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月牙儿》老舍的情怀与深思 《月牙儿》以高悬于空中的月牙儿为主题,通过仆人公对它的不同感受而谱写了一曲天上人间的悲歌,并以此来表现现实的残酷和对宿命的无能为力 一、月牙儿的意象 月牙儿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笔下却成了仆人公孤独落莫时不成缺少的伴侣生活的艰辛,现实的无奈,使“我”分外压抑于是月牙儿便成了仆人公向黑暗社会控诉的代言人,它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与月牙儿的形影相吊,构成了(小说)中以景写情的主题,使“我”在诗画般的意境中低诉苦难记忆 月牙儿的每次展现都显示出仆人公心境的变化,示意着一个纯净独立的少女沦落为任人践踏的娼妓的过程月牙儿是“我”的挚友,但它仿佛也是厄运的预言者,每次都展现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刻那忽隐忽现的月牙儿是浩渺天际中的一员,它总是斜斜地挂在天涯,受着整个宇宙的摆布仆人公的命运其实也是一样,始终无法摆脱黑暗社会对她的操纵月牙儿象征着她坎坷而黯淡的生命,作品前半片面月牙儿的频繁展现示意着仆人公虽屡遭不幸打击,但其生命就像月牙儿的微光,仿佛前方还有梦想存在,尽管那梦想分外渺茫。
小说中间片面写道“我在三四年里貌似没再望见月牙儿”,这是仆人公生命中最轻松、最美好的日子而后半片面月牙儿仿佛成了无边的黑影,一步步向“我”迫近,示意仆人公已被黑暗社会埋没,预示这种命运是无法逃脱的我早知道,我没有梦想;一点云便能把月牙儿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面对月牙儿,“我”将自己毫无留存地表示给它:一方面“我”在恶劣环境下有“活着”的士气和与众不同的纯真品质;另一方面“我”在坎坷多难的人生道路中缺乏同恶势力抵挡和斗争的精神最终,那虚幻的“恋爱神圣”、“婚姻自由”、“自力更生”等新潮观念,被饥饿这个“最大的真理”冲破了 仆人公是个受过教导的女子,她不容许像妈妈那样靠出卖身体来获得生存,但迫于生计,又加上爱情方面的打击、人情的冷漠,终究使她不能幸免当暗娼的命运结果,她不得不供认:“妈妈是对的,妇女只有一条路走,就是妈妈所走的路以及后来她遇到母亲时所得出的结论:“她找到了女儿,女儿已是个暗娼!她养着我的时候,她得那样;现在轮到我养着她了,我得那样!女子的职业实际是世袭的,是特意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仆人公的命运貌似早已注定就像《(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一样,前面总有一个黑影在召唤他,他很怕变成二强子那么坏、老马那么穷,可命运不但不怜悯他,反而捉弄他,结果祥子变成了一个又穷又坏的末路鬼。
我”也是一样,越是怕变成妈妈一样的人,越是一步步走上妈妈的路这是在黑暗社会的逼迫下来自于一对普遍母女灵魂深处的血泪控诉与愤怒谴责对此,我们理应赋予更多的可怜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所阐述的,人有五种根本的要求:生理需要、安好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崇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高一级需要的得志是以较低一级需要的得志为根基和前提在《月牙儿》中,母女俩挨饿、受冻甚至为住处担忧,她们已经失去了生理上的得志和安好上的得志;当女儿被胖校长的侄儿坑骗失身后,她得到了短暂的喜悦,觉得那是一个终身的依靠,可这短暂的喜悦又给了她更大的打击这个打击是致命的,是她成为暗娼的最直接理由这样,在生理需要、安好需要以及归属和爱的需要都严重失落的处境下,对仆人公而言,崇敬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已经是天方夜谭在肌饿和自暴自弃中,她走上了那条不归路 月牙儿作为一个重要的抒情载体,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以月牙儿作为象征的构思分外独特,也分外切实由此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在小说艺术构思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过人之处 二、仆人公的原型 老舍对《月牙儿》中的仆人公弥漫悲悯之情,把她写得很美观、年轻、心爱,但她却被厄运操纵着,冥冥之中走上了和妈妈一样的路。
我们往往要问,假设她能再坚持一下,可能可以做一些正值事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可是,在那样一种环境下,“肚饿是真理”,人在长期的饥饿面前,无所选择 老舍本人对穷人有种刻骨铭心的可怜,由于他也是穷人出身但实际上,这里也暗含老舍本人爱情的痛楚老舍3岁那年没了父亲,母亲靠洗衣服养活他他把这段记忆写进了这对母女的生活中,对这些“堕落的”妇女弥漫了深深的理解和可怜失足妇女不是堕落者,而是‘人’老舍到9岁还不识字,若不是好心的刘善人资助他上学,可能他就成了沿街叫卖的小贩,中国就少了一位优良的作家小时候,老舍常去刘家玩,爱上了刘善人的女儿,那是老舍的初恋海棠花开的时候,两个人在海棠花下说着幸福的话,可是富小姐和穷小子是不能谈婚论嫁的后来,老舍到英国去教学,刘善人由于无休止的施舍和被骗最终破产,出资产了和尚,刘小姐随父出家为尼过了好些年,老舍回国了,他千辛万苦地找到刘小姐,可察觉她已经成了暗娼他还爱她,但这爱使他痛楚,始终磨折着他他们原本门不当户不对,现在仍如此,只是上下掉了个儿最终老舍也没有娶刘小姐,他把这段记忆打散,放在小说里、(散文)里她是《月牙儿》中的“我”,是《微神》中的“她”,是《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即使她是失足妇女,她也永远清清白白、一尘不染。
由此可见老舍对刘小姐的真挚感情,而这段记忆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宝藏 三、天性解放的悲剧 由于各种历史理由,在“五四”运动过后的一段时间,“五四精神”――更加是天性解放、自由主义的思潮越来越深入人心面对当时社会上横行的专制统治,女性在天性解放、追求自由的呼喊中培养出的抵挡精神、批判精神,在政治生活中日益鲜明地表现出来深受西方近代民主主义精神影响的一些学识分子,对当时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批判,其主要的思想武器就是近代西方的自由主义,而它在文化上和政治上的追求,那么是所谓理性的主宰和思想的解放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这个意义深刻的论述,就是在今天也依旧有其现实价值 老舍通过饱受西方天性解放、恋爱自由思潮浸染的“我”是如何一步步丢弃这些新思潮而向传统靠拢的过程,说明当时社会和民众心理对西方新思潮的不适应像《月牙儿》中的女仆人公,她想要自力更生,自寻出路,但在一连串的打击下不得不认同“肚子饿是最大的生活真理”这样一条庸俗但实际的观点这样,女儿的“新派思想”与母亲的“最大的生活真理”靠拢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的投降与妥协,是西方新思潮在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向中国传统观念的投降与妥协。
文章在深层次上透露了“五四”时期的 “天性解放”和“婚恋自由”观念具有的局限性,旧的封建传统观念束缚着个人主观思想,脱离社会解放的“天性自由”无从依存,这就是“我”想靠自己生活而失败的理由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全体的好名目,都是空话即使经济方面独立了,也无非是少了些牵制而已,所要追求的自由照旧遥不成及我们可以是把经济独立看作是女性取得个人独立的第一步, 而非是更高层次的人的独立实现时代的变迁与学识的增加并没有变更“我”作为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地位 女性解放的道路走得缓慢、沉重而厚重在毫无政治根基和群众根基的现实中,想要获得天性解放只能是空中楼阁,看得到却永远触及不到妇女要获得真正的天性解放,务必首先从政治上的翻身,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权;要想达成解放的目的,务必推翻封建制度,举行彻底抗争这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当时以至于现在都有不成忽略的研究价值这些内涵都使《月牙儿》更具可读性,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