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典诗歌的语言——题型及答题技巧学习目标古典诗词的语言赏析2.规范鉴赏语言题的答题步骤 3.积累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术语1.了解高考的考查方式重点:规范鉴赏语言题的答题步骤近几年高考中常见的几种考点:• 1 炼字(句)题型 • 2 赏析诗(词)眼 • 3 赏析诗歌语言风格提问方式:• ★1.指定型/征求意见型:诗中某一字 问好在何处或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 并说出理由;• ★2.比较优劣型: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 的字比较优劣;• ★3.寻找型:让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 析理由一、炼字型(高考考查的热 点)(一)指定型/征求意见型•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 木兰花 (宋祁) •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规范答案: • ① “闹”字写得好 • ②闹,喧哗,不安静意, • ③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 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 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2.见《与名师对话》P164(2010年湖南卷 ) (2010年四川卷) 例3.见知识整合(例3)(二) 比较优劣型(西工大适应性考试一 )•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 或题《江南意》 • 此诗第二联“潮来两岸失”,有的版 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 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 例2.高考答案提示: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 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 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 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 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 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 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 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 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规范答案: • ① “失”用得好 • ② “失”有“消失”意, • ③一个“失”字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 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 或:①“阔”字用得好 • ② “阔”有“开阔”意, • ③一个“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 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 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三)寻找型题例例1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该诗在炼字方面尤为出采,请结合你对 诗歌的理解,从诗中找出两个进行分析 (6分)参考答案: 1、首联中“独”字,通过严寒中万木枝干摧折 来反衬梅树 “孤根独暖”、不畏严寒的秉性 ,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2、颔联中“一”字,写出一枝素雅明艳的梅花 ,傲然挺立在银装素裹的旷野上,既突出了梅 开得早,又凌寒独放的倔强个性,更映射了诗 人不屈困境的孤傲情怀 3、颈联中“递”和“窥”字, “递”飘送,将 凛冽的寒风温柔化,仿佛它也对早梅充满了爱 怜之意;“窥”,偷偷看,将无知的禽鸟人格 化,好像它们也对早梅满怀欣赏和羡慕,更何 况是人呢?例2(11年湖南卷)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 回答问题(7分)暮西园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答案角度提示: 1、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 ;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 字的精当 ①“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②“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 写总结:炼字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 (3)点明这个字对内容或形式两方面的作用 (形式(着重修辞手法和描写效果):引起 联想、想像;把……写得淋漓尽致、生动形 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 内容(着重思想感情和前后照应):表现了 、暗示了、透露了、突出了、照应、总领 ……)(四)炼句题型知识整合例2江阴浮远堂 宋·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 中最具表现力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做简 要分析1、要关注动词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出”和“斜”出”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鱼的欢快 、自由,极其自然。
斜”字在句中是斜飞的意思,不 仅生动写出了燕子飞翔的动作,还突出燕子的轻盈欢 快,形象生动这两个字有力地抒发了诗人愉悦、高 兴之情2006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 请简述理由3分)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即敌对,包含 “对”字,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 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 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 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2、要关注形容词 (2004浙江卷)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 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 更短亭 【问】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 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思乡主题更加 鲜明3、要关注特殊词: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
提笼忘采叶,昨夜 梦渔阳b.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 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要关注活用的词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5、意象组合的名词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由名词组成的意象组合而 成一种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 人的愁绪语 言 鉴 赏小结一、动词二、形容词三、特殊词四、活用的词五、意象组合的名词重要词语五、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 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 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 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 程度•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题步骤: •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 答题示例: •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 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 ——步骤二 •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练习解例•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 • 答:“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 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 哺育, • “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 极为有力•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 答:“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 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 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 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 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 心的孤寂•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 答:旷野无限,放眼望去,远处的天 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因“旷” 而“低”,“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 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 • 因“清”而“近”,江水澄清,月才映在 水中,人在舟中,才离人很近,“近” 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4、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 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 剩一树柳弯腰 •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剩” 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 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 存之柳给人今不如昔、感时伤怀的无 限凄凉之感•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杜甫《蜀相》)• 答: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 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作业:完成对点训练中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