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练习◆ 选择题1.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 五四运动2.1926年,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 ) A.南京国民政府 B.广东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中华民国政府3.中华民国16年发生了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北伐战争 B.镇压义和团 C.南京大屠杀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4.中国近代史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依次是 ①清王朝晚期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③北洋军阀时期 ④国民政府时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5. 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太平军在这里设立都城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中华民国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6.“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成立 D.黄埔军校7. 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之年称为中华民国元年,即 ( )A.1894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7年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9.“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
该规定出自( ) A.《定国是诏》 B.《同盟会宣言》 C.《民报》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元,据此,(2015年)换算成民国纪年应是( ) A.民国100年 B.民国99年 C.民国101年 D.民国104年◆ 综合题材料题11.阅读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______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2)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材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四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3)对于的影响,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看法有何不同? 12. 大事记(1912年部分)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竭尽表示将“尽扫帝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 1月15日孙中山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正式辞临时大总统职,将政权让于袁世凯 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 2月13日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言赞成共和 3月3日中华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员大会,制定新纲领,宣布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职 (1)大事记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2)以上大事记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这一主义进行了艰苦斗争。
其斗争形式有哪些?(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践行这一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答案和解析【答案】 1.D 2.B 3.D 4.A 5.D 6.D 7.C 8.B 9.D 10.D 11.③②① 12. (1)民权主义; (2)发表通电;进行谈判;制定纲领;立法等;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对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历史转折事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11年的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五四运动都是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式事件武昌起义打响了的第一枪,意义重大,但不能称为里程碑式的历史转折;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并没有促进中国历史转折 2.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3. 首先应该推算出民国16年是公元1927年;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到被镇压是1899到1901年,南京大屠杀是在1937年开始,选项中只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在1927年故选择D答案 4.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经历的重要历史时期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依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时期因而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BCD不符合题意 5. 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发生的大事的相关知识点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位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平爆发;1937年,日本占领了南京,在南京日军进行了大屠杀;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故ABC错误,D正确 6. 由所学知识得知: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学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因此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知识的内容。
解答本题需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还需识记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后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军事行动 7.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成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1911年10的武昌起义的胜利直接促成了革命党人建立革命政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第一个资产阶民主共和国诞生,它预示着腐朽的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即将崩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在即中华民国元年指的是1912年,据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依据课本中的内容:“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知,B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的成立史实的识记本题要准确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基础上作答9.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内容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重要法律文件是由当时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 故选D 10.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由此推算,2015年是民国104年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进行公元纪年与民国多少年的换算:用所给的公元纪年减去1912年再加一,所得即为民国多少年如本题可以这样来算:2015-1912+1=104 11. (1)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可知,①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反映的是1911年发生的武昌起义;③反映的是1905年在中国同盟会上创办的《民报》;故按其先后顺序排列,顺序是③②① (2)据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的阐述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指改革土地制度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的指导思想 (3)据材料三“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可知,材料三说宣传广泛据材料四“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可知,材料四说不为农民所知 故答案为: (1)③②①;(2)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说宣传广泛,材料四说不为农民所知; (1)本题以小明在研究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时期主要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2)本题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阐发及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3)本题以戴季陶和老农的对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于的影响的不同看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及其影响、三民主义的相关史实 12.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所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能力。
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民权主义进行了艰苦斗争其斗争形式有:发表通电;进行谈判;制定纲领;立法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总结概括能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发布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