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孙启祥《诸葛亮“武乡侯”、张飞“西乡侯”非县侯初考》

xiao****19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KB
约5页
文档ID:84302095
孙启祥《诸葛亮“武乡侯”、张飞“西乡侯”非县侯初考》_第1页
1/5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昭烈帝刘备进封大将张飞为西乡侯;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张飞、诸葛亮均为三国时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爵位是县侯还是乡侯,是虚封还是有食邑,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以两汉封侯制度为经,以蜀汉内部关系为纬,对这个问题做点探讨一)    蜀汉封侯之制大体因袭两汉汉初论功封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另有关内侯,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东汉又有了都乡侯、都亭侯都乡侯类于乡侯而稍逊之,都亭侯类于亭侯而稍逊之,皆在关内侯之上蜀汉承袭了汉爵名目,但其实质却不同,即无论县侯、乡侯、亭侯,还是都乡侯、都亭侯、关内侯,一般皆为虚封,无食邑,仅为功劳大小和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标志这是由汉末三国时群雄割据、天下分崩的特殊形势决定的张飞的西乡侯、诸葛亮的武乡侯就是这种形势下的产物    诸葛亮武乡侯之“武乡”究竟何意,有无确指,说法不一北宋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称:“武乡谷,在南郑县东北三十一里,即诸葛孔明受封之地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引用旧志,亦称南郑县武乡谷为诸葛亮的封邑1)上述所谓的武乡谷,在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它在三国时属于汉中郡南郑县由于蜀汉大将魏延曾被封为南郑侯,遂有人认为诸葛亮功在魏延之上,不应仅封南郑之乡侯。

近人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引潘眉之说曰:“考武乡乃县名,前汉属琅邪郡至建安中,严干已封武乡侯,所以武乡侯虽省改于中兴,而实复置于汉末矣三国时封爵之制,皆以本郡邑为封土吴,文钦谯郡人,封谯侯;濮阳兴陈留人,封外黄侯时谯郡、陈留不属吴,亦遥领之诸葛亮琅邪人,因以琅邪之武乡封之犹张桓侯涿郡人,封西乡侯;西乡,涿郡县名皆邑侯,非乡侯也    此说理出了梗概,但亦有疏漏其一,建安中封严干为武乡侯,并不能说明就复置了武乡县,因为后世封侯时采用前代地名者很多,这主要是这些地方曾为侯国的缘故如蜀汉封马超为斄乡侯,而当时并未复置斄县其二,三国时封爵,亦非皆以本郡邑为封土,非属本郡邑名者颇多,如魏之南乡侯王凌、蜀之南郑侯魏延、吴之宛陵侯诸葛瑾故任乃强先生谓潘说“失之凿”2)其三,封张颌、徐晃、文钦、杨、谯、外黄,时皆为县,故4人皆为县侯,而武乡、西乡西汉时为县,东汉省改,(3)未见后复为县的史据,因此,不能相提并论武乡侯、西乡侯为县侯还是乡侯,还需从蜀汉本国封侯情况和人际关系上进一步考查二)    蜀汉与张飞同时晋爵的还有马超,由都亭侯进封斄乡侯终刘备之世,除张飞、马超,他人封侯未有过于亭侯者因此,有必要先对此二人封侯背景作一分析。

    张飞为涿郡(治今河北涿县)人,与刘备同郡,年轻时就与关羽俱事刘备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张飞在当阳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以20多名骑兵阻挡了曹操大军对刘备的追击,战功赫然赤壁之战后,为征虏将军,被封为新亭侯后屡立新功马超虽与刘备无同乡之谊,但他却出身豪门,为陇西豪强马腾之子,年轻时就从父辈征战这在当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资本”就在张飞被封新亭侯的当年,曹操为稳定关中和西凉的局势,征用马腾入朝,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统领马腾之部,威镇西凉他虽未“少事刘备”,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在刘备围攻成都的关键时刻,马超从汉中请降,“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刘)璋即稽首4)显然,马超对刘璋投降,刘备据益州起了重要的作用战后,刘备以马超仍为都亭侯,(5)拜平西将军(四平将军之一),尊于张飞的征虏将军,在当时刘备众文武中官爵最显所以在拥戴刘备称汉中王给汉献帝的表中,以马超领衔,而张飞只居于第7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二人同列,但两汉左将军尊于右将军6)刘备称帝后,迁张飞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二人官职仍然同列。

但马超的军衔尊于张飞,张飞的行政权力大于马超因为骠骑将军尊于车骑将军;(7)蜀汉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不典益州事,而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司隶校尉和州牧职务都很高,蜀汉只有益州、凉州置牧,而益州牧为刘备兼领当然,当时凉州大部未属蜀汉,马超的凉州牧属“遥领”,既示必得其地,亦为地位高的象征不过凉州牧“实权”不如司隶校尉,这当与张飞为刘备亲信有关    对于马超和张飞,当时人是如何评价的呢?“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8)马超降刘备后, “(关)羽书与诸葛亮,问(马)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并驱争先,犹未及髯(指关羽)之绝伦逸群也’ ”(9)诸葛亮称马超为“一世之杰”但为了满足关羽的虚荣心,才作了未及关羽,与张飞“并驱争先”的回答其实,诸葛亮是将马超与关羽并列的就在他答关羽书后不久,当得知刘备欲以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马超、张飞同列时,曾有 “(黄)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10)之说另一大将魏延受刘备之重用程度也不亚于张飞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

先主乃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11)而张飞守阆中(今四川阆中),其地在蜀汉的重要性远逊于汉中    对照张飞、马超的经历、所任官职和社会舆论,可知他们在蜀汉的社会地位大体同等,但马超的“虚位”高于张飞所以,在关羽已死,刘备称帝后,同时进封二人,西乡侯、斄乡侯其勋次也必然是相同的董卓曾由斄乡侯晋爵郿侯,(12)可知斄乡侯为乡侯,那么,西乡侯同样应为乡侯,而非县侯三)    诸葛亮与张飞相比,情况又有不同由于他晚年南征北战建立了功勋,特别是小说、戏剧的影响,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极高所以,武乡侯为县侯还是乡侯,则是一个更为敏感的问题需要把诸葛亮与其他大臣亦作比较    概而言之,在刘备生前,诸葛亮的地位大体与法正、庞统相当陈寿认为,庞统相当于曹操之谋臣荀彧,法正相当于曹操之谋臣程昱、郭嘉,而诸葛亮相当于齐桓公之相管仲、刘邦之丞相萧何13)但需要区分的是,诸葛亮管、萧之才的发挥,主要在刘备去世和本人受封武乡侯之后,而非在刘备生前,亦即法正、庞统去世前(刘备、法正、庞统离世间隔年限不长)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应“三顾”而出山辅佐刘备,当时他还不满 27岁虽然刘备曾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14)但对诸葛亮并未言听计从,也未让他随从身边出谋划策。

这时候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按清人王夫之的说法是:“先主之信武侯也,不如其信(关)羽,……是有武侯而不能用……15)诸葛亮出山的次年,即劝说刘备攻刘琮,占据荆州,刘备没有采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与法正、庞统率将入蜀,拜关羽董督荆州事,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身份“与关羽镇荆州”刘备取汉中,也是法正的谋略,且法正从行亮每奇正智术”,(16)“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17)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征吴,此时法正已死,“群臣多谏,一不从彝陵败后,“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18)显然,诸葛亮自知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都不如法正法正死后,被谥为翼侯先主时,惟法正见谥”,(19)可见其备受尊崇庞统、法正在世时,诸葛亮地位平平建安十三年,他与庞统并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九年,“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20)此时庞统已死,而“(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21)给诸葛亮的赏赐也与法正、关羽、张飞相同22)在刘备为汉中王给汉献帝的表中,诸葛亮位于第5位,在马超、许靖、庞羲、射援之后,在群臣拥刘备为帝的上言中,诸葛亮位于第3位,在许靖、糜竺之后。

庞统法正已死和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为丞相,地位显著提高,但为求势力平衡,辅汉将军李严等蜀中权贵代表人物亦很受刘备重视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征吴败退至白帝城,即“征(李)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笃,“(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23)二人官职同属一品终刘备之世,尽管诸葛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他在几次封侯中均“名落孙山”其主要原因是年轻,“资历浅”,无重大战功,故不被封侯势所必然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五月,刘禅袭位其时关羽、张飞、马超、法正、许靖等老臣已死,诸葛亮、李严作为顾命大臣,即分别被封为武乡侯、都乡侯中军师刘琰,刘备在世时“以其宗姓,有,善谈论,厚亲待之”,且“班位每亚于李严,”亦受封为都乡侯;同时受封的还有翊军将军赵云,永昌亭侯;丞相长史王连,平阳亭侯;中部督向宠,汉中太守、镇北将军魏延,关中都督吴懿,皆都亭侯;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少府王谋,皆关内侯24)可以看出,诸葛亮、李严、刘琰为同等爵(乡侯),赵云、王连、向宠、魏延为同等爵(亭侯),杨洪、王谋为同等爵(关内侯)但诸葛亮以其才能和地位,被宠以一特殊含义的“武”以示尊于都乡侯李严、刘琰。

屡立战功的赵云和任司盐校尉时“利入甚多,有裨国用”的王连,被封为一个县之亭侯,以示尊于都亭侯向宠、魏延、吴懿四)    武乡侯、西乡侯究竟含义是什么,有无确地呢?笔者认为,它们都是乡侯,而非县侯,考辨已如前武乡不可能是指现在汉中市之武乡谷其一,没有证据证明两汉三国前这里有这个地名,它很可能是后人附会诸葛亮事迹所命之名其二,先封诸葛亮于南郑之一乡,而封魏延为南郑县侯,不管有无食邑,均不符合诸葛亮在朝中的地位当然,魏延晋南郑侯是因其在羌中大破魏名将郭淮等,立下赫赫战功,比诸葛亮受封武乡侯晚8年,也不能以南郑侯为县侯而反证此前的武乡侯为县侯    诸葛亮之武乡侯,应是取其故郡侯国之名而赋予新意的结果武乡曾为琅邪之一县,且曾为侯国,那么取其名作为封爵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其地时属魏,封于诸葛亮只为取其美名,而非因其为县,当时并无武乡县按于省吾《释武》解,武的“本意为征战”,这寄托着蜀汉朝廷的希望——通过诸葛亮“耀武”而统一天下这与诸葛亮死后谥号为“忠武侯”,以褒扬其“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25)是一致的张飞之西乡侯与诸葛亮之武乡侯,道理相类东、西、南、北、中五乡侯,封爵极广而情况复杂,有县侯亦有乡侯,西乡并非专指县名(有史家认为张飞为天水郡西县之乡侯,无实据),最多是为张飞取了一个故郡具有的且常为侯国之名的美号而已。

如果硬要说成是西乡县侯,那么与张飞毫不相干的张瑛亦被封为西乡侯又作何解释呢?至于有人把后世才出现的县名为西乡者(今陕西西乡县)说成是张飞的食采地,更属无稽之谈    当然,把故乡的侯国之名赐于诸葛亮、张飞,有鼓舞士气、希冀收复的意义,这与封马超为凉州牧、斄乡侯异工同曲(秦汉斄县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南,与马超故乡扶风茂陵地近)但是并不能说武乡侯、西乡侯就是县侯五)    张飞、诸葛亮以及法正、李严等分别是刘备麾下涿郡“子弟兵”、荆襄集团、巴蜀集团的代表人物考证诸葛亮、张飞之爵位为乡侯还是县侯,应从蜀汉国的立国背景、人际关系和势力平衡等方面综合考查,既要考虑个人的才能、功劳,又要考虑他们的地位、资历,特别对稳定蜀中地方势力因素尤其不能忽视张飞死得早且不论,诸葛亮后期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功劳不少,但这是封侯以后的事,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此前爵位等级的因素庞统、法正、李严、刘琰或早死或遭贬黜,但不能否定他们生前或贬前因多种复杂的原因而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之地位千百年来,由于历代统治者对诸葛亮之“忠”和张飞之“义”的褒扬,以及小说、戏剧等的影响,诸葛亮之声誉,远高于前述庞统等4人,张飞亦远过于马超、魏延,但历史上,他们却曾并驾齐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