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哲学与人生》第1单元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

sat****10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2.59MB
约55页
文档ID:346577050

哲学与人生第一节 初探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第三节 增强自信自强意识第一单元 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第一节 初探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什么是哲学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四、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什么是哲学 2016年,一首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火了,这首歌指出了马克思和当代青年人之间的诸多共通之处:同样个性张扬,饱受争议,越不看好就越有勇气;同样干净、单纯,世界里没有灰色地带,喜欢或讨厌,泾渭分明,从不含糊;同样敢于尝试,敢于否定自己,为真理而斗争,为理想而奋斗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讲师王衡说:“马克思是1818年出生的,他是个10后90后走上社会了,00后要上大学了,10后的马克思永远和青年人在一起引思明理一、什么是哲学 哲 学 一 词 源 于 希 腊 文“philosophia”,由“爱”(philia)和“智慧”(sophia)两个词组合而成,词源含义是“对智慧的追求”,因此哲学也可称为“爱智之学”n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n在生活实践的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n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哲学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n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n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但哲学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世界观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一般是不系统的,是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性的n 哲学则是少数思想家、哲学家经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概括抽象,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构成的思想体系哲学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n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n 世界观与具体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具体观点只是人们对世界局部领域内的具体对象的认识,而世界观涉及的不是某一具体对象,它是有关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一般认识n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n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世界观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他的成功源于在研究元素周期律时不自觉地遵循了哲学中的辩证法他认为,自然界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质与量的统一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他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但是,门捷列夫到了晚年却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他为了证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合理性,竟反对自然界存在着量变与质变,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恰恰对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具有重大的意义哲学故事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启示: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才可能取得成功在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因陷入混乱而失败哲学故事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n 第一个方面是:世界的本质是精神还是物质,是精神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精神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根本对立的基本派别n 第二个方面是:人的思维有没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或者说,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就是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最为突出的方面(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n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n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金、木、水、火、土)构成的n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把意识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n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是我们认识世界、办好事情的伟大思想武器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形态唯物主义的不同形态1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n唯心主义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n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n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如上帝、规律、理),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所创造n哲学史上,一切哲学派别,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任何自称“独立”的第三派别,实际上都是虚伪的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形态唯心主义的不同形态2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n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哲学以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正是整个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两大类现象。

n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科学研究和各项具体工作等,都存在着以什么为出发点的问题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精神出发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洪水中的神父 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暴雨,洪水淹没了全村一位神父正跪在教堂里祈祷,洪水已经淹没了他的膝盖一位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大喊:“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没到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地站在祭坛上这时候,一位警察开着快艇过来大喊:“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哲学故事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地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绳梯之后大喊:“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看着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最终被淹死了,他是这场洪水中唯一一个被淹死的人启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故事四、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n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斗争运动均以失败告终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n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n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及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发展,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四、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n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n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n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是革命的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一、物质与意识三、从客观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物质与意识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憧憬过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有的人想做一名医生,有的人想当一名教师,还有的人想做科学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新职业层出不穷,如网络主播、电子竞技员、农业经理人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思考 (1)你小时候想过长大后要做什么吗?你的理想是什么?(2)你当初的理想有改变吗?你将来想要从事什么职业?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实现理想的条件?还需做哪些努力?引思明理一、物质与意识 第一,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也是物质最本质的属性第二,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能够被人们所感觉、认识、反映简言之,物质是可认识的一切唯物主义都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又是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 经典案例:十八洞村的脱贫路 启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1启示(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n 物质概念反映了所有事物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既包括物体的位置移动,也包括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还包括人类思维的运动n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n 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但这并不是否认物质世界静止状态的存在无论何种静止状态,都不是脱离运动的绝对不变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n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物质的存在形态2物质运动(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 渔夫的誓言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海上捕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是,此次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捕捞螃蟹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哲学故事(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启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事中的渔夫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死守着誓言,而不会变通,结果只能与希望擦肩而过哲学故事(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n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作为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n 动物和周围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反射活动进行的现代物理学把这种接受外部具体刺激而引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它是动物唯一的信号系统。

n 第二信号也就是信号的信号语言和文字n 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则是人所特有的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就是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意识(二)意识的本质一、物质与意识n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光有一个大脑是产生不出意识来的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客观世界打交道,客观事物才有可能刺激人的感官和大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