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1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9 -单元总结 - 16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知识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9月21日开幕2)地点:北平3)内容①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内容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③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④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3.标志: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4.伟大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知识点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1.肃清反革命(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2)措施: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土地改革(1)时间:1950年夏至1952年底2)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过程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4)意义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3.稳定物价(1)背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千疮百孔,财政困难②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2)目的: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从根本上稳定物价3)措施①党和政府采取经济措施和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②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4)结果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②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4.抗美援朝(1)背景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②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③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3)经过①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③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4)意义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②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知识点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三大外交方针、成就及意义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成就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②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2.参加日内瓦会议(1)时间:1954年4月。
2)主要议题: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3)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4)意义: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过程①首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赞同②联合确认: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参加万隆会议(1)时间及地点: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2)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3)成果: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4)影响①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②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知识点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1)措施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③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结果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②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1)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政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3.思想引领: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1.阅读教材P155“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片:图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提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阅读教材P1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片:这一图案有什么含义?提示: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和标志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3.阅读教材P157 “分到土地的农民”图片:图中农民喜悦心情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民分得土地后心情喜悦4.阅读教材P157“思考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提示:民主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5.阅读教材P157“历史纵横”: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为稳定物价采取的措施毛泽东评价“银元之战”的作用不亚于一场淮海战役,这一说法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措施:“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依据: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6.阅读教材P158“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片: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入朝作战?提示: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其次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此外,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派兵参战7.阅读教材P159“学思之窗”: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原则,各国应该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8.阅读教材P159“史料阅读”:“求同存异”的“同”和“异”的含义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提示:含义:“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意义:“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亚非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途的危险亚非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9.阅读教材P160“思考点”:为什么国家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示:(1)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商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3)通过集体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0.阅读教材P160“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送喜报”图片:中国工商界为什么会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提示: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实行赎买政策,并通过公私合营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进行改造这种政策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民族资本家的利益,因此赢得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11.阅读教材P161“问题探究”,思考如下问题:(1)与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如何理解宪法中规定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国家性质?提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人民民主国家又称“人民民主共和国”与苏维埃共和国同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是中国人民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国家形式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也是依据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1)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在全国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2)抗美援朝,打败美国侵略者,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继续3)1950-1952年,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4)为巩固政权,人民政府进行了“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稳定了物价,到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为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2.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1)对朝鲜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韩国跟随着美国加入资本主义阵营,朝鲜加入社会主义阵营2)对美国的影响:在朝鲜战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