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辽宁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大纲辽宁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大纲中国地理考研大纲一、考试科目设立目的地理学最基本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中国地理》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基本特点的课程之一《中国地理》考试侧重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中国地理》是人文地理深入学习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过去我校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侧重考察“中国经济地理”的内容在新的形势下,考虑到“统一地理学”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地理思维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在原来华东师大版(师范院校统编教材)《中国经济地理》的基础上,扩充考试内容,并且改变参考教材二、参考教材赵济、陈传康 主编,中国地理(面向21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三、本科目分数满分150分,基本分数分配如下:从自然与人文的“二元论”划分方面,侧重于“自然地理”内容60分;侧重于“人文地理”内容90分从《中国地理》总论和区域分论方面划分,总论部分占100分,分论部分50分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来划分,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识记性”特点的内容90分,具有“理解应用性”内容60分从“书本(指定教材)内”和“书本外”内容来划分,考虑到地理教材内容的“时效性”,问题回答与教材内容基本一致的部分120分,联系到考试出题时的“热点”人文(经济)地理问题部分30分四、考试基本题型解释名词(概念题)30分画图、填图题(20分)简要回答题60分综合论述题40分四、考察主要知识点(指定参考教材对应标题下的全部内容)(一)总论部分1.区位与疆界1.1 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与变化(到最近年度)1.2 位与疆界2.的主要山脉、地形单元(填图)3.中国气候特点与经济社会意义评价4.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5.水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6.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7.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8.海岸及海域8.1海域环境概况与评价8.2海洋资源及其评价8.3海岸特点与海岸带开发8.4海岛及开发9.人口与经济发展9.1人口增长、数量、结构与迁移特点9.2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发展特点9.3水利及其开发建设9.4矿业开发与能源产业9.5工业发展与布局9.6交通运输与邮电业9.7旅游业10.城市化进程特点与城镇建设方向1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11.1中国文化的空用透视11.2民族与宗教11.3区域文化分异特点11.4传统大化与现代文化形成与区别12.我国的灾害12.1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12.2环境保护和建设12.3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区13.景观与区划13.1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13.2行政区划以及特点分析13.3自然区划主要方案13.4经济区划原则与代表方案13.5综合区划14.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14.1国土整治的理论与分区14.2区域发展战略(联系区域实际分析,能够用区域战略研究的一般思路方法概括区域发展战略)(二)区域分论部分1.东北区1.1环境与资源结构1.2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1.3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1.4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2.华北区 2.1地理概况2.2首都经济圈2.3水资源问题2.4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3.晋陕内蒙古区3.1地理概况3.2能源重化工基地3.3草原畜牧业基地3.4土地退化问题4.长江中下游区4.1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5.东南区5.1闽粤琼三省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5.2香港与澳门5.3台湾6.西北区6.1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6.2绿洲农业与畜牧业6.3工业与交通7.西南区7.1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7.2工业与交通8.青藏区8.1地壳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8.2工业与交通《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中重要分支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学科,与地理学的其他分科有密切关系。
它是自然地理专业、人文地理专业、区域经济专业、海洋经济专业、生态环境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学习《自然地理学》必须熟悉掌握各自然地理要素,即地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必须掌握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懂得如何评价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寻求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为了便于考生学习,本大纲对《自然地理学》内容掌握程度分为三个层次,即重要掌握、掌握、了解参考用书《自然地理学》(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伍光和等编著绪论: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 地球了解宇宙、太阳系天体概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掌握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构造第二章 地壳了解地壳化学成分与矿物概念重点掌握三大岩性,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组成、种类、构造、特点等知识重点掌握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大地构造学说,重点掌握板块构造学说了解火山地震基本知识和有关概念掌握地质年代,了解地壳演化简史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了解大气的组成,掌握大气的结构知识,即气压、大气分层等。
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重点掌握气温周期性变化、水平与垂直分布掌握大气湿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湿度的变化与分布掌握凝结概念和凝结条件重点掌握水汽凝结现象终点站能故我大气降水的形成、类型及地理分布掌握作用于空气的力重点掌握大气环流的气压带、风带布局与成因了解季风环流与局地环流重点掌握气团和锋概念、类型、锋面天气系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概念、类型和天气系统了解气候系统五个组成部分掌握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重点掌握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掌握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了解气候变化简史、原因、未来变化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了解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重点掌握海水潮汐、潮流、波浪、洋流运动运动特点、类型、成因了解海平面变化概况掌握海洋资源类型,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河流、水系和流域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水情要素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河流径流计量单位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河流各种补给特点了解河流分类意义和原则,掌握我国河流类型及水文特点重点掌握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掌握湖泊的成因和类型、沼泽的成因和水文特征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掌握岩石的水理性质。
重点掌握地下水分类及各类型特点掌握冰川类型、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五章 地貌了解风化作用类型掌握风化壳概念、特征、类型重点掌握滑坡地貌形成机制及地貌类型掌握流水地貌类型、特点重点掌握泥石流形成条件、类型、特点及分布掌握河谷地貌类型、特点重点掌握河流阶地类型及特点重点掌握喀斯特地貌形成机制掌握喀斯特地貌类型了解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布掌握冰川作用、冰川地貌类型及特征了解风沙作用,掌握风沙地貌类型及特征掌握黄土概念、黄土地貌类型掌握海岸地貌类型及其特征,重点掌握海岸类型及其特征了解海底地貌类型及其特征第六章 土壤圈 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重点掌握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土壤形态特征重点掌握土壤物质组成与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掌握主要成土过程了解国外土壤分类、中国土壤分类掌握土壤空间分布规律了解世界土壤分布、土壤类型特征、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基本知识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了解生物五界生物各自特点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及各生态因子与生物的关系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掌握群落概念和一般特征重点掌握生物群落概念、种类组成、群落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动态。
重点掌握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和结构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即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掌握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了解水与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了解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特征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多样性保护方法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知识了解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重点掌握地带性、非地带规律、垂直带性分异基本概念、规律性表现以及形成的主要原因了解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区划原则与方法掌握地带性、非地带性区划、综合性区划单位了解土地含义与土地分级重点掌握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和方法了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说明 (一)课程性质,是高师地理系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骨干课二)课程开设意义:地理学分为两大支即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着重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和自然之间关系协调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地关系愈来愈紧张,协调人地关系极为重要,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
全世界地理专业都加强了人文地理的教学和研究,我国不仅在大学而且中学的人文地理内容比重,高中的人文地理比重亦也大大增加因此开设此课为地理专业和相大专业之必须三)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如人地关系论,文化的起源发展与扩散等理论,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方法:传统方法、现代方法与手段四)本课程知识体系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概论性质题纲,其他课程为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给其它人文地理分支学科打下基础五)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及选择教材的原则和依据:选择由王恩涌等编著的《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2000年选择的依据是权威、超前性本教材为高教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同时也是全国高校地理类专业公共核心课程教材符合我们选择的要求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 绪论重点: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性二、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论难点:人文稿地理学的方法及其应用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三、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特性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二、 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三、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第三节 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论一、 经验主义方法二、 实证主义方法论三、 人本主义方法论四、 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二章 文化与文化的地理学重点:文化景观、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生态、文化整合难点:人地关系及协调发展第一节 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一、 文化概念二、 文化结构第二节 文化的形成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