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间文学概论讲解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9KB
约38页
文档ID:66981475
民间文学概论讲解_第1页
1/38

民间文学概论授课大纲第一讲 导论一. 民间文学的定义二. 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三. 民间文学的范围四. 民间文学的性质第二讲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一.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二.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三.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四.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第三讲 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多重价值1.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2. 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1.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2.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第四讲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一. 田野作业的形式与规则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三.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四.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第五讲 神话一. 神话界说与起源二.神话分类三.神话的基本特征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第六讲 民间传说一. 民间传说概说二.民间传说的分类三.民间传说的特征四.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第七讲 民间故事一. 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二.民间故事的特征与价值三.故事家与民间故事的传承四.民间故事的研究问题与故事学研究方法第八讲 民间歌谣一. 民间歌谣的概说二.民间歌谣的分类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四.歌俗、歌节与歌手第九讲 民间叙事诗一. 民间叙事诗的概念二.民间叙事诗的分类三.民间叙事诗的特征四.民间叙事诗的研究第十讲 史诗一. 史诗的定义与意义二.史诗的分类三.史诗艺人与史诗传承第十一讲 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一. 谚语二.谜语三.歇后语第十二讲 民间说唱一. 民间说唱概说二.评书与评话三.快书与快板四.相声第十三讲 民间小戏一.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三.民间道具戏第十四讲 民间文学研究一. 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流派及其方法三.民间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一 参考文献1.《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2.《民间文学作品选》(上、下),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上海文艺出版,19803.《民间文艺学原理》,张紫晨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4.《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5.《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相关各卷),苑利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6.《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商,2002年版7.相关网站:① 民间中国网站:② 中国民俗网站:③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教学目的1. 学习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2. 阅读和熟悉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法3. 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培养深入民间采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初步进行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研究 第一讲 导论一.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1. 首先,正确理解民间文学的“文学性”(艺术性)⑴.作为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民间文学⑵.作为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个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所以,其所展现的意义往往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2. 民间文学创作主体是民众——民众的创作1. 西方民俗学史上的“民”之演变威廉·汤姆斯(William Thomas): “folk”+“lore”=folklore,承载着“大众古俗” 的乡民 ↓↓↓人类学家:乡民和野蛮人 ↓↓↓理查德·多尔逊(Rechard M. Dorson):趋向传统的匿名群众,包括乡下人和部分城市人(流入城市的乡下人及他们的后代) ↓↓↓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2. 中国民俗学史上的“民”之演变北大时期和中山大学时期:“民”指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重点指下层平民 ↓↓↓建国后:按照严格的阶级观点,指“人民”或“劳动人民” 。

↓↓↓目前学界:“民众”—至少指一个民族的最大多数成员民间文学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与传播的口头文学3.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两个重要特征,它们决定了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基本面貌和特色,同时也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本质性内容二.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间文学的学科范围1. 应弄清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关系:是民俗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⑵.应划清民间文学和非民间文学的界限①.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形式上的通俗易懂;而主要差别则表现在三个方面:A.创作者不同;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C.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②.对作家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应作具体分析③.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之间的区别都是相对的2.民间文学作品的体裁范围①.散文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②.韵文类作品,包括史诗、叙事诗,民歌、谚语、谜语等;③.散韵相间类作品,主要是民间说唱、曲艺和民间小戏等三.民间文学的性质1. 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因此其文艺属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文学性上。

从文艺属性着眼于民间文学的研究,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民间文学” 的两种含义: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即“民间文艺学”2. 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 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第二, 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由于民间文学在性质上同时具备的双重属性,因此它在学科归属时也同样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民俗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艺学的一部分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field work)田野调查法,也叫田野作业法,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同运用的基本方法,即研究者到生活实际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2.历史研究法,即所谓历史地理研究法①.共时比较法对民间文学的而言,其共时研究是考察民间文学在特定时期的状况,可以是一个地域的状况,也可以是分布在数个地域的不同状况②.历时溯源法在历时性的研究中,历史溯源法更为常用,它或是指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全面认识。

③.其它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法,功能学派、传播学派、人类学派等各学派的分析法等五.民间文学的价值1. 民间文学具有实用价值1 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2 协助劳动功能3 娱乐休闲功能:自娱和他娱4 传授知识、实施教育功能① 知识、经验传授功能② 道德塑造或规范功能:民间文学对道德的塑造是一种隐性的塑造,这项功能主要是通过讲述者有选择地讲述来完成的⑸ 礼俗伴生功能:民间文学成为礼俗内容的组成部分2.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民众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传承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经验,记录着民众生活的历史这些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索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①.历史资料价值民间文学作为“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要重要的借鉴价值②.科学资料价值民间文学反映民众世代积累的经验性知识民间文学是一般人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研究自然科学史的重要材料3.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民间文学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欣赏价值,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民间文学的娱乐教育作用是通过它的文学价值反映出来的其艺术价值,除了体现在民间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外,还在于它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六 思考题1. 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2. 如何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3. 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4. 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第二讲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特征与它的定义、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把握了它的特征,我们才能对民间文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一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1.口头性特征的概念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2.口头性特征形成的原因1. 历史原因:口头性是从民间文学诞生之日起就伴随左右的2. 现实原因:因为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活动自然而然地进行的3.口头性特征的表现1.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它的创作和传播工具是更接近于口头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形象化语言2. 其次表现在,它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语言模式和表达方式3. 它在创作上常常具有即兴创作的特点,思维活动与语言表达同步进行4.口头性特征的意义1. 口头性特征的意义首先在于:口头语言创作是一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以语音为载体,以声传意,其口头创作不仅有临场性,也有短暂性。

2. 口头性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民间文学成为一种用于表演的口头语言艺术民间文学所创造的既是口述耳听的艺术形象,具有听觉艺术的特点,同时还是直观的表演,具有视觉艺术的特点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征,其他的一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引起的但是口头性不是民间文学独具的唯一特征故辨别民间文学还必须与作者、作品内容及艺术特点结合起来综合研究,才能划清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界限二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1. 集体性特征的概念所谓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并具有集体性的思想情感和为某一集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2. 集体性特征的体现:1. 体现在民间文学的创作和流传方式上——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集体性特征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体现,是可以从民间文学作品的形成情况看出来的第一, 是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地完成创作的第二, 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雏形,其后在流传过程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第三, 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情况 从上面这几种形成方式看,对民间文学而言,创作者与传承者是一体的,其创作实践和传承活动也是一体的,即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流传过程是交融在一起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