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励性评价的几点反思.doc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50KB
约4页
文档ID:537165606
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励性评价的几点反思.doc_第1页
1/4

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励性评价的几点反思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广大老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刺激性激励的评价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课堂又呈现了另一种令人担忧的“浮华的热闹”、“散乱的活跃”这种“热闹”引发我们对激励性评价的正确使用作深层思考 案例1: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听取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了几句话的,老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真好!”“真行”!“你真棒”的称赞声不绝与耳老师还兴师动众地要求全班孩子一次次掌声鼓励可能是教师太投入了,竟没有听到起先整齐响亮的掌声正变得稀稀拉拉......    反思一:廉价的表扬真的有效吗?    说实话,诸如此类的现象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还真是为数不少或许是处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关怀,再或者是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无私地献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相信即使是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头了就未必是好的了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事实上,对孩子而言,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和应付的学习态度 案例2:曾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可谓热情洋溢这位老师上的是《四季》一课,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试问:他读得好吗?到底好在哪里?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可能认为“结巴读书”就是好呢!    读完四个季节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可能会游泳就是聪明吧    反思二:“高帽子”可以随意戴吗?    从以上这个教学片段看出,教师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头上都行像第一个学生,他结巴很长时间才读完“春”这一段,教师还表扬他读得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过程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再看第二个学生,教师的评价语是“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其实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在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告诉了你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了更明白了。

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都来学习这种说话方式可上述案例中,由于老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次“样长避短”的机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地抛给孩子,这是极不负责的    案例3:一位老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我最爱吃的水果》教师问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一个孩子脱口而出:“我喜欢爱吃苹果奇怪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语病充耳不闻,微笑着鼓励:“你说的真好!”    又如,在教学《一束鲜花》时,教师请学生说说这是一束怎么样的鲜花孩子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还有的孩子说“五花八门”教师不加分析,大声鼓励:“小朋友们的词汇可真丰富,说的棒极了!”    反思三:老师,您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了吗?    也许上述案例有点极端,但是你不能否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确实有个别失听的老师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个环节,而所谓的听,更多的只是“作秀”,更可悲的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作秀”其实,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正误、深浅之分的,语言的积累有多少之分,语感有优劣之分,语文能力有高低之分。

试问,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听,不加以辨析,盲目鼓励,看似是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没有倾听,哪有交流?没有交流,孩子怎会进步?    教育评价的基本功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不仅不能给学生有效的激励,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改进学习,往深处说,是对学生一中错误思维的肯定,而这种肯定,也许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老师们就让我们每节课后问问自己吧,今天我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了吗    案例4 :这是一年级的课堂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在上《秋天的果园》课已接近尾声了,看得出,老师很有积累意识,正在指导小朋友背诵课文只有两句话,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背出,有的甚至已经背得滚瓜乱熟了可能老师为了检验教学效果,也有可能为了掀起一个教学高潮,捧出了一大把水果你背出了就奖励你吃一串葡萄;他背出了,则奖励一个梨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背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反思四:激励性评价一定要带功利性吗?    激励性评价是课堂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智慧星星等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期间吃一个水果,开展一些“争红花”“夺红旗”之类的活动,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学生会把学习这一目标,置于脑后不顾,而只在乎当前的奖励,甚至于把奖励当成学习的目的,转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功利心理:回答对了问题就能得到奖励因此,课始还能看到一些孩子积极参与学习,而当他们得到奖励之后,就以为大功告成,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那么积极参与了更糟糕的是,许多学生对智慧星星和小红花等东西熟视无睹,失去兴趣,时时盼望着有更新鲜的东西来刺激他们我想,这一结果显然与教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激励性评价打动学生,成为推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助推器,那就要求语文教师注意使用的策略:策略一:评价要有及时性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如:在教学“拔河”时,学生把“bā hé”读成“pá hé”等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如果没有进行及时评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知对错,或者视错为对反之,如果学生在读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给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如:你回答的真棒,如果能把下面的几个词语都读一读,相信你会更棒这样学生对学习有了更高的积极性,但教师一定要善于聆听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导向作用策略二:评价要能指导学习激励性评价中的指导性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言语评价这种评价既是对能使用良好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同学的肯定;也是向全体同学提示学习方法的一种途径如在学生默读课文自学时,我发现一位同学边读边圈圈点点,另一位同学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想法,便及时鼓励:“某某同学一边读书一边画出了重点词句,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某某同学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上了自己的想法,真爱动脑筋经常采用这样的评价,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学会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策略三:评价要能说明事理能说明道理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具有很强的效应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这种明理式的言语评价不应等同于直接的说服性教育,而应该在语文实践中。

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最后一段时,我有意识地请一位平时学习不能持之以恒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得不令人满意,通过纠正、指导,直到这位同学读得较好时,发出一句恰当的评价:“这次你读得真好,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做好的,懂吗?”这样评价亲切、自然,几乎不留痕迹,把明理的过程渗透到了有效的朗读实践中去策略四:评价要有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生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策略五:评价要有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激励性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小书签,奖励一条名言、握握手等口头的可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激励爱河中。

就让我们随着课改的步伐,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真正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由自主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