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孟子见梁襄王原文及赏析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23KB
约4页
文档ID:201867600
孟子见梁襄王原文及赏析_第1页
1/4

孟子见梁襄王原文及赏析 孟子见梁襄王原文及赏析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解释: ⑴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⑵语(y预):告知 ⑶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⑷恶(Wū乌)乎:怎样,如何 ⑸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一:统一 ⑹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⑺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⑻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⑼浡(b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 ⑽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⑾领:即脖子 ⑿由:通"犹" ⒀定:安定 ⒁孰:谁 ⒂嗜:喜爱 ⒃与:归附 翻译: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状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密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挡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假如有一个不喜爱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视着他了假如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赏析: 清代刘熙载说:“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流拘束,而推移费劲者不觉自屈《艺概文概》)我们读《孟子见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证。

这一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见过梁襄王之后,向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状况,表现了主见“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冲突更趋激烈,兼并战斗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斗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处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肯定的乐观意义孟子首先到梁(今开封)谒见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说,在此并见到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孟子与梁襄王的应对中,孟子先以天上雨水比方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方民心,相互关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奇,既为人熟知又让人深感贴切,这不仅鲜亮地表明白孟子的观点,还表现出他超群的谈话艺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