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读安徽省地形图 篇一:安徽省地图 安徽省,简称皖,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内陆省份,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经济最兴隆的区域——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省会为合肥市,现辖1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5个市辖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安徽省行政规划: 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 巢湖市:庐江县、和县、含山县、无为县 芜湖市: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 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 淮南市:凤台县 马鞍山市:当涂县 淮北市:濉溪县 铜陵市:铜陵县 安庆市:桐城市、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 黄山市: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 阜阳市:界首市、太和县、阜南县、临泉县、颍上县 宿州市: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 滁州市:明光市、天长市、定远县、来安县、全椒县、凤阳县 六安市:寿县 、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 宣城市:宁国市、旌(jing )德县、绩溪县、郎溪县、广德县、泾县 池州市: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亳州市: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guohuodangshezongsuisi 合肥市各乡镇: 四个区: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区 肥西县: 10个镇、4个乡: 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
肥东县: 12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店埠镇、陈集镇、撮(cuo zuo)镇镇、梁园镇、桥头集镇、长临河镇、石塘镇、古城镇、八斗镇、元疃(tuan)镇、白龙镇、包公镇、众兴乡、张集乡、马湖乡、响导乡、杨店乡、牌坊回族满族乡,有3个开发园区县政府驻店埠镇 长丰县: 15个乡镇和双凤开发区,268个行政村、39个居委会 水湖镇、双墩镇、岗集镇、下塘镇、吴山镇、杨庙镇、朱巷镇、庄墓镇、三十头镇、罗塘乡、义井乡、左店乡、杜集乡、造甲乡、陶楼乡等 篇二:安徽地形地势特点 一、地形地势特点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平原丘陵山地都有分布;地势东南片面地势较高,东部为黄淮平原,地势低平,大致为南高北低 二、降水量分布规律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平原少 三、农业进展的自然经济条件: 有利:1、地形、气候多种多样 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 光热条件好 3、有面积宏大的平原 4、土壤肥沃 5、河流湖泊多,浇灌便利 不利:1、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苦难 2、冬末春初易发生寒潮 3、水土流失严重 四、城市分布特点(沿河流分布) 主要位于200m以下的平原和河谷地带 五、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及理应留神那些问题? 1. 1.皖江城市带水路交通便利2.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3.土地价格低4.产业根基好 2. 要留神将研究,开发环节一起举行,同时还要留神举行环境评价,防止污染严重的工 业迁入,实现可持续进展 六、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皖的区域经济进展有什么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展经济 2.变更区域地理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重环境污染 3.变更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增加就业机遇 七、中部崛起对皖进展的区位条件 1.国家政策支持 2.交通条件的改善 3.市场更为广阔 4.自然经济的开采的深度和广度加大 八、修建高铁对安徽崛起有什么意义? 1.缩短中东西部时空距离,同城化效应,俭约运输本金 2.加强区际联系和商品物流交换 3.发挥安徽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4.推进皖区域经济进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九、人口问题(老龄化) 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增加就业压力) 题目:结合安徽省实际处境,说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平原地形的人口密度大,低山丘陵人口密度小,沿江经济进展程度较好,产业集群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都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1.平原耕地的主要因素之一,进展农耕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也可以抚养更多的人口,所以人口密度大,皖南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密度小2.沿江工业科技兴隆,产业集群效应强,需要产业工业较多,对人口具有很大吸引力,所以人口密度极大3、沿江及皖南片面离长三角,珠三角较近,历来人口往来较多,人们思想开放意识强,这也是重要理由之一 十、城市化(给我省资源,环境带来什么问题?)【负面】 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裁减 2.城市用水增加,水资源慌张,污染严重 3.城市化破坏生物环境,变更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布局 4.城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光污染加重 5.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6.展现热岛效应 十一、皖洪涝苦难理由 1.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面积大 2.锋面雨带操纵时间长,降水多 3.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4.位于长江下游,上游来水多 十二、淮河洪涝理由 1.无自然入海通道 2.为非对称羽状水系 3.属温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集中, 4.中游地势低洼,上游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抬高,淤塞湖泊 措施:1.上游兴修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中游低洼处建分洪蓄洪区 3.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新河 4.稳定堤坝 题目:南部地区(皖南低山丘陵)土壤性质存在的缺陷及其治理措施 答案:红壤,是一种低产土壤。
主要缺点:酸性过强,缺少有机质,土壤粘重 治理措施:一是施熟石灰,一中和酸性二是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三是在土壤中掺沙,以增加土壤通透性,降低粘性 题目:皖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优劣及因地制宜持续进展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的措施 解析:水热、光、土分析优劣有起伏的丘陵可以进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土地、劳动力 答案:1.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自然条件有光、热、水、土等,皖南地区秋冬季节降水少,夏季太阳高度大,光照丰富2.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沛,水分富裕,尤以雨热同期为最正确组合,利于农业生产3.地形有起伏,在降水程度较大时,水土流失严重,进入雨水淋溶猛烈,使得土壤酸重粘瘦4.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农业阅历等优势,进展立体农业,革新土壤,增加农业产业多样化,市场化,对农产品举行深加工,实行增产增收 题目:皖南地区农业生产可能受到那些气象苦难的影响?解释其理由 解析:梅雨、伏旱、寒潮、暴雨与气候有关系 答案:1.梅雨:春末夏初降水持续徘徊在沿江地区,影响气温升高,对早稻育秧,插秧和前期生长极为不利2.伏旱:盛夏季节气温极高,蒸发量巨大,而此时受西伸北进的夏威夷高压影响,降水偏少,干热风催热水稻,导致水稻减产。
3.寒潮:冬季猛烈冷空气急剧南下,短时间强烈降温,对越冬作物,如:油菜等产生冻害4.暴雨:各类不稳定天气,激发猛烈暴雨,农作物损毁严重;引发水土流失,猛烈淋溶 淮河: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畛域;1月份0°等温线;润湿和半润湿的分畛域;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畛域;800mm年降水量线;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畛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畛域;旱作与水田的分畛域;有无结冰期 篇三:24.安徽省地图 安徽省行政区划及区划地图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