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新课程解读 三、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对比 四、课程内容 五、新课标在近几年高考命题中的体现 六、新课标变化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 二、课程性质 七、学业质量 八、实施建议 九、这次课程改革主要看点 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 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要培养担当 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n应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青少年政治素质和道德教育的更高 要求 n应对生活方式和文化多样化的变化,突出了核心价值观引导的任务 n应对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积极介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强化了 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 n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强化了创新思维的教育 二、新课程性质 高中新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 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 型学科课程 高中新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的历史方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 ,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它 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 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这是一门什么课 • 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 基本功能:这是一门提高学生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课程 • 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 解读 比较 别国的路:不同的选项 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专门设置了德育课在美国设有公民 课,而且美国很注意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因此基本上所有国家都要进 行思想道德教育,只不过不同的国家思想政治课名称不同,世界上有这几 种课 n宗教课:意识形态(信仰) n德育课:道德的认识,社会参与(常识) n公民课:法律与道德(社会规范与秩序) n学科课:经济、政治、哲学、法学(体系) 走过的路:名称的故事走过的路:名称的故事 • • 小学:思想品德小学:思想品德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 • 初中:政治课初中: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 思想品德思想品德 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 • • 高中:高中:““学科学科” “” “常识常识” “” “生活生活”” ◆ 课程整合的变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学科化,常识课程整合的变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学科化,常识 化,生活化。
每个阶段都烙印着时代的的痕迹化,生活化每个阶段都烙印着时代的的痕迹 回看 ( 一)旧课程的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 新课程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 1、必修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 哲学与文化》; 2 、选择性必修包括《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 与思维》 3、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 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新课标的课程体系: 三、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变化 (二) 依照课程方案的规定:必修课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 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和高考;选修 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可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体 现这种安排,坚持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力求教与考相对接, 便教利学,可考可测 (三)学分与选课 必修各课程模块应按顺序依次开设,其中模块1(1学分)和模块2(1 学分)为一学期,模块3(2学分)与模块4(2学分)各为一学期;选择 性必修课程模块可灵活安排。
确定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学习选择性必 修课程模块,其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教师应与家长一 起,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升学考试要求,指导学生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1、必修课程概况 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轴,以“四个自信”为“四维”,以“ 四个素养”要素为“四梁”其中,模块1采取历时性方式,讲为何开创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2、3、4依托模块1的讲授,采取共时性 方式,讲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课程的总架构,围绕“高举旗帜”的主题:既鲜明地贯彻了 “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要 求,又充分地体现了创新和实践创新 2、必修课程模块的交叉与变动 ( 1)、 必修课程模块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学分), 着眼于人类 社会的发展历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这一模块是新课标中新增加的模块,与大学 政治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定关联,本模块 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的起始课程 (2) 模块2为《经济与社会》(1学分), 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阐释指导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 新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提升在新时 代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这一模块与旧课标中经济生活的第三、四单元的内容基本一致 ,本模块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 (3) 模块3:政治与法治 (2学分) 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奠定学生政治立场 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其中前两部分与旧课标中政治生活第二、三单元的内容基本一 致,依法治国为新增内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部分内容重合,本 模块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相关内容。
(4)、模块4:哲学与文化(2学分),主要包括探索世界与追求 真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三部分内容 其中前两部分与旧课标中生活与哲学的内容基本一致,第三部分与 旧课标中文化生活第二章的内容基本一致,本模块使学生重点掌握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内容 •模块1讲基本原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为主题,以社会形态 的历史演进为主线,以树立理想信念为主旨 •模块2讲经济建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以经济体 制改革为主线,以树立新发展理念为主旨 •模块3讲政治建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主题,以三者统 一为主线,以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为主旨 •模块4讲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以实践的、历史的、 辩证的、发展的四大观点为主线,以树立三观为主旨,同时强调我国 的传统文化 如果,前3个模块是以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为主,那么第四模块则 以文化自信为主要目标 3、模块框架分析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选修性必修1为《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围绕当今世界多极化与经 济全球化趋势,解析不同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说明国际关系的主要影 响因素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介绍国际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引导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地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
这四部分内容与旧课标中政治生活第一、四单元的内容基本一致 2、选修性必修2为《法律与生活》,聚焦公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 行为,介绍公民一般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了解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关系和 法律责任、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社会纠纷的解决机制和法律程序;为 学生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法治意识,提供日常生活 的法律常识此模块与现在初中教材《道德与法制》相承接 3、选修性必修3为《逻辑与思维》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 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遵循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创新 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认识世界这是新增内容 1、选修课程模块1为《财经与生活》,主要包括货币与市场、收入与支出、 投资与理财、企业与就业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与旧课标中经济生活第一、二单 元内容基本一致 2、选修课程模块2为《法官与律师》,主要包括法官的职责、审判程序、律 师的职责、辩护和代理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为新增内容 3、选修课程模块3为《历史上的哲学家》,主要包括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 与心学的演变、西方哲学的起源、西方哲学的发展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为新增 内容。
(三)选修课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设计,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 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程,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与理念遵循教育 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课程设计兼顾基础性与选择性、提高学习效率与减轻学业负担的要求,促 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重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 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第二,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 (四)、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的变化 • 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进一步强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 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课程性质中的“变”。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 • 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4.课程目标发生改变 (五)、新旧课标对比 • 1、课程性质中的“变” • 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 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 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 实践性等特征(新增内容)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旧课标是“初中思想品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 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 务旧课标是“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 • (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