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近几年北京各中学上北大清华的情况(原创)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an 10 22:52:44 2013), 站内 我看版上好多人选择学区都是为了有机会把娃送到北大清华,或者说至少让娃有机会冲击一把 我觉得目前其实北京的清北主要集中在北京排名前几位的超级中学里面,背后是有一定规律的 不能简单当成是跨区生源掐尖的结果 比如师大实验中学中考基本只在西城招生,海淀无名额,其它区县不足20人 最后200多人的考生中还是有80多人清北 先说目前在北京要考北大清华的要求,难度姑且不论,总分大概要到650-660以上, 并且北京是考前报志愿,如果不够分数就要掉到北工大一个档次的学校去, 据了解每年北京一志愿报清北的大概是录取人数的3-4倍 而4-5年前,北京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只有610-630分左右, 那时各个东西海外区县和东西海区重点级别校还是有个别能上北大清华的,不像现在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现在连东城的清北人数都在急剧减少 分数的上涨一方面是北京北大清华的招生名额实际是在稳步减少的,大概每年少10%还有人大附捣乱) 二是增加了自主招生等的比重,人为抬高了分数线。
这种情况其实恰恰造成了排名前面的几所学校才有实力大批量培养北大清华 为什么?这里面其实不是完全是生源掐尖的问题,其实各区县还是保留了大量的潜力生源的 举个例子,东城某重点的理科班,中考前通过签约留下高分考生对比人大附中的实验班和西城师大实验的竞赛班 高考班级平均大致为 人大附中最好的班平均分650多,清北30-40个, 师大实验最好的班平均分650,清北20-30个 ,东城某校理科班平均分640+,清北5个左右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最后的那10-20分成绩,其实差的不光是平均成绩,而是竞赛和自主招生加分 说说北京清北录取人数大致前五名的中学,基本就是包揽北京市学科竞赛所有奖项的几个学校 1、人大附中,大概每年清北130人上下一般各种报送就能有近30人,前面敢考清北的人很多人有学科竞赛或者自招等加分,再加上规模大概是西城四中+实验的规模,所以各种其他加分的名额也多,而三好优干等加分大多都是给前面的学生再加上生源优势,很多人裸分能考上学生实际规模大概600-700 2、四中,大概每年清北100人,近几年其实都不到100,其实和四中不抓竞赛不搞实验班有一定关系。
早几年四中大概每年清北150人近两年四中又搞了道元班,其实就是主要搞学科竞赛估计北清数量稳定是不成问题的,毕竟招生政策上的巨大优惠使得四中是北京唯一能在中考时全市搜刮生源的学校学生实际规模300-400人 3、实验中学,大概每年清北80人,上升势头很猛,去年清北87人,近两年高考平均都不比四中差原因很简单,抓学科竞赛,每年就能报送10多人自主招生加分人数也很多,所以北清数量有保证另外实验的文科规模小而精,一届经常不到40,但能考10多个北清另外此校出国之风北京最盛,每届多达百人,现在高二年级出国人数高达近200人,不过北清数量估计要因此而退步高考人数规模在200-300人 4、十一学校,大概每年清北50人光看平均分不一定比得上清华附、首师附、101、北大附等众多海淀老二秘诀同上,抓竞赛因为前三所数学和物理竞赛太强,十一学校主要包揽化学和生物竞赛一般化学竞赛30多个一等奖十一能包揽20个以上,等于大把的报送加分和自主招生 5、师大二附,大概每年清北30-50人秘诀差异化竞争,搞文科,特殊政策中考提前招生笼络北京市文科人才文科实验班大概就能有20-30个北清,这样大数据上就好看了。
不过这两年文科均分不如实验中学 6、7、北大附、清华附,大概清北30-50人秘诀搞竞赛加上边有人”北大附有北大的自招加报送倾斜清华附有清华的自招加报送倾斜,另外每年还有10多个送到清美的 还有101什么的就不总结了,基本上就是同二附有些类似,文科有一定优势,理科也不差 其他退步校,八中和东城各校,原因不一 八中原来北清一般在50以上,现在也就20-30个的水平 主要是内斗导致教学退步,竞赛不强等原因 东城各校属于没有太大进步所以相对退步,其实平均分还是不错的,因为不怎么有竞赛, 所以高端学生考北清没有保障 还有一个原因是东城的教研力量弱,模拟题跟西海有一定水平差距 所以东城能出不少600分以上的学生,但出不了很多650分以上的 非东西海的区县为什么清北极少? 原因一:教学水平和东西海区差距大牛栏山一中、丰台十二中等除外,多年的师资积累很强) 原因二:无竞赛+自招(因为自招考准竞赛题,参加了也考不上) 个别优秀学生能考到630多分以上,而很难在往上了,所以北清也就在10人以下 原因三:教研能力弱,西城海淀的很多名师级别的老师都有命高考题的能力, 并且学校有人能参与命题阅卷等工作,在大方向上有人指引。
很多远郊区县的老师可能在大方向上就不对,很多特殊思路的题没有给学生练过 道理同考研专业课,知道某校某老师的命题思路和风格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