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展开活动:“模仿北京人的一天生活”,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使用打制石器猎取食物B.使用磨制石器猎取食物C.会人工取火D.会缝制衣服2、 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尧B.舜C.禹D.炎帝、黄帝3、 根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伯益被推荐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凭借强大的势力, 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禹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世袭制遭到破坏D.禅让制由此开始4、 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只在民间使用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5、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 )A.印度B.中国C.埃及D.英国6、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是A.庄子B.老子C.墨子D.孟子7、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最早在什么时候结束?( )A.秦朝B.商朝C.汉朝D.西周8、 四年的楚汉之争以刘邦取胜告终,他之所以能战胜项羽主要原因在于A.始终拥有重兵B.善用人才,注重收揽民心C.生性刚愎执着D.首先攻破秦都咸阳9、 西汉初年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的皇帝包括( )①汉高祖 ②汉文帝 ③汉景帝 ④汉光武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 有人说“汉武帝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经济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铸造五铢钱D.兴办太学11、 根据如图目录内容,判断第八、九章的内容主要涉及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12、 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你能立刻联想到( )A.秦灭六国B.沙丘之变C.秦的暴政D.陈胜、吴广起义13、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阪泉之战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特点( )①政权更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多 ③江南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④民族融合形成高潮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 洛阳是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都城。
下列政权中曾经在洛阳定都的有(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北魏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16、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他的进化论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中得到的启发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是( )A.《水经注》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D.《九章算术》17、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罢黜百家”“ 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是A.解决王国问题B.巩固大一统C.中央对地方加强经济控制D.推行儒家文化18、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①耒耜的使用 ②铁农具的出现 ③骨针的使用 ④牛耕的出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④19、 在我国远古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半坡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山顶洞人20、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8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二、综合题21、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强,故秦无而天下统一——《战国策·秦策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君是谁?他的这次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汉姓——《资治通鉴——魏孝文帝传》(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哪位皇帝?哪项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你想想还有哪些改革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四 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6和图7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现象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反映的事件及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白诗中反映的事件5)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二、三与材料四之间的关系23、 历史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历史走进历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李老师以“走进历史”为主题,设计了下面问题情景,请你回答相关问题【欣赏历史文物触摸历史温度】(1)每一件文物都可以视为开启历史大门的钥匙,从下面文物中可以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 【走进历史人物把握历史脉搏】(2)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千千万万民族精英的智慧与创造,请对下列两个人物进行介绍 【鉴赏艺术作品品味历史魅力】(3)每一幅艺术作品,都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对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卓越的表现能力,请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并对其进行艺术鉴赏24、 完成下面的材料题1)七年级(2)班开展历史兴趣小组活动,组长小飞在整理介绍春秋战国思想家的资料时,被活泼的组员小康打乱了次序,你能帮他对号入座吗?(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表格中)A.主张“兼爱”、“非攻”B.主张以德治国C.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D.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思想家孔子韩非庄子墨子思想主张(2)识读下列古代历史人物图片,图片中三位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25、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图一春秋时期,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刀币”,指流行于齐、燕、赵、中山等地的刀形铜币布币”指流行于周、郑、卫、韩、赵、魏、燕、楚等地的镈形铜币环钱”,指流行于秦、周、韩、赵、魏、燕、齐等地的圜形铜币蚁鼻币(龟贝)”,指流行于楚国的铜币黄河流域各国均为铜币,而楚国的龟贝除含“锡”量较高的铜币,还有金币钱币形状各异,轻重不一,并且有优有劣,换算困难,给当时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地困难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图二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秦统一全国后,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
1)从图一及相关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一点即可)(2)从图二及相关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一点即可)(3)两幅图片反映了秦统一后采取的哪两项措施?(4)结合图文介绍谈谈这两项措施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