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运营安全管理三、公司运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企业基本概况甘肃中石油昆企燃气有限公司是以天然气经营为主导,集天然气管网及设施建设、天然气利用及技术开发、压缩天然气销售、CNG加气站建设和经营、液化天然气生产经营以及宾馆经营、培训教育、物业管理为一体的城市公用企业公司于1982年4月由兰州市政府批准组建,原为兰州煤气工程指挥部、兰州煤气工程建设办公室、兰州市煤气管理局,1996年6月经兰州市委批准改制为兰州市煤气总公司,2000年6月经兰州市政府批准改组为兰州燃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7月改制为兰州燃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5月兰州市政府国资委与中石油昆企燃气有限公司签订《合资经营合同》,同年9月重组改建为兰州中石油昆仓燃气有限公司,2012年4月更名注册为甘肃中石油昆企燃气有限公司2012年6月,在中石油昆企燃气有限公司的主持下,接管了原由中石油昆企燃气西北分公司管理的酒泉、嘉峪关、武威等9家地市燃气公司,接管了原由中石油昆企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管理的中石油昆企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甘肃中石油昆企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及其7个在建燃气项目。
兰州燃气工程最早于1979年7月由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国家建委批准兴建,1987年7月全面开工建设,1991年10月基本建成投产原为煤加压气化工艺制气,集管道煤气的生产、输配、经营、服务为一体2001年11月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全面启动,潘宁兰天然气管道工程先行建成投运,青海湿北天然气进入兰州,原输配管网系统经过局部改造、气源转换后改输天然气除接管的公司和项目外,甘肃公司目前累计建成高、中、低压天然气管网干线400多公里、庭院管线1500多公里、门站6座、调压站62座、调压箱(柜)3100余台,实现了对兰州市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等四个主城区全面覆盖,同时将市场发展的触角拓展到了兰州市周边的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临洮县、夏河县、陇西县、定西市、合作市、兰州新区等“六县两市一区”现有居民用户60余万户,商业用户3700多家,工业用户56家,汽车加气站14家,集中供暖用户475家形成总资产28亿多元2012年销售天然气10亿立方米、完成销售收入20亿元连续14年实现安全稳定生产,保障了城市供气功能的安全正常运转公司近年经营状况见表1二)企业运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乏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城市,液化石油气、燃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
而同时,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这使得燃气供应和使用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燃气的安全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放措施应急救援预防措施是为了提高燃气应急体系和应急部门在燃气事故发生后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而制定的它的建立能够提高燃气部门的反应速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进将燃气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尽管如此,一些城市的燃气公司仍釆用的是缺乏系统性、协调性的燃气应急救援预案现有的燃气应急救援片面强调救援队伍、领导组织、事故类型等,而缺乏对于应急救援所需的外部力量、资源协调、救援细节等因素的考虑造成了在实际救援中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组织,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启动、运作机制,因而阻碍了应急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2、安全运营管理过于繁琐城市燃气公司要进行安全运营管理,需要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协作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将工作按照步骤连续处理,就是工作流工作流程就是全部工作环节的整合流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指引、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业务运作流程等其目的是通过运用现代化手袋,提高对具体工作内容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使公司的管理和运行更加标准、规范而一些城市的燃气公司的安全运营管理流程仍然是过于繁琐,产生了官僚化程度不断加大、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合作、决策时间延长等问题。
有的时候,本来较小的一起燃气事故,也会把全体人员召集到一起,兴师动众由于权责不明确,应急部门无法及时处理事故3、人员配备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合理是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许多燃气公司都缺乏专业的燃气安全管理人才而仅有的专业人乂,还被安排到了其他的工作岗位,从事于燃气安全管理无关的工作这种不合理的人员配置对于燃气安全运营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众所周知,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城市燃气公司应当给与人才配置充分的重视,合理、有效地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断调整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逐步改善人力资源短缺和浪费的局面,真正地实现人才、事情、岗位间的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4、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更有效预防燃气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安全运营管理水平,一些城市燃气公司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燃气管网的运营和安全监控中这些技术主要有:GIS系统、SCADA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系统、防腐层检测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燃气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于此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提升了城市燃气公司进行安全运营的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及时地处理各种燃气事故。
但尽管如此,目前一些城市燃气公司的信息化系统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使得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部分管理人员仍然凭借经验来处理各种燃气事故同时,综合性的信息决策管理系统的缺乏,使得燃气公司不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汇总,这大大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全面性,不利于相关决策的制定5、其他问题天然气部分管线使用多年,管网腐烛老化成为输配系统的主要隐患威胁;HSE管理体系刚刚在甘肃公司试运行了半年,虽经几次屯核,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是挖沙取土、挖山平地、栽植深根植物等对天然气管线造成的隐患多;是快速公交、热力管线等工程施工,造成占应、挖断、挖漏管线事故多次发生;是到期燃气表的隐患一直无法解决,现存到期表数量很大,产权属于用户,作为燃气经营企业没有这么大的资金量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是天然气管网场站的周边环境很差,周边建设单位不顾燃气场站的安全防护距离,肆意建设违章建筑,给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 (三)企业运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认识不到位引起的应急预案的不完备燃气的物理性质都知道,但对燃气的物理性质所产生的后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燃气管道一旦爆炸是无法预估的后果,对于产生这种后果的要有各种应急预案,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在还没有发生灾害,但己有征兆的情况下执行咋样的应急预案;原来的应急预案适不适合现有体系等都缺乏充分的研究。
制定燃气行业应急救援抢险预案的目的在于让各个生产技术岗位的作业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掌握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方法这样,在其真正发生时,相关人员能够按照预案设计内容和设备操作规程,实施正确有效的措施快速高效地排除事故险情,从而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将事故对人员、财产、企业、环境等造成的损失最小化考虑到燃气行业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的特殊性,在制定燃气行业的应急救援抢险预案时,应首先做出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下列原则:(1)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消防、安全监督、环保、国家建设、劳动保护等的要求这样能够确保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够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援和配合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何种安全应急预案,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够将人员伤亡降至最低,对受伤人员进行快速营救3)快速反应的原则当事故发生时,各部门能偶协调一致,快速做出反应,迅速切断危险源,从而有效防止事态继续扩大4)科学而有效的原则应当对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的调配,救援设备和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指导思想,控制事故进一步发展的方法等,提前做出有效的安排。
这样可以确保各个部门有序、快速地应对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预案责任,主体的性质不同,应急预案可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而根据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应急预案又可以分为场外预案和现场预案两种预案包括不同的等级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由高到底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等企业预案一般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高到低可分为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等各类各级预案内容上各有侧重,但应协调一致对于重点部门的应急、救援、抢险等,城市燃气公司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演习,根据演习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预案内容2、制度、文化僵化是流程繁琐的根源过于繁琐的安全运营管理流程来源于制度上的僵化,现代安全运营管理理念与以前理念大有不同因而不能用以前的流程来规避现有企业的运营安全管理燃气作为国有企业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性企业,同时国有企业也存在着各种问题计划经济留下留下来的制度体系还没有从更本上改变,即使我国改革开放多年,但以前僵化的制度还是影响了今天的国有企业的行为一个简单的企业行为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签字或盖章等手续,致使企业安全运营管理过去繁琐,管理上的繁琐对于企业的安全运营影响不小,企业的安全运营管理需要的现代化的管理,要有快速敏捷的反应。
企业文化的建设存在僵固化的问题如把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包装、广告宣传等活动上;将企业文化仅仅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精神显得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和特色看到别的企业如何做企业文化,然后就模仿甚至是全套搬过来用,实际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才能真_yH达到想要的目的,我国企业的这种企业文化的僵固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企业文化上的弹端成为企业安全运营管理流程繁琐的主要根源3、人力资源管理混乱造成人员配备不合理资源管理管理理念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存在重视文凭、轻视能力,重视资历、轻视道德等观念误区同时,企业缺乏正确的人才意识主要表现在:(1)只看眼前利益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于培育人才缺乏足够的信心,既担心投入的人力、物力没有回报,又担心人才不能长期为他们服务2)忽视人j对企业的重要性过于追求的的高、尖人才的引进,忽视了企业的内部人才,企业内部人才得不到重用好的企业要善于用人,善于发挥内部优秀人才的潜力,真正做到无为而治,做到择其所长,避其所短,量?而用3)有歧视现象存在管理者把企业内部员工当作是雇佣的商品,不愿意对员工进行更深层次的增值幵发,也没有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在人才使用过程中,企业主对人才也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存在短、平、快的短视做法,既不能真正发现人才,也不能给人才太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