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七年级〔上〕第 1 节 学问点总结一、地球的外形和大小1、地球的外形: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章球体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赤道半径 6378 千米,极半径 6357 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外表积 5.1 亿平方千米2、人类生疏地球外形的过程: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盖天说→浑天说;②近代 〔 观看 〕:亚里士多德 推断 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 用事实证明 地球是球形的;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进展,卫星拍摄的照片 直接证明 地球是球体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P6〕1、地球仪的概念:按肯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外表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反之为南极〔S〕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P8〕1、纬线与纬度(1) 〕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 〕纬线的特点:A .外形 全部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渐渐缩短,最终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很多条〕(3) 〕纬度的划分: 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 表示;赤道以南南纬,习惯上用 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 90°;南北极分别为 为90°S 和 90°N4)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 0°~30° 中纬度: 30°~60° 高纬度: 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全部北纬均位于北半球,全部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 页,共 15 页2、 经线和经度(1) 〕 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 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2) 〕经线的特点:A .外形 全部的经线都是半圆状;B .长度 全部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全部的经线都指C .方向 示南北方向〔有很多条〕(3) 〕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以东的 180°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的 180°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4) 〕经线圈: 全部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 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例: 20°W和 160°E组成经线 ; 20 °E 和 160°W 也组成经线圈 圈〕(5) 〕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 20° W和 160°E 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虽为西经,但是处于东半 160° E——180°虽为东经,半〔球切的记界:限0°2200°W 以东到 160°E 为东半球 20° W 以西到 160°E 为西半球;但是西半球〕3、 经纬网定位: 〔 , 〕 四、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P11〕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外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2、范围:北寒带 66.5 °N~ 90 °N北温带 23.5 °N~66.5 °N 热 带 23.5 °N~23.5 °S 南温带 23.5 °S~66.5 °S南寒带 66.5 °S~ 90 °S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第 2 节 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 页,共 15 页1、比例尺: 也叫缩尺,把肯定范围内实际地理事物缩小并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缩小的程度。
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北京动物园 VS 中国地图〕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具体,准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洁,准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项选择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世界政区图、 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项选择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方 向:先指后经再一般(1) 〕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 指向标指示北方 〔指向标平移法 and 转动地图法〕(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3) 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图例和注记〔书上的图例、注记记住就好〕4、一般地图: 综合反映地形、河流、城市、行政区域等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 : 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5、地图家族成员:遥感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第 3 节 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 以“米” 作为计量单位海 拔: 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 确定高度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陆地地形地形的五种根本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1〕高原:海拔500 米以上,外围陡,内部范围宽广、起伏和缓;〔 2〕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多呈脉状分布,高度、起伏大〔山顶山坡山麓〕(3) 〕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 200 米,地势起伏小、坡度缓;(4) 〕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小;(5)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3、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我们把一个地区内海一样的各点相连的线叫做等高线。
〔 2) 拔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的海拔是高出 黄海海平面的距离3) 〕外形特征:(4) 〕 山:中间高,四周低,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 表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降低; 精品学习资料 第 3 页,共 15 页盆地或凹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上升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假设凸出局部指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假设凸出局部指向高处易形成河流5) 〕实际运用: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 °C/100m水库坝址选择峡谷地段 ( 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建铁路、大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尽量避开跨越多条等高线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 ( 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 平原地区进展耕作业,山地、丘陵进展林业6) 地形图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第 4 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位置和疆域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局部位于北温带,小局部位于热带〔没有位于寒带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领土四至点: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53°N〕 最南端——在 4°N 四周的曾母暗沙〔属南沙群岛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集合处 〔135°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 73° E〕南北跨度大→ 49 个纬度差, 5500km,东西跨度小→ 60 个经度差, 5200km 3、中国陆地总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邻国有 14 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中国位置优越,地域宽阔,为进展多种农业经济供给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 交往与合作;便于进展海洋事业 5、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的陆上边界长 2.2 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1.8 万多千米,主 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等, 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二、中国的行政区划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7、中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 2 个特 精品学习资料 第 4 页,共 15 页别行政区,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 〔 P39 顺口溜〕第 5 节 众多的人口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0 年为 13.71 亿,占世界人口的 20%以上。
2、人口过多会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就业压力增大、住房条件差、生活垃圾成堆等〔 P43〕人口过少则会导致资源不能充分被开发利用,经济难以发展 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好,人口多少必需与自然资源、经济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这样国家才能够长足进展〔 P44〕3、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实行打算生育是一项长期根本国策4、我国人口政策〔打算生育〕的内容是掌握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关键在于教育5、中国人口地理界限: 黑龙江的 黑河-- 云南的腾冲一线〔胡焕庸 1935 年提出〕6、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七个字 +P47〕答:不均匀,东多西少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沿海地区大局部在 100 人/平方千米以上;西部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在 10 人/ 平方千米以下人口地理界限: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7、什么叫人口密度?它怎样表示?答: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 表示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 / 面积 〔人/ 千米2 〕第 6 节 多民族的国家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 56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91.6%;其他 55 个少数民族共占了 8.4%.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1600 多万〕,珞巴族人数最少〔约 3000 人〕 , 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2、少数民族人口超过 400 万的有:壮、满、回、苗、、土家、彝、蒙古、藏九个民族 〔蒙回藏维苗,土满彝记牢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3、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 大杂居、小聚居 、穿插杂居”的特点,汉族遍布全国,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南、西北和东北 地区 4、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射 箭、骑马、摔跤等〕藏 族——晒佛节、集体舞、雪顿节彝 族——火把节 族——古回 尔邦节、开斋节 族—— 壮 三月三歌节 族——泼水傣 节 精品学习资料 第 5 页,共 15 页哈萨克族——冬不拉 →知晓每个民族的节日, 特别是人数较多的民族5、民族政策: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置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坚持民族公平团结,敬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等〔 P52〕第 7 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 地势:地表凹凸起伏的总趋势〔高 or 低〕地形:地表形态→五种根本地形类型 :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山区 2/3 VS 山地 1/3)2. 我国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征?答: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