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ZnO纳米阵列合成

xins****200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2.05KB
约12页
文档ID:111085948
ZnO纳米阵列合成_第1页
1/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ZnO纳米阵列的水热合成摘要水热合成技术是指在特制的密封反应器(高压釜)中,以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的加热至或接近其临界温度而产生高压,从而进行无机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吲该方法可使一些在常温常压下反应速率很慢的热力学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实现反应快速化在水热条件下,水既作为溶剂又作为矿化剂,在液态或气态还是传递压力的媒介,同时由于在高压下绝大多数反应物均能部分溶解于水从而促使反应在液相或气相中进行水热反应有水热氧化、热沉淀、水热合成、水热还原、水热分解、水热结晶等类型水热反应法为各种前驱物的反应和结晶提供了一个在常压条件下无法得到的、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水热反应的温度一般在100—400C,压力从大于0.1Mpa直至几十到几百Mpa与其它粉体制备方法相比,水热合成纳米材料的纯度高、晶粒发育好,避免了因高温煅烧和球磨等后续处理引起的杂质和结构缺陷水热法的原料成本相对较低,所得纳米颗粒纯度高,分散性好,晶型好,且大小可控,因而水热合成法是制备纳米氧化物的好的方法之一.关键词:目录1、绪论 ZnO 属于带隙较宽( 室温下3. 37eV) 的半导体材料, 由于本征缺陷的存在, 使得ZnO 往往具有的N 型导电性。

与其它传统半导体材料如Si、GaAS、CdS、GaN 等相比, ZnO 具有高的激子束缚能( 高达60meV,远大于GaN 的21~ 25meV) 、高的击穿强度和饱和电子迁移速率, 可用作高温、高能、高速电子器件另外,ZnO 还具有热电效应和化学传感特性, 在传感器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纳米级氧化锌由于粒子尺寸小, 比表面积大, 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小尺寸效应等, 与普通氧化锌相比, 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 如无毒和非迁移性、压电性、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这一新的物质形态,赋予了氧化锌在科技领域许多新的用途目前来说, 制备ZnO 纳米结构的工艺方法很多,如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 、溶胶凝胶法, 分子束外延法 、热蒸发法、阳极氧化铝模板法、水热法等等这些方法制备的ZnO 纳米材料具有非常丰富的结构形貌, 如ZnO 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环、纳米梳, 四脚状纳米ZnO 结构等等相对而言, 化学溶液方法比较简单 水热法是一种制备氧化物的湿化学方法水热法又称高温溶液法, 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 高压釜) 中, 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 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在反应体系中产生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水热法中, 由于水处于高温高压状态, 在反应中具有传媒剂作用; 另一方面, 高压下绝大多数反应物均能完全( 或部分) 溶解于水, 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近年来, 由于其相对于其它方法具有能耗低、适用性广、可控性强、产率高、物相均匀、纯度高、结晶良好以及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本文中, 我们采用ZnCl2 溶液和浓氨水( 25%) ,利用一种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ZnO 纳米阵列对得到的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X 射线衍射仪(XRD) 表征, 并测试了ZnO 纳米阵列的光致发光特性根据实验结果对ZnO 纳米阵列的形成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简单介绍了纳米花、纳米椭圆、纳米片 、纳米柱、多脚状ZnO等纳米结构形成的原理和方法2、实验内容2.1.1ZnO 棒状纳米阵列的制备首先在300 e 的条件下在Si( 100) 片上磁控溅射1层厚度约为300nm 的ZnO 缓冲层, 作为ZnO 纳米棒的生长衬底将适量浓氨水( 25%) 加入70ml 的ZnCl2 ( 0. 05mol/ L) 溶液中, 调整溶液的pH 值到10. 0, 作为反应溶液将衬底垂直浸入反应溶液, 装入反应釜密封后置于温度为95 e 的恒温水浴锅中。

反应时间分别为2、3、4、5h, 下文中将其分别称为1~ 4#样品2.1.1ZnO 管状纳米阵列的制备将铜片( 纯度为99. 99% ) 垂直浸入反应溶液( 配置方法同ZnO 纳米棒制备实验) , 装入反应釜密封后置于温度设定为95 e 的恒温水浴锅中经过2. 5h 加热后取出反应釜, 置于温度设定为45 e 的恒温水浴锅中冷却取冷却时间为1. 5、2. 5、3. 5h 的样品, 分别命名为5~ 7# 样品ZnO 纳米结构的表面形貌用Sirion FEG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来表征, 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D8X 射线衍射( XRD) 分析光致发光的光源为He2Cd325nm 单模激光器, 激发功率为35mW 2.2 ZnO 纳米结构样品的表征图1( a) 所示的SEM 图像是ZnO 纳米阵列的生长衬底,可见纳米阵列呈棒状, 它是在Si( 001) 片上磁控溅射有1 层厚度约为300nm 的ZnO 作为缓冲层从图1 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1 层ZnO 缓冲层很牢固而且致密地分布在Si 片上图1( b) 所示的是该衬底的XRD 图谱, 可以看到基本上只呈现( 002) 峰, 而且相对强度很强, 说明磁控溅射的氧化锌缓冲层具较好的c 轴取向性。

图2 分别是1、2、3、4# 样品的SEM 图像, 可以看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ZnO 纳米阵列的长度和直径都有所增大, 说明反应所处的温度、pH 值等条件是ZnO纳米阵列生长的适合环境同时还可以看到, 当反应时间较短时( 如图2( a) ) , ZnO 纳米阵列的顶端较圆, 并没有行成完整的六棱柱结构, 而反应时间较长时( 如图2( d) ) , 绝大多数的ZnO 纳米阵列已经生长成为较完整的六棱柱结构从图2 中还可以很直观地看出, ZnO 纳米阵列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排列得很整齐, 具有很好的有序性, 而这一特点将在图3 中得到更好地证明1~ 4# 样品显示出几乎相同的XRD 图谱( 如图3) , 可以看到图中( 002) 峰的相对强度非常强, 其它峰几乎没有, 将图3 与图1( b) 比较后还可以看出, ZnO纳米阵列与衬底的衍射峰值在相同的角度位置, 而且相对强度大于衬底的相对强度, 说明在晶格适配的情况下, ZnO 纳米棒阵列生长的取向性非常好, 都是沿c 轴方向纵向生长形成图4~ 6 所示的SEM 图像分别是5、6 和7# 样品,即在加热时间和温度均相同时, 不同的冷却时间对ZnO 纳米管结构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冷却时间的增加, 有越来越多的ZnO 纳米棒通过中间溶解的方式形成ZnO 纳米管, 而且溶解的深度也逐渐增加同时, 从图6 可以看到, 冷却时间超过3. 5h 以后,部分ZnO 纳米管的管壁部分也开始溶解, 使得管状结构变得不完整另外, 将图4 与图2( c) 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在铜衬底上生长的ZnO纳米棒不如在溅射有缓冲层的Si 上生长的ZnO 纳米棒排列整齐、有序, 而ZnO 纳米棒之间的相互挤压也会影响ZnO 纳米管的形貌在室温下用325nm 的激光激发7# 样品, 肉眼即可见发出很明显的黄绿光从图7 的发光谱也可以看出, 样品有两个发光区域, 其中在紫外区域的发光峰强度较强, 半高宽较窄, 而在可见光区域, 也存在一明显的发光峰( 通常被称为/ 绿峰0) , 只是强度相对较弱说明制得的ZnO 纳米管具有很好的光致发光特性2.3 反应机理及讨论采用ZnCl2 溶液和浓氨水水热法合成ZnO 纳米阵列的化学反应如下:Zn2+ + 4NH3 # H2 O Zn(NH3 ) 4 (OH) 2 + 2H+ + 2H2O ZnO+ 2NH+4 + 2NH3 + 3H2O其中氨水与Zn2+ 形成络合物Zn(NH3 ) 4 (OH) 2 。

在水热条件下, 前驱物Zn( NH3 ) 4 (OH) 2 通过脱水反应形成ZnO 沉淀在反应过程中, ZnCl2 溶液的作用是提供Zn2+ 源, 它的浓度会直接影响到ZnO 纳米棒阵列的形貌: 浓度高, 生长速度快, 生成的ZnO 纳米棒阵列直径大, 但速度太快就有可能影响结晶效果; 浓度低, 结晶效果好, 生成的ZnO 纳米棒阵列直径也较小, 但缺点是生长速度慢, 而且浓度过低的话将不能得到ZnO 纳米结构氨水在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参与反应形成前驱物Zn(NH3 ) 4 ( OH ) 2 , 同时通过它可以调节溶液的pH 值溶液内适当的pH 对于生长体系的界面能有重要的影响, 从而对于能否形成ZnO 沉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 通过氨水形成的NH4+ 还可以吸附在晶核的表面并对于晶体的生长起到导向作用对于衬底的选择, 铜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 每个晶胞含有4 个铜原子, 晶格常数为a= b= c= 0. 36149nm; 硅的晶胞也是面心立方晶胞, 晶格常数为a= b= c= 0. 54309nm; 氧化锌的稳定相是六方纤锌矿结构, 晶格常数为a= 0. 3243nm, c= 0. 5195nm。

这样的话, 和铜相比, 硅与氧化锌的晶格匹配度不高, 硅衬底本来是不利于纳米氧化锌的有序生长的但是, 通过在硅衬底上磁控溅射1 层很薄的ZnO 作为缓冲层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图2 可以看出, 这样制得的ZnO纳米棒阵列非常整齐, 排列非常有序, XRD 图谱( 图3) 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采用这种衬底制得的ZnO 纳米棒阵列直径不到100nm, 六棱柱结构完整, 长径比较大, 这是因为ZnO 的缓冲层使成核更容易也更多, 所以每一个ZnO 纳米棒阵列的单晶自然就更细了此外, 按照图2( a) y ( b) y ( c) y ( d) 的顺序可以很直观的了接到ZnO 纳米棒阵列的生长过程: 先成核, 再沿c 轴向上生长, 中间较快周围较慢, 形成塔状形貌, 最后周围再生长到和中间等高从而形成完整的六棱柱结构ZnO 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原理是在已经生成ZnO 纳米棒的基础上, 通过降低温度, 使可逆反应反向进行, 溶解中间部分形成管状结构于是, ZnO 纳米管阵列的生长可以分为以下两个过程: 第1 个是生长过程, 需要较高的温度, 这个过程与ZnO 纳米棒阵列的形成过程相同; 第2个是溶解过程, 它对应于在较低温度下ZnO 的溶解。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在这样较低的温度水热分解几乎停止了, 溶解效应就占了主导地位ZnO 的溶解速率超过了沉积速率, 这时己经长成的ZnO 纳米棒阵列的顶部( 0001) 面优先的溶解导致了中空结构出现这是因为顶部的( 0001) 面是富Zn2+ 的极性面, 而6 个平行于c轴的侧面是非极性面相对而言, 非极性面是稳定的,而极性面是亚稳定的, 所以极性面( 0001) 的溶解速率要快于那6 个非极性面的溶解速率, 于是顶面中间应该比侧面更快地溶解从图4~ 6 可以看出, 随着时间的增加, 非极性的侧面也开始溶解了, 所以, 溶解过程中对时间以及温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至少在恒定溶解温度为45 e时是先溶解形成一个凹面然后再逐渐深入的, 也就是说随着溶解时间的增加, 中空的部分越深而管壁厚度基本不变另外, 由于注意到铜衬底上生长的ZnO 纳米棒阵列有序性不强, 相互之间的挤压可能会破坏ZnO 纳米管阵列的形成, 我们还尝试过用同样的方法对更有序的4# 样品进行第二步溶解过程, 试图得到更有序直径更小的ZnO 纳米管然而, 多次实验均未能取得成功, 分析原因, 应该是由于该样品中ZnO 纳米棒阵列的直径太小, 不到100nm, 从而使得溶解过程的选择性难以实现。

因此可以说这种简单的两步法水热制备技术适用于制备直径相对较大的ZnO 纳米管阵列, 而要制出直径在100nm以内的ZnO 纳米管阵列则比较困难3、其它ZnO纳米结构除了纳米棒( 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