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C O N T E N T S目录01项目一职业与生涯04项目四就业形势与政策02项目二职业世界探索03项目三决策与行动计划C O N T E N T S目录05项目五准备求职面试08项目八大学生创业准备06项目六做好职场适应07项目七保障就业权益项目五准备求职面试PART FIVE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途径2.掌握求职心理的调适3.理解求职信的写作格式及要领4.熟悉简历的撰写内容及要求5.掌握笔试和面试的技巧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并合理利用2.能够撰写符合自身实际的求职信和求职简历思政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就业的意识,以及理论自信和职场自信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任务导入】【任务导入】小刘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新年伊始,已进入大学最后实习阶段的他,和众多同学一样开始寻找工作在2月3日举行的市人才市场新春大型招聘会上,他选择了市内某大型商场品牌家电的销售岗位为了应聘成功,他在招聘会前的一周时间,对该品牌的家电产品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从市场份额、产品性能到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他都做了详细了解,并拿出了一份详尽的市场调研报告。
最后,他击败众多高学历的竞聘者被录用了大学生就业前一定要做好求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这样会让我们在求职时更加顺利,更容易取得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一、就业信息的搜集一、就业信息的搜集就业信息是指就业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得的,并经过加工、分析、判断和筛选之后提取的对自身选择职业或职位有价值的、可利用的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就业信息对于大学生求职择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及时掌握与就业有关的信息就业信息越广泛,择业的视野越宽阔;就业信息质量越高,择业的把握性就越大知识讲解】【知识讲解】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一)就业信息搜集的原则1.精准性原则由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才流动频繁,用人标准更新速度变快,社会上在同一时间存在来自四面八方的形形色色的用人信息,让求职者难辨真假所以,大学生在搜集信息时,应多观察、勤思考,以确保所获得的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一些不是十分清楚的就业信息,要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或请教别人,搞清用工意图,以免上当受骗2.时效性原则时效性是信息本身的重要特性之一,信息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而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则更强,在就业信息发布的有效期限内,如果招聘单位完成了招聘计划,已经与求职者达成协议,那么就业信息自然就失效了。
因此,毕业生应及早对就业信息做出应有的反应,切忌使重要的求职信息成为“明日黄花”,错失良机3.针对性原则随着人才市场的发展,就业信息日益丰富,如果在信息搜集中不注意适用性,那么就可能在众多的就业信息中把握不住方向,从而捕捉不到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搜集就业信息时,必须充分结合本校特色、本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就业信息,减少求职的盲目性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 求职者广泛搜集自己专业和某职业范围内用人单位的信息资料并加以研究利用1.1.个人搜集个人搜集 学校的就业信息主要来源于直接到学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及各人才招聘机构4.4.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为了指导毕业生就业,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定期搜集所在地各单位的需求信息,经过整理,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出去,并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和服务2.2.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 每年 11 月后,各地方、各学校或用人单位举办的规模不等、形式多样、定期与不定期的招聘会,往往具有时间集中、信息量大、针对性强等特点,是大学生了解信息、成功择业的难得机会3.3.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人才招聘会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人才招聘会(二)就业信息搜集的途径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 目前,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许多新闻媒体如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等时常发布就业政策、行业现状、人才需求、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这都是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广大毕业生应注意定期搜集n5.5.社会传播媒介社会传播媒介 在搜集信息时,社会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一般来说,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和亲戚,同学、朋友及邻居,以前或现在的老师,校友,其他求职者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他们了解社会需求信息,针对性更强,而且比较准确、直接n6.6.社会关系社会关系 网络作为开放式的信息平台,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对象广、查看方便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它实现跨越时空界限、打破单向流动的传统人才交流格局,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便利的条件n7.7.互联网互联网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二、就业信息的处理二、就业信息的处理(一)掌握重点信息一般来说,学校发布的一些就业信息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可以作为重点信息分类保存而对于国家和政府对本专业的毕业指导性意见及相关政策的资料收集也不能忽视首先,尽量筛选和本专业有关的用人单位的信息,一般来说,你的专业就是你的优势其次,筛选与个人特长相关的招聘信息,俗话说“兴趣是一切成功的源头”,特长皆源自于兴趣因此,与自己特长有关的岗位也需重点留意。
二)类比同类信息大学毕业生在查看招聘广告时也要多留一个心眼,对于应聘者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条件都要求过低,但工资却较高;或者招聘内容过于简单,只留下就要求应聘者直接去面试的,这些招聘信息就要特别留意,这很可能是广告陷阱因此,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善于对比同类信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换作你是老板,你会招聘什么样的员工,发什么样的薪水如果这些信息与实际差别太大,那很可能是不真实的,应主动摒弃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三)科学地分析和取舍1.可信度分析一般来讲,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可信度比较高,而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到的信息,由于受时间性或广泛性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核实,才能判断其可信程度2.有效度分析对信息的可用性进行鉴别,如该信息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爱好甚至收入、工作环境、地域等相符,更要注意用人单位对生源地、性别、学习成绩、个人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3.内涵分析内涵分析包括用人单位的性质、要求以及限定条件等通过分析,对就业信息去粗取精,剔除无用的信息,保留与自己的兴趣或专长有关的信息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四)虚心向他人询问了解大学生由于刚走向社会,没有太多的经验和阅历,对于招聘广告中一些不实或夸大的信息,不容易分辨。
此时,可以向有经验的师长或朋友请教,多学习一些分辨是非的能力一些招聘单位喜欢玩文字游戏,在某些苛刻的条件上,用比较模糊或带有歧义的,引导求职者往好的方向理解,一旦成功签约,后悔莫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于拿不准的求职信息,可以多找几个人商讨,肯定有益无弊五)避免盲目从众心理每个人的特长、专业有差别,即使同样专业,也因人而异因此,在求职时,大学毕业生们千万不要有随大流的想法寻找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切不可盲从六)留下适合自己的信息大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从不同途径收集的信息,当然不可能全部保留,要经过筛选、比较,然后按照自己拟订的求职方向及计划,留下适合自己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理清应聘顺序和应聘重点后,再各个击破,相信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在等待着你任务一获取就业信息就业信息的合理就业信息的合理利用利用(二)分享给他人收集到的信息中存在有些信息对自己没用,但对他人可能十分有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将其分享给他人使用,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同时也增加了与他人交流信息的机会通过这种交流,也许会从别人手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信息一)自己运用筛选信息的主要标准是:是否适合自己。
无论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多么高,如果不适合自己,那么它就没有价值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要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就业信息进行认真的对比衡量三、就业信息的合理利用三、就业信息的合理利用任务二调适求职心理任务二调试求职心理【任务导入】【任务导入】小周是某高校2018届的毕业生,学习成绩优异,连年获得奖学金,甚至还获得过国家奖学金毕业前,他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几次招聘会,眼看同学们一个个“名花有主”,而自己不但没有落实用人单位,有的用人单位还对他这个“优等生”冷言冷语、不屑一顾,小周心里非常难过小周因为学习成绩好,起初他对自己找工作是满怀信心的,但随着求职屡屡失败,他开始找自身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进而出现了求职恐惧心理其实,小周从开始求职时就是比较盲目的,缺乏对就业形势和具体用人单位的了解,也缺乏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小周在求职前,应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在出现求职挫折时,应进行及时调适,而不是自暴自弃任务二调试求职心理一、常见的求职心理一、常见的求职心理(一)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心理多是因为不能实现目标理想或者不能避免某些危险而引起的。
大学毕业生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恐惧2)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就业的选择犹豫不定,产生顾此失彼的彷徨心理3)缺失择业方向和择业方法,始终不能顺利就业,因择业挫折产生就业焦虑过度的焦虑会对毕业生择业就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毕业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会使毕业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毕业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知识讲解】【知识讲解】任务二调试求职心理(二)攀比心理在就业过程中,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能力和性格、所碰到的机遇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而青年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为: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层工作,总想找到一份超越别人的十全十美的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迟迟不愿签约三)抑郁心理随着“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确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增强,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和接受,而产生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
处于抑郁状态的毕业生,表现为信心不足,过度敏感,生活中稍有不顺心的事,情绪就很难平静任务二调试求职心理(四)自负心理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认为自己知识丰富、各方面条件不错,理所当然地应该能够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部分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收入,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这种自负心理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很大,常常使他们错失良机五)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有些毕业生虽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但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自卑的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对于面试官提出的问题,谨小慎微、不敢回答,担心回答不好问题影响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以至于畏首畏尾,没能把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任务二调试求职心理(六)偏执心理在求职过程中,偏执心理主要表现为追求公平的偏执、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和对专业对口的偏执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在面对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时,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将自己就业的一切问题归结于就业市场不公平,给自己造成心理阴影;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就业目标,降低就业期望值,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有的学生不顾社会需要,无视专业的适应性,只要不能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不签约,这样的偏执心理必然会减少学生就业的机会。
七)依赖心理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赖心理,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有择业依赖心理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