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17、18世纪,以梅叶、摩莱里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将批判的长枪刺向财产私有制度本身,他们尽其所能揭示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规律,并设想通过教育、立法甚至暴力革命等途径,建立起“新型社会制度”在评价这些思想时,恩格斯将其称之为“直接共产主义理论”直接共产主义理论”( )A. 坚持阶级斗争理论,强调了暴力推翻阶级统治的历史必然性B. 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有很强的实践意义C. 虽未真正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D. 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坚定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A:“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的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反对阶级斗争,A排除B:空想社会主义者虽批判私有制,但未能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资本主义矛盾的根源,其理论缺乏科学依据,实践上具有空想性,B排除C: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由于时代局限性,他们未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他们的思想为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C正确。
D: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D错误故本题选C2. 2024年是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起始之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把握战略主动,以中国之路应对世界之变;在洞察时代大势中把握历史主动,以中国之治昭示人类文明新路;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坚守政治主动,以“国之大者”凝结发展合力由此可见( )①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奋斗目标③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径的统一④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①排除②: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②排除③:题干中“以中国之治昭示人类文明新路”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包含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价值追求,又通过具体实践(如深化改革、统筹大局)展现可行路径,体现了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径的统一,③正确④:题干提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守政治主动”,凸显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中国之治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贡献新形态,④正确。
故本题选D3.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再次提到,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发经济”通过不断的创新和首发行动,为市场提供高质量、差异化的供给,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增强经济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形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试验田”,正在生长的首发经济,需要更多呵护首发经济的兴起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合理传导路径是( )①首次设立研发中心→研发新技术→增加新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②首次落地开设门店→发展新模式→汇聚各类高端资源→增强首发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③首发经济链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④首次推出新服务→吸引流量刺激消费市场→提升消费者购买能力→促进消费转型升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首先,企业首次设立研发中心能够集中资源进行新技术的研发,研发出新技术后,企业就有能力增加新产品供给,而新产品的供给能够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①正确②:发展新模式不一定能加快集聚高端资源,且加快集聚高端资源不一定能增强首发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②排除。
③:首发经济链式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和环节的发展,会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业态往往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活力,能够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经济发展新动能被激发后,就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③正确④:首次推出新服务能够吸引流量刺激消费市场,但是吸引流量刺激消费市场并不能直接提升消费者购买能力,消费者购买能力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等因素,④排除故本题选A4.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着力扩大内需是党中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及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带动下,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效支撑着力扩大内需( )A. 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B. 提高最高工资标准,不断健全和完善第三次收入分配机制C. 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社会总供给,使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D. 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答案】D【解析】【详解】A: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而不是转移性收入,A不选B:我们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不是最高工资标准,并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第三次分配,B不选。
C:材料强调的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而不是强调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社会总供给,C不选D: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创造动力,D正确故本题选D5.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民革中央提交《关于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民盟中央聚焦“优化政策与机制,促进服务消费”展开调研,民建中央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主题开展重点考察调研与此同时,全国政协组织多场专题协商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专家学者等共同就“十五五”规划编制、乡村振兴等议题深入探讨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各民主党派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B. 政协通过专题协商会汇聚各方共识,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C. 民主党派围绕经济社会热点开展调研,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D. 全国政协的专题协商会为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民主监督平台【答案】B【解析】【详解】A: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人民政协,而不是各民主党派。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A错误B:全国政协组织多场专题协商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专家学者等共同就“十五五”规划编制、乡村振兴等议题深入探讨这体现了政协通过专题协商会这种形式,汇聚各方共识,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B正确C: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思想上独立,C错误D:全国政协的专题协商会是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的平台,不涉及民主监督,D排除故本题选B6.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引用的经典名句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 )A.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道德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C. 从中国实际出发,既不能罔顾国情,也不能因循守旧D. 全面继承古代法制思想,为当下法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答案】C【解析】【详解】A:材料强调法治,没有强调德治,A排除B:针对外来文化,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材料没有体现,B排除C:“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 而功寡这启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C正确D:批判继承而不能全面继承古代法制思想,D错误故本题选C7. 漫画寓意丰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发右侧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③要善于在矛盾对立性中看到矛盾的同一性④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漫画启示我们要看到难和易对立的同时也应看到难和易的同一性,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④正确①:材料未涉及主次矛盾的转化,②不符合题意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错误故本题选D8. 砼(tóng),混凝土的同义词南北朝时祖冲之在其所著的《缀术》中仅仅提到这种材料;宋朝时“砼”制备工艺得到了改进,其应用范围就得到了拓宽;如今,“砼”的类型不断丰富,各种新型“砼”不断涌现砼”的发展历程表明( )A.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B.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 人们追求真理需经历一个过程 D. 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A: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等不同,砼最早在南北朝祖冲之时提到,宋代工艺改进,如今类型不断丰富,这体现的是砼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符合题意。
B: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说法错误C: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强调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材料体现的是砼的发展过程,没有体现人们追求真理需要经历一个过程,C不合题意D:材料强调的是砼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制备工艺和应用范围不同,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9. “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参赛队是江苏省的13个城市据江苏省体育局统计,“苏超”目前已吸引了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各个城市现场观赛借着“苏超”比赛,江苏各地网友深挖城市文化,高质量输出“抽象”段子,开启赛博朋克式团建,“苏超”热度节节攀升直面调侃,敢于自嘲,“苏超”硬生生把江苏“内斗”的刻板印象,改写成全民参与的地域文化“剧本杀”苏超的爆火( )①有助于发挥文化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②说明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能反映发展状况③体现江苏各地区地域文化与集体认同的爆发④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以真正实现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苏超”通过网友挖掘城市文化、改变负面刻板印象,促进地域和谐与文化创新,这体现了文化服务社会(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推动发展(如可能带动旅游、文化产业等)的作用,①正确。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排除③:题干强调“深挖城市文化”“全民参与的地域文化‘剧本杀’”,这直接体现了地域文化和集体认同(如网友通过“赛博朋克式团建”形成归属感)的增强,符合文化认同和凝聚力的概念,③正确④: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但“苏超”主要是商业性的足球联赛活动,且一项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以真正实现夸大其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B10. 随着巴以冲突外溢效应不断显现,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愈发严峻,国际社会劝和促谈的呼声此起彼伏作为巴以问题重要的第三方,美国一方面大肆向以色列运送武器弹药,另一方面又表示愿意“帮助斡旋”联合国安理会对批准“巴勒斯坦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由于常任理事国美国行使了否决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