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年学生分化现象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0KB
约7页
文档ID:380737677
《初二年学生分化现象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1/7

《初二年学生分化现象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初二学生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学习差、品行差的“双差生”就孕育在这个阶段,如果对这些“双差生”教育不当,学生学习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拉大的现象为什么只经过初一年一学年的学习和生活,在初二就明显看出学习成绩的优劣分化呢?许多老师称初二为“分化”的年级,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初二年级的分化呢?这是个别现象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呢?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目前大多还属经验总结,实证研究偏少特别是在全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较少,有适用于农村中学的有效教育对策少之甚少故有在立足农村中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初二分化”现象,形成可行有效的对策或可采取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学习的学科数目增多,课程难度的加深,加上教学方法不同,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因素,有些初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思想认识上也不断地走向误差,甚至消极堕落初二年级是初中的关键期和分化期,是学生贫富差距最大的一年,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对初二年学生分化现象进行调查与研究,透过两极分化的现象,分析成因及研究对策,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使老师正确认识造成“初二分化”现象各种因素充分认识到解决“初二分化”工作的重要性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二分化”现象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中的各种分化现象进行分类分析2)从社会、学校、老师、学生个体这“三位一体”方面分析“初二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3)学校教育在处理“初二分化” 现象中的误区4)解决“初二分化”的有效对策或可采取措施五、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经验总结法:依据实践所供事实,分析慨括现象,使之上升为理论 个案研究法:以典型个案分析成因、研究并实施转化对策调 查 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研究思路与过程:第一阶段(2014.1—2014.1)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查阅相关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开展问卷调查第二阶段(2014.1—2014.3)为初期研究阶段,主要是问卷调查,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每一份调查进行分析,得出“初二分化” 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三阶段(2014.4—2014.12)为课题中期研究阶段,针对“初二分化”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形成一套解决方案,并实行试验第四阶段(2014.12—2015.1)为课题结题阶段,主要是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总结报告,接受专家鉴定六、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对初二年学生分化现象进行调查与研究,透过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出“初二分化” 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学生个性心理、家庭教育要求、学校人际环境、个人的意志与韧性、青春期的成长烦恼、社会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任务的强度与难度等等,但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学生厌学现象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针对“初二分化”的两个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形成一套解决方案,并在实行试验中取得较好的成效一、改变学生厌学现象初二学生出现厌学现象是学生分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得出产生厌学的直接后果是学习成绩下降,被动学习,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得不到乐趣,会采用其他方法弥补生活的空虚,逃学、上网、早恋、甚至结交社会不良同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些所造成的损害比厌学本身更严重产生厌学的原因1.学业失败: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一次失利,或某一门功课没学好,产生挫败感,又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就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缺乏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其结果是学习成绩下降;而由于学习成绩差,得不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和赏识,更会丧失学习兴趣,变得得过且过。

2. 制定目标不合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过高,孩子虽然努力,但总也达不到父母所制定的目标,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不仅起不到期望的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上进的勇气,或产生对立情绪,或失去自信,破罐破摔3.学习疲劳:学习内容过多、学习材料枯燥、单调、缺乏趣味性,学习强度高,有的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做完了学校作业还要加做课外练习;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例如只会死记硬背、不会联想记忆;只会运用视觉学习,不会运用听觉学习等,都会造成心理疲劳,对学习感到倦怠,烦闷、易怒、精神涣散,兴趣丧失,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家庭不和睦,矛盾冲突多,对儿童教养态度不一致,过分溺爱? 过于放纵,有时拳打脚踢,随意谩骂,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那么,学生厌学怎么办呢?对这些学生应该降低标准,因材施教,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习兴趣,只要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习,就要予以肯定保持自信,打好基础虽然大多数学生智力在正常范围,但智力和能力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老师要看到学生的长处、也要接纳孩子的不足,制订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要与其他学生攀比要根据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制订适合他的目标,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已经受损,目标就更要低起点,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增加趣味性,通过奖励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闪光点”,在他现有基础上,只要略有进步,就要及时鼓励,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提高外部动机,再强化内部动机;例案1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有一天中午午休时间年段室来了十几学生,生物老师地理老师看到我来了同时对我投诉他们,初二生物地理要会考他们一点都不读,让他们死记硬背、该惩罚办法都用上了就不读怎么办?段长你看看着办,看到老师生气的样子,可以想像这些学生多么不听话,我回到坐位看到课桌上面有一份小论文比赛通知,再看看这些学生他们已经出现学习疲劳的现象,想想在课题研究中有提到对于学习疲劳的孩子,提倡科学用脑,每天要有一定运动和从事有兴趣活动的时间,帮助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的主动性;那么我可以把这些小论文交给这些学生分组来完成呀?小论文为<比一比谁的家乡美>,我把这个想法与生物地理老师沟通一下,他们刚开始不同意,认为这些学生不是那块料,我就假装大声骂学生读书你们不会,让你们动手也不会吗?先去跑2000米再说,学生们不服气,不让我们去做怎么知道我们不会呢?我看他们认真的样子,就说服两个老师试一下把任务分给他们,让白洋村从甘蔗香蕉土特产入手,山边村槟榔芋,新告村莲花池,南塘村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去考虑,在活动中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不懂就问,学生利用放学时间带老师下乡与农民沟通了解土特产生长过程,师生打成一片,后来他们的为什么甘蔗的下半截比上半截甜? 河市槟榔芋,甘蔗上部留种最好等小论文获区级一等奖的好成绩,生物地理会考成绩也都达到优秀,现代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可能没有学习压力、避免挫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要从激发动机为主来改变厌学情绪,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二、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也是学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怎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我们课题研究重点首先、注重行为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良好的行为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时间相对家庭较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点在学校,通过班会、文娱体育活动、社会调查、小发明创造等活动的开展,在群体性活动中培养其与他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邀请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进一步强化训练、反复强调,逐步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学校、社会每位成员,都有教育学生的责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身上存在的细小问题或毛病要坚决指出,并要求其尽快改正,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真正杜绝不良行为习惯的滋生和蔓延其次、严格规章制度约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发展,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目前,初二学生自觉性不强,说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需要必要的纪律约束予以“惩戒”,要大力提倡积极的行为,抑制不良的行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不仅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要鼓励学生向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向努力,并提醒学生不要做违规违纪的事情要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初二德育工作纲要、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标准等规章制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逗硬执行,强化监督检查,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在制度约束方面,要加强执行文化建设,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形成风气三) 做好榜样示范引导,矫正学生不良言行实践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因此,作为教师、家长,要求学生、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要大力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在思想上明白自己行为的榜样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师在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善于给学生讲明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道理作为教师,有义务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断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表彰,要多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不良习惯一一列出,要求学生用好习惯取代自己的每一项“恶习”同时,学校、家庭、社会成员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容、饮食、卫生、社交、活动等,在文明行为习惯上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自觉地向其学习。

四)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因材施教搞好特殊教育作为初二年段教育,应高度注重“潜质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其自身特长,对其个别、因材施教,做好特殊教育,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鼓励,从而引导其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针对特殊群体,年段组建专门的“行为规范强化班”,对部分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强制教育,组织他们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组织学生观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影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逐步规范学生的品行学校应加强对“潜质生”这类特殊个体的关心、关爱,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规范的言行来熏陶、影响学生,教化学生,以达到“近朱者赤” 的目的五)改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学生的思想品德单靠纯粹的说教是难以起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年段十分重视文化活动对学生所起到的感染、熏陶、教育等功能,充分发挥文化载体来加强对学生的思品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生动的文化活动:三人篮球友谊赛、拔河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祭扫爱国先辈陵园,纪念“一二.九”活动,健康教育手抄报展评,师生篮球对抗赛、拔河赛, 15×50米迎面接力赛,迎新元旦文艺汇演,保护环境的打扫活动等;优化校园的环境教育功能,张贴校园标语,认领绿地,添置名人伟人的头像;添建健身场地,增加学生活动的场所。

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参与和种种的举措,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活动中来,减少了学生之间一些不必要的摩擦的发生,也以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爱校的热情,从而使初二年段的德育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年段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案例2可以说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生动的文体活动,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发展,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案例2在学校静校活动中,有一些学生自觉性不强,不良行为习惯就会体现出来,给班主任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这些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好,期初学校让我带田径运动队训练,我想这些学生好动,书也读不下去干脆也带下来训练,与班主任沟通后得到他们的认可,对这些学生我降低标准,因材施教,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习训练的兴趣,只要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习,就要予以肯定保持自信,打好基础学生能主动认真完成各项训练任务,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