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60KB
约4页
文档ID:253999235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_第1页
1/4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才能训练网收集国学诗经之《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译文和解释,更多国学诗经之《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译文和解释相关信息请访问少儿综合素质训练网 【导语】《毛诗序》以为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齐女文姜的讥讽之诗另一种说法是,此诗并非为讥讽郑昭公而作,“郑风”在历史上被当作“靡靡之音”的代名词,当时郑国男女的交往是对比开放和自由的诗中的“狂且”、“狡童”并不是真实意义的讥讽,而是一种开玩笑式的嬉闹下面就和大一起来赏识下这首诗,接待阅读!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 山上有繁茂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屹立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解释 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 隰(xí席):凹地华: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放荡的人且(jū居):助词一说拙、钝也 桥:通“乔”,高大。

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 鉴赏 《山有扶苏》为《郑风》的第十首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与情人欢会时,怀着无限惊喜的心情对自己恋人的俏骂就是这样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却因历代说诗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烟雾,仿佛诗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毛诗序》说,“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郑玄笺说:“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荷花生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此言其用臣颠倒,失其所也以为是讥刺郑昭公忽的,这种阐明完全是曲解了诗意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以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犹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高亨《诗经今注》以为这诗写“一个姑娘到野外去,没见到自己的恋人,却遇着一个恶少来调戏她二说貌似都较牵强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写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对象而发牢骚的诗有确定道理而宋儒朱熹那么认为《山有扶苏》是“淫女戏其所私者此说倒对比接近诗旨所谓“戏”,即俏骂之意至于称诗中女仆人公为“淫女”,完全出于道学家的偏见,由于在他看来,《郑风》中的全体恋爱诗都是“淫奔之诗”今人袁梅《诗经译注》“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讽刺的短歌”之类的说法,即脱胎于朱熹之说,但扬弃了朱说的糟粕。

关于诗中所写的情景,读者不妨作这样的想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野外僻处,一对恋人商定在此幽会姑娘早早就来了,可是左等右等却不见心上人来结果,姗姗来迟的爱人终于见着了,姑娘心里当然很欣喜,可嘴里却骂骂咧咧地说: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样的美男子,可不是你这样的放荡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子充那样的良人,可不是你这样的狡狯少年啊!处于热恋中的古代青年男女在欢会中的愉悦的心情,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现,诗中所描写的那种俏骂,更能表示他们的亲近无间小儿女的情态在诗中切实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至于诗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和“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这四句,读者大可不必当真,以为是恋人约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清代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得好:“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也说:“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此诗中的起兴就属于这种性质当然,无论是高山上长的扶苏树、松树,还是水洼里盛开的荷花、红蓼,这些美好的形象,从陪衬诗的意境的角度看,还是很有作用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