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一、解读教材,明确目标1、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 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初步体会“替换”的策略,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 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2) 、 能力目标: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 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 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 、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 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 心 本节课的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 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 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二、依据学情,确定教法1、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到策略对于 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同时也具备 了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经验,但一 般都还处于无序状态,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 化、规范化2、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自身特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 本课我主要使用了“情境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等3、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通过 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为了能和学生们拉近距离,并且能够自然地引入本课,我设 计了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现在教几年级,通过让学生挑战难题,挑战六年级的学生,表扬学生爱动脑,比六年级的学生都厉害,从而增 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很自然的引入到本节课的例题有5元和2元的 人民币共10张,总计32元,5元的和2元的各有多少张?很多学生可 能会答出2元的有16张,或5元的有6张2元的有1张这样做的同学只 满足了题目中的一个条件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目难在哪?也就是题目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张数10张,钱数32元为了满足这两个条件,教 师先演示:假设这十张都是2元的,总计是多少元,怎样用式子表达 出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10=20元,然后再让学生思考20元 比32元多了还是少了,少了多少元?32-20=12元。
教师再用一张5元 的去替换一张2元的,让学生回答这时有几张,钱数是多少?要鼓励 学生不同的列式方法教师这样一次换下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 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并让学生思考每换一次多了几元,12元 应该换几次,怎样列算式表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3=4. 进一步追问学生:折4张是几元的?换了这4次就是换上了4张5元的, 5元的有4张,那么2元的 就有10-4=6张我们算出的结果对不对呢? 让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了检验过程教师演 示完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换钱游戏,并要求学生在换的过 程中要在练习本上写点什么这一过程旨在让学生体会替换过程中 每一步的意义,沟通替换操作与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联系小组活动 完成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除了假设这10张都是2元的之外我们还可 以假设都是5元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换钱游戏,并找一个学 生到黑板前去换,活动结束后让该同学讲解他替换的过程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通过让学生假设这10张都是5元的,让学生替换这一过程,学 生对替换策略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依赖具体操作,为了让学生 形成独立的思维方法,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这一环节中变换题目: 假设5元的和2元的共100张,总计365元,2元的和5元的各有多少张? 这个时候学生不可能在一张一张的换,学生就会产生进行列式计算。
这道题目也是解决的钱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是不是替换的 策略只能解决钱的问题呢?因此让学生在解决下面这个题目:42名 同学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0条船都坐满了,已知每只大船坐5名同 学,每只小船坐3名同学,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只?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全班交流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古人早就开始运用这 种策略,在《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首先,追问学生上有三十五头是什 么意思,下有九十四足什么意思?帮组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 独立完成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这 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