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概要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75.50KB
约30页
文档ID:109959229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概要_第1页
1/30

第六单元,主题: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人间真情,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写的是朋友分别时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感情 2.《搭石》写的是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团结友爱之情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的同胞之情和血脉亲情 4.《卡罗纳》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5.《给予是快乐的》告诉我们乐于奉献,人生才会快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知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诗侠”之称,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解题意:送,送别;之,去,到;广陵,指扬州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2.孟浩然,唐代诗人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3.从“送”字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4.释诗句,明诗意: 故人:老朋友在这首诗中指孟浩然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空消失 尽:消失 唯见:只看见 西辞:扬州在黄鹤楼的东边,孟浩然要去往扬州,就要向西辞行 诗意: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5.想意境,悟诗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景 (1)“烟花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柳絮如烟,鲜花似锦而此时此刻作者却没有心情赏春,而是默默地注视着江上,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独自忍受离别之苦 (2)孤帆:江南三月,江面上千帆争渡,可李白的眼里只有载着好朋友孟浩然远去的小船,只有那牵着他的心和他的眼神的小船 (3)远影:李白目送着友人的船渐渐运去,却扔舍不得走,独自忍受着离别之苦 (4)尽:消失的意思诗中指孟浩然乘坐的船已经看不见了理解:消失不见的是友人乘坐的船只,而不尽的是两人之间的友情 (5)唯见:船已消失不见,周围还有其他的船只,还有美丽的春景,可李白眼里只有那滚滚长江水,心里想的是他的老朋友与前面的“孤帆”异曲同工 (6)这首诗没有直接抒写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孤帆、碧空、江水,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关切与祝福——借景抒情送元二使安西,1.知诗人:王维,字摩诘,世人称“诗佛”,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解题意:送,送别;使,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送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 2.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3.从“送”字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4.释诗句,明诗意: 渭城:秦置咸阳县,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尽:完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故人:老朋友,在这首诗中指王维自己 诗意: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5.想意境,悟诗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写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事 (1)这首诗一二行写景,用春雨衬托了一种伤感的离别情绪这样的美景里,朋友即将远行出使安西 (2)三四行诗由景转入写送别 (3)酒:这是一杯伤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朋友终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这是一杯祝福的酒,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吉凶难料,还请您干了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这是一杯壮行的酒,祝愿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边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来年凯旋而归。

(4)劝、更、尽: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元二却还未动身从饱含深情的劝酒中,可以体会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 (5)西出:安西都护府在渭城的西面,元二是向西出发,因此用“西出” (6)故人:在诗中指王维 (7)这首诗没有直接抒写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春雨、柳色、频频劝酒,来表达对友人的留恋不舍、关切与祝福——借景抒情1.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2.课文结构:分——总 3.课文中让人感到美的画面: 老人整理搭石;人们走搭石;礼让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 4.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介绍什么是搭石,及摆搭石的时间、摆搭石的注意事项、搭石的作用 5.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4段的中心句 6.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无论只要一定会再直到才”课文用一连串的关联词,写出了老人认真细致地整理搭石的场景,体现了老人一心为他着想的品质——心灵美。

7.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人们走搭石的场景——协调有序:声音美、画面美,),21.搭石,8.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大概都见过:指这样的事情很常见 (2)“如果总会”“假如总要”是假设条件关联词,写出了人们礼让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的情景 (3)理所当然:指道理上应该这样做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的品质已经深入了人们的心里 9.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对全文的总结: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1.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两岸同胞虽相距甚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3.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交待第一个场景的时间、地点、环境把景色写得这么美,是为了和下文生病的小钱做对比 4.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静静地: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好,可小钱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哪也去不了,什么也做不了 (2)一组反义词:苍白——红润 (3)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一个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生命的逝去 (4)“唯有才能” :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小钱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组关联词写出了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5.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找到适合的骨髓很不容易) 6.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段话写出了抽取骨髓的艰难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这体现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7.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静静地”是因为身患重病,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在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他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8.怎么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台湾与大陆虽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

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1.课文讲述了一个叫卡罗纳的孩子失去母亲后非常伤心痛苦,在回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关爱的事 2.作者: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本文选自《爱的教育》 3.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悲从中来 (2)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回忆往昔 (3)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触景生情 4.老师对卡罗纳的关心——爱是老师亲切的语言 (1)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语言描写) (2)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你要坚强哟!” (3)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 5.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爱是同学们关切的目光 (神态描写) 6.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爱是母亲深情的凝视,23*卡罗纳,7.“我”对卡罗纳的关爱: (1)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心理描写) (2)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帖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8.写作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9.我的体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爱1.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2.给予:在文中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 3.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男孩对这辆新车的喜爱 4.保罗对小男孩的两次误解: (1)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以为小男孩想有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