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考试要点一、基本问题1、 行为的概念:指受心理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行为的意义:行为带来改变行为的分类和分类标准:按连贯与美分为自然的行为和不自然的行为;按价值判断分为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按逻辑、目的性、主观改造、遵循客观规律分为高效率行为和低效率行为2、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a、心理决定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行为选择b、心理决定行为的逻辑性;真实稳定的心理决定行为逻辑的稳定和真实c、语言是表达心理最重要的行为方式,语言是心理与行为的桥梁d、行为控制是指心理倾向的建立和控制3、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管理心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人的行为,已达到提高功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科学4、 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人的共性,每个人均经过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是人的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个性心理是在完成一般心理过程后发展起来的;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和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价值观、态度、兴趣、理念、信念)。
二、心理过程1、知觉定义:个体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并对自己所处环境赋予意义,是认识对象在头脑中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特征:a、 晕轮效应:单一印象导致整体印象(普希金):以偏概全,初步印象,首因效应,典型、核心印象了解、掌握知觉者的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倾向是消除晕轮效应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主要方式单纯、幼稚的人容易产生晕轮效应b、 选择性知觉:对自己感兴趣或与己相关部分产生知觉,人们只接受他们愿意接受的知觉c、 对比效应(面试):知觉主体的知觉判断结果相当程度上来自于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的对比效果d、 刻板印象(农民企业家、中学单身中年女教员)对知觉对象形成固定的印象和概念世故者易犯此错误e、 心理投射(心理测试):人们会把自己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心理准概况反映到知觉对象上,从而产生不同的知觉结果,即个人心理不同、感知不同f、 归因理论:对个体行为的判断取决于对个体行为的归因解释归因包括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不同归因,态度不同归因取决于三个因素: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归因失真,自我服务偏见,把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别人2、情感与情绪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饮食、睡眠、繁殖)相联系,为人和动物共有。
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需要(交际、友谊、劳动)相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的特点联系:都是自我体验、生理变化、外部效应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在情绪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变化收情感支配,情感的深度决定情绪表现的强度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感的分类:按照速度、强度、持续性,分为:心境,微弱、持久的感情状态;激情,迅速、猛烈、暂时的情感状态;热情,强烈、稳定、深刻的情感状态;应急,因为意外产生的情感状态3、意志的概念: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4、目的与目标的区别:目的,需要、欲望的体现,具有内倾性和自省性;目标,实现目的 的手段,是实现确定的意志活动的阶段性结果要求三、心理特征1、能力的概念:人们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能力的影响因素:智力、知识、思维、技巧以及心理特征 【二因素理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能力结构理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部分组成的,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两种因素共同承担。
每个人的G的量值是不同的,S也是因人而异测试正相关因为G相同,不完全相关因为S不同,一般因素G最重要 【群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赛斯登,能力由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所构成,7种能力原始因素分别是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推理通过测验得知,每一种能力与其他能力都有正相关性,能力不能绝对割离2、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即就是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指向性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四气质学说】 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支配不同气质,其中一体液在体内占优势,就会显示出与其形影的气质类型 类型 特点 血液多的多血质 动作灵敏、性情活跃 粘液多的粘液质 动作迟缓、性情沉静 黄胆汁多的胆汁质 迅猛、急躁 黑胆汁多的抑郁质 迟钝、脆弱 【巴甫洛夫神经活动四基本类型说】 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把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四种 类型 神经过程 特点 对应气质 兴奋型 强、不平衡 极易兴奋,难以抑制 胆汁质 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 反应敏捷,活泼好动 多血质 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沉着、有节制,反应迟钝 粘液质 抑制性 弱 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缓慢 抑郁质 3、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以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性格的特征:多样性、差异性、复杂性、可变性、独特的综合整体性格的特征主要有态度特征,即个体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理智特征,即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等人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情绪特征,即一个人在情绪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意志特征,即个体在调节自己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性格对行为的影响:A、控制聚焦:内控者,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外控者,自己被外界的力量左右;马基雅维利主意,强者更愿意操纵别人,更难被人操纵(内控)B、 自尊,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C、 自我监控:根据外部环境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自我监控较低的人不能伪装自己,都保持真实的性情和态度,自我监控较高的人,适应能力较强,其公开角色与自我之间差异特别大高自我监控者较低自我监控者更关注他人活动D、冒险性:高冒险性着,决策快,行动果断迅速;低冒险者,决策慢,行动犹豫不决E、 A/B型人格:A型,虑紧张;B型,享受娱乐和休闲四、心理倾向1、两种行为模式:目的导向行为:以目的为性为方向,围绕目的选择行为方式,不关注行为结果评价,但关注行为方式评估结果导向行为:一行为评价结果为行动约束原则,围绕评价结果选择行动方式,不关注行动目的。
2、两种行为模式的比较:A、目的导向行为是主动行为,目的在前,,行动在后;结果导向行为是被反应行为,行为在前,行动在后三峡不应修,结果导向行为)B、目的导向行为中,人们关注具体行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目的是实质,行为是变化的;结果导向行为中,人们关注评价结果,行为是实质,目的变得虚幻了C、目的导向行为指南是目的,人更倾向于作为,结果导向行为的行为指向是结果评价,而结果评价总存在负面评价,人们更倾向于不作为D、两种行为模式可以互相转化E、目的导向行为的心理倾向来源于需要和价值观,而结果导向行为的倾向来源于态度3、态度:关于客观事物、人、事件等的评价性陈述;态度是种情境判断特征:①态度有明确的对象,对象是具体的,态度是一种情境判断②态度不稳定③态度中的认知成分中有价值判断且主要是道德判断,但不是价值观④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没有必然联系,认知成分并不是情感成分的直接原因⑤情感成分决定了行为成分⑥早期态度的认知成分很少主要是自然判断:后期认知成分增加,主要是社会价值判断⑦态度的评价主要是情感评价,而情感评价主要是趋利避害⑧态度根本来源于需要4、价值观:一个人对事物优劣、对错、是非、善恶的评价和重要性的排序(排序比评价更重要)特征:1)价值观是对事物的一般评价,不受具体情况的影响,价值观行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2)价值观是系统认识,系统是排序的基础,系统认识建立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体验和阅历;3)价值观是一种主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排序时一种主观倾向,有很强的宣示作用。
5、观念: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特征:1)观念较价值观更宽泛一些,既可以针对抽象事物,也可以针对具体事物2) 观念是事实判断,价值观是价值判断,观念的个体主观倾向相对较弱6、需要:不满足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可满足对象的表述欲望:不满足的强烈感受7、动机:引起具体行为的念头1) 动机是具体行为的具体解释2) 需要是内因,刺激是外因,动机是内因和外因的综合结果3) 注意把握优势动机4) 耶吉斯—多得森定律: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关系5) 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8、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衣食住行性安全需要:人生生活安全 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友情,爱情,亲情尊重需要:自信,尊重他人求知需要:自我实现的基础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实现的基础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实现得评价条件:工作能力与兴趣的结合,潜力充分发挥,巨大的成就感,持久的快乐感9、需要满足时有秩序的:基础需要满足了,才能出现高层次的需要;需要层次越高,需要满足的可能性就越低;某一时期,存在优势需要;需要满足后就不会再有激励的作用了10、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1) 人本主义~~~局限性(自我实践是否可以脱离社会实践)2) 需要发展模式的质疑(高级需要建立在低级需要上)3) 需要的重叠性和复杂性(优势需要,低级满足后才是高级)4) 但无论如何,马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需要理论。
11、 麦克利兰的基本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人的社会存在性需要1) 人的基本需要:成就,权力,情谊2) 在成就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理论:成就>金钱 高成就需要的人对国家,企业有利;高度成就需要通过后天教育培养五、群体行为与心理1、群体的定义: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群体的基本特征:空间联系——个体集合(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内在秩序——共同意 志(共同目标、利益)2、团队定义:通过成员共同努力,产生积极协同作用,是群体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3、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成员和群体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以及长远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群体凝聚力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a、一般而言,高凝聚力,高生产率b、高凝聚力群体比低凝聚力群体更受诱导因素影响,在积极诱导下,高凝聚力群体生产率高,在消极诱导下,反而更低c、高凝聚力群体成员更易遵守群体规范和目标,从而提高生产率5、 团队建设的基本步骤A、心理矫正,社群归属感的建立,共同利益意志的建立B、 信任建立:责任明确,安全机制、地位公平,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社群归属感。
C、 团队能力的培育6 、【群归属感的定义】对人群环境稳定的自在感受和维护保障自在感受的主动意识它是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理解、认同、反应 【信任的定义】对他人承诺的真实性的确定和肯定 【团队角色】在给定社会关系中,人们对他人嗦期望的一系列的行为模式 【团队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团队规范的形成】群体领袖的明确表述,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引入行为(礼仪),从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