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艺术作品下篇艺术系统艺术概论目录CONTENTS01艺术作品的层次02典型与意境0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艺术作品的层次01一、艺术语言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有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由于艺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各门艺术都十分重视对艺术语言的研究和运用艺术语言不但可以创造艺术形象,而且自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各门艺术的艺术家们都致力于艺术语言的创新与探索图12-2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乔治修拉)图12-3 假面剧照(英格玛伯格曼)二、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它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和文学形象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如一幅画、一件雕塑、一座建筑、一件工艺品等,这些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都是视觉形象由于视觉形象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感官,因而其特别注重直观性和生动性,如图12-4所示图12-4 视觉形象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二、艺术形象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听觉形象的构成材料是时间性的。
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主要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形象文学形象,是指诗歌、散文、小说等,依靠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的形象间接性是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性它不像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那样可以看得见、听得到,而是要通过语言的引导,凭借想象来把握三、艺术意蕴所有的艺术品都必须具有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这两个层次,但对于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说,还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体会、细心感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三、艺术意蕴 由于艺术意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很难为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第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艺术意蕴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比起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来,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典型与意境02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从广义上讲,典型应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等但不管怎样,典型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艺术典型首先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艺术典型还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来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一、典型二、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除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意境的含义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第三,意境是一种初发芙蓉的自然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03道,即天人合一之道天人合一”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中国传统艺术的这种精神性,影响深远并且是多方面的一、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图12-13 太白行吟图(梁楷)u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征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用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
u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极富民族特色,指的是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显现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形态二、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图12-14 渔庄秋霁图(倪瓒)图12-15 江南农事图(唐寅) 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合一,认为文学艺术之美在于情景交融、心物交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精神性、生命性、主体性和表现性的特色三、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图12-17 独坐敬亭山(李白)宗白华先生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见图12-18)又说:“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图12-18 中国古建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飞升之势,充满舞蹈精神 宗白华先生所说的“舞”,其实是指出了中国艺术外在形式的共同特点,或者说是从总体上概括了中国艺术的形态乐舞精神的抽象化的最终形态是线,因此,中国传统艺术又是线的艺术,这表现在中国的各个艺术种类中,如书法、绘画、雕塑、篆刻、舞蹈、音乐,乃至戏曲、古典小说等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五、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衍生出“顿悟”“妙悟”等一系列概念。
从思维的角度看,佛教的“顿悟说”强调了这种通过非理性的直觉体验和跳跃式的思维方式,来达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瞬间性顿悟,在刹那间实现物我两忘、本心清静的最高境界,给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维以极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和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则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与标准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中”就是不要走极端,要辩证地处理问题,求得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总而言之,这种“和”的境界,在儒家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主张情与理的统一;在道家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心与物的统一;在禅宗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人心的和谐,追求心灵的澄净这样的“和”,从个人到社会,从人文到艺术,从天地万物到整个宇宙,无不贯通也就是说,天、人、文三者相通,都贯穿了“和”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感谢各位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