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附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 3 课 盛唐气象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6 课 北宋的政治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 8 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 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 13 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 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 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 第 18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 19 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 20 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 21 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 22 课 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单元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 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6 世纪 80 年代 , 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 多年的分裂局面后, 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 同时中国 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581 年B.589 年 C.618 年D.689 年 2.隋唐时期 , 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 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 A.B. C.D.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 C.隋文帝时D.隋炀帝时 4.隋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在 ( ) A.山东地区B.山西地区 C.关中地区D.江南地区 5.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于605 年开始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请 完成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问题 (1) 请写出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各段的名称 (2) 隋朝大运河连接、五大水系 (3) 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千米 ,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 大大加强了我国南北地 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 右图) “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 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 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 ) 隋文帝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史书记载 :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国家统一人口增长经济繁荣隋文帝励精图治 A.B. C.D.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 ,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排列 , 正确的是 ( ) A.建立隋朝灭亡陈朝开始开凿大运河 B.灭亡陈朝建立隋朝开始开凿大运河 C.开始开凿大运河建立隋朝灭亡陈朝 D.建立隋朝开始开凿大运河灭亡陈朝 4. 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时, 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B.涿郡 C.余杭D.洛阳 6.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7.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窗下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 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B.察举制 C.科举制D.郡县制 8. 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唐朝时期这一比例变化 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科举制 9.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 , 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 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 ) A.618 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B.618 年 ,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 C.618 年 ,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 D.618 年 ,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 10.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士族 含义 : 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 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 都能顺 利做大官 ;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 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语 材料二万般皆下品 , 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 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朝为田 舍郎 , 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 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 必用读书 人 汪洙神童诗 (1) 根据材料一 , 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选拔官员的 (2) 材料二中的“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有关 ?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 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
11 .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下面这些材料是某中学的同学们搜集到的, 请你根据提示 , 完 成问题 【走进历史 , 了解“和谐”内容】 材料一(隋文帝末年 ) 计天下储积 , 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时期隋建立之初隋文帝末年 人口3 100 多万4 600 多万 垦田1 900 多万顷5 500 多万顷 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1)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思历史 , 认识不“和谐”音符】 (2) 上面两幅图片都与哪位皇帝有关?他的这些行为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12.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张程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时、最后势力 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请你根据书中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 , 回答问题 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 转瞬而成的统一 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 比陈叔宝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因此,( 杨坚 )定下先南后北的策 略 ( 灭陈后 ) 统一天下 (1) 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 开皇盛世 开皇十二年 (592 年), 户部奏称 : “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 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 能堆积在廊庑之下。
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天下富足, 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 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 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2) 杨坚统治时期, 出现“开皇盛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 王朝的形象工程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 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 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3) 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 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 河? 课后作业 测评 夯基达标 1.B 2.C 3.D 4.A 5. 答案 (1)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 塘江 (3)2 700 交流 培优促能 1.B 589年 , 隋文帝灭掉陈朝, 统一全国 ,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发展趋势 2.B 3.A 4.B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加强南北交通, 二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对于隋炀帝而言, 加强统治才是最根本的 5.D 6.A 题干中诗句的意思是“都说隋朝因大运河而亡国, 但是到现在它还流淌不息, 南北舟楫因 此畅通无阻”。
由此可知,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故选A项 7.C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金榜”“一举成名”, 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最早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 8.D 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 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故选D项 9.A 在隋末起义军的打击下, 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 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隋朝灭 亡 10. 参考答案 (1) 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 不注重才能 , 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 途 (2) 科举制度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 进士科的创立 , 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11. 参考答案 (1) 隋朝经济繁荣, 生产获得大发展, 人口有了大幅度增长, 并新建了一些大粮 仓 (2) 隋炀帝过度役使民力, 加重了百姓负担 12. 参考答案 (1) 北方民族的交融; 南方经济的发展; 人民渴望统一 (2) 原因 : 隋文帝统一南北后, 励精图治 , 改革制度 , 发展生产 , 注重吏治表现: 国家统一安定, 人们负担较轻 , 社会经济繁荣。
(3) 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 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 实力 ; 隋朝国家的统一, 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 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 几段古运河 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太宗听说右图所示人物去世后, 沉痛地说 : “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 , 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B.魏征 C.杜 如晦D.宋璟 2. 殿试第一称“状元” , 号称“大魁天下” , 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3.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 4.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 C.唐玄宗D.武则天 5. 阅读下列图片 ,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根据所学知识, 判断上面图1、图 2 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 人们习惯上把图1 及图 3 人物统治的时期( 前期 ) 称为什么 ?三位人物的统治存在什么关系? (3) 这三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 1.某校七年级 (2) 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 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 物( ) 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玄宗 A.B.C.D. 2.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 而唐代 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唐代的中央官制是( ) 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 3.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唐朝二十多年的历史你认为不可能 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 建立唐朝 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 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 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4.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 你可以感受到当时政治的一大特色是( ) A.选贤用能 , 唯才是举B.任人唯亲 , 独断专行 C.猜疑妒忌 , 刚愎自用D.不惜民力 , 统治残暴 5.武则天于684 年下令 : 凡官吏所在地区 , “田畴垦辟, 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 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对她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 主 要是因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她的统治具有“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的重要地位 D.她最后把权力交还给了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