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目录 I1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1 三峡工程概况 11.1.1 库区气候情况 11.1.2 库区地理特征 21.1.3 库区社会经济文化 31.2 工程分析 41.2.1 水库特征 41.2.2 水库运行方式 41.2.3 工程主要效益 5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63 确定评价范围和等级 73.1评价范围 73.2 评价方法 73.3 评价等级 84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84.1 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84.1.1 对气温的影响 84.1.2 对相对湿度的影响 104.1.3 对降水量的影响 114.1.4 对蒸发量的影响 134.1.5 对风速的影响 144.1.6 对雾的影响 154.2 对库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64.2.1 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74.2.2 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174.2.3 对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的影响 194.3 库区水土流失 194.4 三峡大坝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 204.4.1 库区年径流量 204.4.2 库区水文泥沙 214.4.2 库区水质 234.5 库区淹没与移民 274.6 文物古迹 28 库区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道冲刷 294.8 环境地质 294.9 长江三峡工程对中游平原湖区涝渍和潜育化影响 30 305 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315.1 气温变化趋势 315.2 相对湿度变化趋势 325.3 风速变化趋势 325.4 降水量变化趋势 335.5 蒸发量变化趋势 335.6 雾日变化趋势 345.7 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355.8 鱼类变化趋势 355.9 水质变化趋势 36 36 37 37 38 385.15三峡诱发地震、库区发生新老滑坡变形和坍塌的情况 396 结论 407 建议对策措施 40参考文献 42附录 实现BP网络预测的Matlab源程序 441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三峡工程概况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
长江三峡水库岸长约600km,平均水面宽1500m,总落差150m左右. 库区总面积近2,包括175m正常蓄水位淹没所涉及的湖北省和重庆市21个县(市、区),其中湖北省有宜昌、秭归、兴山和巴东四县,重庆市有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忠县、开县、涪陵、丰都、武隆、石柱、长寿、渝北、巴南、北碚、重庆、江津及近郊6区等17县(市、区)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沿江两岸地跨北纬28°10′~ 31°13′之间,东经105°11′~ 110 °38′之间,总面积为万平方千米库区位置情况如下列图1-1所示图1-1 三峡库区地理位置1.1.1 库区气候情况三峡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夏热冬暖主要表现在:冬季风向更替明显, 随季风进退, 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气候型多样其特点是冬暖春早, 热量丰富, 无霜期长, 垂直变化明显,雨量充分,但分析不均,日照少,云雾多,光热水同季风有效性高库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年均温13~18.5℃,年降水997~1347mm,且降水集中,4~10月份的月降水量在宜昌等地占全年降水量的85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年均日降水量不小于50mm的暴雨日数为2~3d,年均蒸发量为1300~1700 mm三峡库区由于受大气环流和地貌的影响,气候复杂,重庆是我国冬季著名的冬暖中心,市境除少数地区外,大多数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极少霜雪;夏季又是我国的酷暑中心之一, 炎热异常,尤以长江、乌江河谷为甚;而湖北的恩施州又有独特的区域气候,表现为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分,时空分布不均;湿度大、日照少、风速小;地区差异大,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三峡库区雨量充分, 多年平均降水量1185.2mm,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只有当夏季暖湿的热带海洋性气团到达时, 才可能产生大量降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8%冬季属于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降水稀少,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半年(5~10月),大局部地区夏半年雨量为800~1000毫米,而且又多集中在几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暴雨在整个库区每年平均在2~ 4次,也是库区形成山地滑坡、地质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1.1.2 库区地理特征库区地质构成复杂,主要由川东隆起褶皱带和川鄂湘黔褶皱带和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三单元组成构成,属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区主要地貌类型可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东盆周山地与鄂西山地两局部。
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峰林立,河流深切,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中丘陵和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96%以上长江三峡西起奉节夔门,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95km,横切川东盆周山地和鄂西山地,江面狭窄,岸壁耸立,是世界著名大峡谷之一地带性土壤为黄壤和山地黄壤但由于区内广泛分布着侏罗纪的红色砂页岩和二、三叠系的灰岩,在河流阶地和小盆地、坝区,又发育第四系冲积物故区内主要土壤类型受母质或耕作影响而为紫色土、黄色石灰土和水稻土黄壤和山地黄壤仅分布于上述土壤类型以外的丘陵和山地由于本区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有2859种,且多属珍稀种属,天然植被受人为破坏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仅少数陡坡沟谷中有少量存在在低山丘陵、沿江河谷大量存在的是近几十年人工营造的以马尾松、柏木、杉木、栎类为主,中山以华山松、日本落叶松为主的人工 群落该区经济林植被十分兴旺,以柑桔、脐橙、甜柚、油桐、乌桕、茶叶、杜仲、黄蘖、厚朴、板栗、猕猴桃、五倍子等为主要林特产品 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由于本区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初步统计,有维管束植物208科,1428属,6088余种。
且多属珍稀种属,其中被列为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47种,占全国总数的13.3%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由于受地形影响,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万州以东,海拔1300m以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带;1300一1700m为中山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1700一2200(2400)m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2200(2400)m以上为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万州以西,海拔1500m以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带;1500一2000m为中山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天然植被受人为破坏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仅少数陡坡沟谷中有少量存在在低山丘陵、沿江河谷大量存在的是近几十年人工营造的以马尾松、柏木、杉木、栋类为主,中山以华山松、日本落叶松为主的人工群落该区经济林植被十分兴旺,以柑桔、脐橙、甜抽、油桐、乌柏、茶叶、杜仲、黄萦、厚朴、称猴桃、五倍子等为主要林特产品1.1.3 库区社会经济文化按常住人口计算,库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63元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资料显示,2021库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6元,比上年末增加2892元;农村居民人纯收入为4132元。
2021年,库区耕地面积为195588公顷,耕地中水田、旱田分别占44.3%和55.7%人均耕地面积为0.050公顷,耕地复种指数为239.02% 从耕地结构来看,小雨10度、10-15度和大雨25度坡耕地比例分别为21.9%、30.1%、31.6%和16.4%长期以为,为缓解不断增长的粮食供给压力,坡地开荒种粮,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条件恶化,土地后备资源缺乏,人地矛盾突出库区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三峡库区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龙溪河、乌江、大宁河、芙蓉江等450多条,据测算,三峡库区内年均水资源总量超过5000亿立方米,其中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高达40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8%,目前仅开发2.6%,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库区水力、矿产和土特产资源丰富库区两岸自然风光雄伟,有众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如:丰都名山镇的鬼城、忠县的石宝寨、云阳的张飞庙、奉节的白帝城、株归的屈原祠此外,干流的三峡,兴山的高岚,巴东的格子河石林、大宁河的小三峡等天然景观也是著明的旅游胜地1.2 工程分析1.2.1 水库特征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汛期20年一遇洪水回水末端抵达重庆市巴县弹子田,距坝址580km,水库面积约1080km2,水库水面平均宽约1100m,与天然情况相比增加约一倍。
水库平均水深约70m、坝前最大水深170m左右,断面窄深,仍然保持狭长的条带河道形状,属典型的峡谷河道型水库三峡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10亿m3,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m3,其中调节库容165亿m3,约占坝址年径流量的3.7%,库水交换十分频繁,系一季调节水库1.2.2 水库运行方式三峡工程大坝一次建成到最终规模,水库蓄水位按分期蓄水要求逐步抬高从施工准备起算,工程开工后第11年,水库水位蓄到135m,工程开始发挥发电、通航效益到第15年中,水库开始按初期蓄水位156m运行,初期蓄水位运行假设干年后,水库再抬高至最终正常蓄水位175m运行初期水位运用的历时长短,将根据水库移民安置进展情况库尾泥沙淤积实际观测成果及重庆港泥沙淤积影响处理情况等,届时相机确定三峡水库按照满足防洪、发电、航运、排沙和环保等的综合要求,进行水库调度每年5月末到6月初,水库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145m(按初期蓄水位156m运行时为135m,下同),整个汛期6~9月,水库一般维持在此低水位运行超过电站过流能力的水量,通过泄洪坝段下泄仅当入库流量超出下游河道平安泄量时,水库才拦洪蓄水,使库水位抬高;洪峰过后,库水位仍降到145m(135m)运行。
10月份,水库蓄水,库水位逐步升高至175m(156m)运行,少数年份蓄水过程延续到11月份11月至次年4月底,水库应尽量维持在较高水位,使水电站按电网调峰要求运行1.2.3 工程主要效益三峡工程的效益分为以下五方面一是防洪效益三峡工程作为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一项不可替代的关键性工程,2021年实现175米蓄水条件以后,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已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即使长江出现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在联合运用调洪措施后,也可防止消灭性洪涝灾害二是发电效益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在来水量正常的情况下,每年可提供近10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全国电力统一调度〞的重要组成局部截至2021年4月7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突破3000亿千瓦时三是航运效益三峡工程有效地改善了湖北宜昌至重庆段660公里的水运航道和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港,年单向下水通过能力可由目前的10Mt提高到50Mt,运输本钱降低35%~37%;宜昌以下枯季流量约可增加1000~2000m3/s,航深增加,河段枯季通航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库区航运能力,降低了运输本钱。
2021年,通过三峡坝区的货物总量6847万吨,远远超出蓄水前坝区最高年货运量1800万吨的水平四是供水和补水效益三峡水库蓄水量达393亿立方米,水库年均来水量约4500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调节和兴建引水渠,可为当地及“南水北调〞工程提供充分的水源通过水库调蓄对下游进行补水,还有效改善了枯水期下游航道和水文条件五是生态环境效益三峡工程是优化长江流域资源环境的生态工程,水库的防洪作用,可以减轻洪水灾害对长江中游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兴旺的平原湖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可提供清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