过度负债等以上这三家大型国有企业,都是通过多元化投资实现快速扩张的,又是以高度依靠借款支撑其快速扩张的,最终引发了整个集团危机应当说此类操作模式及其风险发生案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并不鲜见:比方 1997 年日本发生的八百伴〔YOHAN〕破产案〔日本战后最大的一宗企业破产案〕;又比方 2023 年国内发生的德隆系崩溃案企业多元化投资,包括非主业投资和非相关性投资,是进入一个的行业领域,企业往往对其生疏模糊,简洁引发决策失误;另外,高度依靠借款投资,是引发风险发生的重大诱因也即多元化投资伴随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很大,因而发生的概率和损失也会很大尤其在中国,金融体制对大型国有企业的纵容和资本市场监管不力,都提高了此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另外,多元化投资风险很多都归因到决策失误,尤其是企业高层治理人员消灭强势个体领导时, 特别简洁受到领导个人权威的影响,使个人决策代替或凌驾于集体决策,致使导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 金融工具投机(1) 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中国航油〔加坡〕股份〔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公司;是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
中航油于 2023 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 5.54 亿美元的亏损;被迫于 2023 年11 月 30 日向加坡高等法院申请债务重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评为 2023 年加坡最具透亮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风险委员会,还曾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编制了公司的《风险治理手册》和《财务治理手册》;风险治理手册明确规定,损失超过 500 万美元,必需报告董事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自 2023 年开头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始终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觉察陈久霖始终独立于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的领导之外,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两次被换,集团公司却没有约束方法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加坡进展银行和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 38 美元;但是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从事石油期权交易从最初的 200 万桶进展到出事时的 5200 万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时造成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 5.54 亿美元2023 年 6 月 3 日,普华永道公布了有关中航油巨额亏损的最终调查报告。
报告认为以下因素单独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权投机交易上受到损失:〔1)后来被证明从 2023 年 3 季度开头的对油价走势错误的推断;〔2)不想在 2023 年披露损失;〔3〕没有依据行业标准对期权仓位进展估值;〔4〕 没有正确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记录期权组合的价值;〔5〕缺乏针对期权交易的适当的及严格的风 险治理规定;〔6〕公司治理层有意违反本应当遵守的风险治理规定;〔7〕整个董事会,尤其是审计 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治理和掌握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职责案例简评:中航油从事场外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制止的国务院 1998 年 8 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标准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展套期保值,不得进展投机交易1999 年 6 月,以国务院令公布的《期货交易治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需在期货交易所内进展制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23 年 10 月,证监会公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治理制度指导意见》,其次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展投机交易。
对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操作来看,中航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还只是个手;直接与国际大型基金进展对垒,无疑“以卵击石”中航油大事最突出表现在“治理层凌驾”,导致监控机制的失效;直接抵触了内部掌握的经营合规性目标和报告牢靠性目标其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制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 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 其报告不行靠表现在:从事期权场外交易没有在财务报告上披露,也没有直接向母公司汇报2) 南方航空的托付理财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2023 年 7 月间曝出的巨额托付理财投资损失;随后,国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南方航空实施了专项审计;广东证监局也在 2023 年 10 月对南方航空股份公司进展了检查2023 年绩效考核的 179 家中心企业中,南航集团由于重大财务违纪大事,从 B 级降至了 C 级2023 年 4 月底,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宣布,2023 财年巨亏 17.94 亿元人民币;公司将其归结为航空燃油价格持续暴涨,以及近年收购北方航空、疆航空两家公司导致的费用攀升;但这明显难以说服市场南方航空集团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具备良好的信誉凭证,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从每个商业银行获得 10 至 20 亿元的贷款。
用银行的钱来进展投资理财,确实是赚钱的商机南航集团从 2023 年就开头进展托付理财业务;与南航集团有过托付理财业务的有汉唐证券、中关村证券、世纪证券南航集团调集巨额资金乃至账外资金进展托付理财,其中仅流向深圳世纪证券公司的托付理财资金即达 12 亿元南航给世纪证券的托付理财资金根本上被世纪证券用于重仓持有南航集团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 2023 年 7 月 25 日上市,当时因“非典”的影响,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于 3.88 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价最低的世纪证券在此低位入货,3 个月不到,南方航空从 4.2 元上涨到 6.8 元,升幅超过 60%,世纪证券也获得了丰厚的账面利润但随后,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下,航空股开头萎靡不振,世纪证券因此损失沉重从世纪证券账面上看,南航托付理财的 12 亿资产已经无法归还也正是由于对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债务压力,世纪证券被迫走上重组之路世纪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