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魅力自然古诗词积累,唐家房中心小学 一年级,目录,1、风 作者: 李峤 2、池 上 作者: 白居易 3、画 作者: 王维 4、春 晓 作者: 孟浩然 5、画鸡 作者: 唐寅 6、咏 鹅 作者: 骆宾王 7、静夜思 作者: 李白 8、悯农 1 作者: 李绅 9、悯 农2 作者: 李 绅 10、江 南 作者: 《汉乐府》 11、江雪 作者: 柳宗元 12、题西林壁 作者: 苏轼 13、望天门山 作者: 李白 14、绝 句 作者: 杜甫 15、咏柳 作者: 贺知章 16、春日 作者: 朱熹 17、忆江南 作者: 白居易 18、草 作者: 白居易 19、鸟鸣涧 作者: 王维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 杨万里,(1) 风 作者: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赏析: 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 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 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 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 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作者简介: 李峤 (645~714)唐代诗人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 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2) 池 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 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 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 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 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 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 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在新郑生活到12岁,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 画 作者: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 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 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 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 维摩诘经是个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 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但是,因 为如此拆分,意思变成了浑身上下脏的很均匀尽管如此,但可见王 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 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 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 《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 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可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4)春 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赏析 这首诗是 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 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 怜惜之情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 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作者简介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5) 画鸡 作者: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本是静态的,诗中呈现的却是生动的生活场景:远远的有一只雄纠纠的大公鸡正昂首阔步地走过来头顶着大红鸡冠,全身的羽毛洁白光亮,显得格外神气牠轻易不肯开口,因为只要牠引吭啼叫,便要惊动千家万户了 诗的前半部写雄鸡的外表形象,牠有鲜红的鸡冠,雪白的羽毛,「红」与「白」的色彩照应,简单而明亮,给人以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的感觉「走将来」三字,将牠昂首阔步的形态生动地摹写出来后半部写雄鸡的内在品质,以欲显先藏的手法传写牠的声音,最后一句则点出牠真正不平凡之处雄鸡只在早晨特定的时间报晓,其他时间不会胡乱啼叫,所以牠「平生不敢轻言语」;牠一啼叫,便是东方吐白,新的一天来临;千万人家给唤醒了,开始这一天的生活。
俗谚有云:「雄鸡一鸣天下白」,自古以来鸡就代表「除旧佈新」、「送走黑暗、迎接黎明」的吉祥象徵鸡鸣则光明至,以光明胜黑暗,以正义胜邪恶,民间每以鸡来做为辟邪之物古人更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说,以比喻君子之不畏邪恶那么,诗中、画械男垭u,很可能也就是诗人的自况 「一叫千门万户开」,不但写出了「雄鸡一鸣天下白」这一事实,同时也带有神话的色彩在《玄中记》中说,东南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树,名叫桃都树上有一只天鸡牠在日出之时就会鸣叫,之后全部的鸡都会随之而鸣画中气派不凡的雄鸡是不是天鸡呢?这就由读者自己去想像了 作者简介 唐寅(公元1470—1523),字伯虎,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明代画家、文学家他年少而有才名,为人风流倜傥;廿九岁时中乡试第一,故人称「解元」,后因牵涉科场舞弊案,彻底失去仕进机会唐寅此后以卖画为生,山水、人物、花鸟他都擅长,工笔、写意俱佳,兼善书法,亦能诗文6) 咏 鹅 作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赏析 《咏鹅》是唐朝诗人骆宾王写的一首“咏物诗”,相传是其七岁诗的作品,骆宾王亦因此被称为“神童”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诗中,诗人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浮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早年丧父,家境穷困龙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7)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 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作者简介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701年正月十六[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内容大多是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