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金融企业贷款呆账申报与扣除实务解析-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在对金融企业的税务检查中,税务人员发现不少企业所得税申报中贷款呆账的核销、收回和准备金的计提、调整非常混乱,企业会计人员对此类业务的税收政策理解不深,造成少缴税款,导致极大的税收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举例说明金融企业贷款呆账及准备金业务的税务处理 案 例 某金融企业2009年期初贷款余额1800000万元(假设全部符合准备金计提条件,下同);期末贷款余额2000000万元,其中符合条件的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关注类5000万元、次级类3000万元2009年,该企业核销贷款呆账20000万元,其中19000万元符合财产损失审批条件并且取得税务机关审批手续从以往年度核销的呆账中收回500万元期初该企业贷款准备金余额36000万元,本期计提准备金23500万元,期末余额40000万元截至2008年度申报所得税时,累计税前扣除贷款准备金18000万元 分 析 一、案例中核销贷款呆账,属于企业非自行计算扣除的财产损失范围,应由有权税务机关进行审批税务机关在审批中,审查企业提报资料,确认符合手续的贷款呆账有19000万元。
同时,税务机关在审批中,应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4号)的要求,确认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案例中为18000万元,尚有1000万元(19000-18000)不能被准备金覆盖,可在当年据实扣除税务机关应在审批结果中明确发生呆账19000万元,冲减准备金18000万元,当年可税前扣除1000万元 二、企业所得税申报的相关要点 (一)财产损失申报按照《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规定,除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6类财产损失外,其他损失必须经税务机关审批,未经批准不得税前扣除企业在会计上核销呆账20000万元,应填列在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四十二行财产损失第一列账载金额栏内;税务机关审批允许税前扣除1000万元,应填列在第二列税收金额栏内;账载金额大于税收金额,应调增20000-1000=19000(万元) (二)准备金调整《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七)项规定,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该项政策体现在附表10当中,应先填列附表10《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调整明细表》该表按照会计账载金额填列,贷款减值准备期初余额36000万元,填入第十四行贷款损失准备第一列期初余额;因呆账收回而转回的贷款损失准备500万元需要单独适用呆账收回的政策,应填入第二列本期转回额作为准备金政策的减项;本期计提的呆账准备金23500万元,填入第三列本期计提额;期末余额40000万元,填入第四列期末余额。
本期调整额=本期计提-本期转回=23500-500=23000(万元),结果为正数,应为调增额该数据同时填入附表三第五十一行准备金调整项目的第三列调增金额栏内 (三)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准备金调整根据财税[2009]64号文件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的规定,金融企业符合条件的贷款可以按照相关类别,按照规定比例计提准备金,并可在税前扣除,应单独对该项准备金进行处理根据规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资产余额×相应比例-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其中,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上年末累计税前扣除准备金额-财产损失税务机关批准冲减准备金额=18000-18000=0,因此,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2000000-5000-3000)×1%+5000×2%+3000×25%-0=19920+100+750=20770(万元)在附表3中没有对该项政策准备专门空间,因此该项目应填列在附表3第五十行其他第二列税收金额中,并在第四列调减金额中作为调减项目。
(四)呆账收回调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企业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资产,在以后纳税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时,应当计入当期收入以前年度允许税前扣除的呆账收回,应作收入处理由于附表3也没有对该项政策准备专门空间,因此以前年度收回呆账500万元应填入附表3第十九行其他第二列税收金额栏内,并作为调增项目填入第三列调增金额内 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就可以准确完成呆账和准备金业务的所得税申报结语:税务筹划做为企业集团的一项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财务人员所认可并应用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远不止本文上面所提到的内容,因此,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我们一定要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树立合法税务筹划观念,深入研究税法规定,充分领会税法精神,做到合理筹划并纳税,以达到合理运用企业有限的资金,增加企业效益,促进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措施,为税收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