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八章 现代主义的形成现代主义的形成第一节现代海报设计的发展第二节构成主义与风格派第三节德国包豪斯第四节新风格的形成.第一节 平面设计运动.“海报风格”运动是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的“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的一个以海报设计为中心的平面设计运动这个运动大约开始于1898年前后,是因为德国日益繁荣的经济和商业需求促成的它的形式特点主要是利用当时艺术上出现新的简单形式和象征性特点,在海报设计和其他平面设计上运用简单的图形,平涂的色彩,鲜明的文字,来达到商业海报和其他商业平面设计的宣传目的德国“海报风格”运动的奠基人是鲁西安伯恩哈特 一.“海报风格”运动. 伯恩哈特的这个海报设计,成为新一代海报设计的基础:简单的图形,突出产品和公司的名称,简明扼要,目的明确,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而且具有有力的视觉传达功能,成为日后德国商业广告设计的一种重要的模式普莱斯特火柴广告. . 1911年为莫诺里香烟公司设计的商标,采用简单的一个M字母.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报设计 “轴心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的海报设计,基本是以“新艺术”运动的分支维也纳“分离派”风格和德国的伯恩哈特的简明风格为主,标语字体简单扼要,与非常简练的图形结合一体,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与“轴心国”的简单、扼要的海报相比,“盟国”方面设计的政治海报则强调写实的插图效果,以写实的诉求代替象征性的诉求,强调绘画表达的内容,在设计风格上大相径庭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里特. 阿尔弗雷德里特1915年为英国政府设计的征兵海报.代表人物:詹姆斯佛莱格.代表人物:约瑟夫里因德克采用流畅的插图方式,娴熟的技巧,合乎美国人们习惯的民主和爱国主义特色的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海报,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欢迎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报欣赏:.美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海报,基本采用两种手法: 1、美化自己,特别是颂扬参战的士兵和国家的领袖,利用象征手法颂扬美国所谓的捍卫和平自由和欧洲的和平自由; 2、对敌人进行讽刺 与“轴心国”海报相比,美国的海报更加注重写实主义的表现,因为这种表现对于百姓来说,更加具有劝服性美国战争海报欣赏:.三、慕尼黑的纳粹反动宣传画设计 对于把平面设计广泛用来进行政治宣传和政治挑动的目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益猖獗的德国纳粹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代表人物:路德维克霍尔魏恩德国重要的平面设计家,曾为德国纳粹政权设计海报他早期的作品具有“新艺术”运动的特点,典型地代表了德国的“青年风格”;之后,他受到“海报风格”影响,特别是伯恩哈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开始出现非常简单、色彩平涂、图形文字结合的发展趋势,自动参与了“海报风格”运动。
1914年霍尔魏恩设计的德国红十字会的广告. 霍尔魏恩1936年设计的汉莎航空公司海报,继续发展了德国的图画现代主义风格慕尼黑音乐节海报征兵广告.纳粹海报.四、“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装饰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反映装饰艺术运动得名于1925年巴黎的装饰艺术展览,是20-30年代在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他们认为,现代化与工业化已经无可阻挡,与其回避不如适应,采用大量装饰动机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可以作为一条新的探索途径装饰艺术”中平面设计的特点是1)重视明快的色彩、清晰的线条、少装饰或无装饰的字体;2)较多运用直线、曲折线、圆弧线、带棱角的面形式风格上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a、古埃及金字塔出土的文物b、非洲部落的原始艺术c、美国爵士乐d、芭蕾舞e、汽车设计.代表人物:爱德华科夫 科夫所设计的每日论坛报海报,其底色为黄色,最上面有一群黑白色的立体构成的象征性的鸟在飞翔,下面是报纸的名称,非常简明扼要,主题鲜明,并且具有立体主义影响下发展出来的新平面设计风格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科夫设计的壳牌机油广告.代表人物:卡桑德拉 他采用及其简单的图形,强调图形的象征和概括运用,他对于文字的兴趣,使他尽量把文字和图形综合为一体。
他的海报是象征性的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最杰出的典范卡桑德尔是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时期最成功的商业招贴设计师.“大西洋”号油价的运动海报.北方之星海报诺曼底轮船海报. 卡桑德拉1932年设计的法国红酒“DUBONNET”海报.不屈服的人报纸宣传海报.代表人物:让卡卢 他注意到德国的“海报风格”设计特点,知道简单扼要在现代海报设计上的重要性和前卫性,因此,把这些认识开始尝试用于他的海报设计他的设计同时具有鲜明的“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现代艺术运动,“海报风格”运动等各种流行的视觉艺术运动风格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综合运用,因此,他的作品一出现,就得到广泛的欢迎 让卡卢于1930年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第二节第二节 构成主义与风格派构成主义与风格派.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金属、玻璃、木块、纸块或者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在艺术上也称“至上主义”运动一、构成主义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与191320年代 设计主张 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技术性、肌理、构成技术性代表社会实用性的运用;肌理代表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构成象征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构成主义不是风格,而更注重功能性,是以几何方式规范外在世界的基本结构, 是视觉实用主义 高效的信息传达需要构成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平面设计的主要特征:简单、明确,采用简单的纵横版面编排为基础,以简单的几何形和纵横结构来进行平面装饰强调几何图形与对比通常直接展示结构,直线,直水平 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立体主义艺术的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 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 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影响: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 至上派马列维奇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 (2)构成主义风格来源.在这幅画上,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被破坏得井井有条:所有的形象包括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带阴影的几何块面构成三维空间的感觉。
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立体主义亚威农的少女,毕加索作于1907年,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立体主义艺术的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 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 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影响: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 至上派马列维奇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 (2)构成主义风格来源.拥挤不堪的车站场景,拥抱告别的人群和冒着烟的奔驰的火车曲线和直线穿插交错,块面与块面碰撞变位,形成分散与聚合、断续与重复的节奏,整体上带给人们紧张不安的压抑感 未来主义内心状态:告别,波丘尼作,1911年. 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立体主义艺术的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 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 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
影响: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 至上派马列维奇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 (2)构成主义风格来源.俄国至上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卡西米尔马列维奇采用简单、立体结构和解体机构的组合,以及采用鲜明的、简单的色彩,完全抽象的、没有主题的艺术形式,自称为“至上主义”艺术马列维奇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至上主义铅笔素描,1913年“追求没有使用价值、思想,没有许诺的土地第一阶段就是19111913年期间创立的“立体民族风情”系列作品内容多以体现俄罗斯农民日常生活场景为主其中以雪后的小村之晨(1912年,见图2)、割草人(19111913年,见图3)最具有代表性雪后的小村之晨.第二个阶段是19131920年间的至上主义风格时期一是以探索方块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段二是重在以抽象表现形式表达内在情感的外在理性至上构图马列维奇1915.至上主义构图1916-1917年充满活力的至上主义1916年.1919年白底上的白方块也称为白上之白马列维奇在展出的目录上写道:“游泳吧!自由的白色大海,无边无际即将展现在你的眼前至上主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对西方抽象艺术重大的影响是远远的比其母国-俄国更为明显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钦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入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19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其一以塔特林和罗钦柯为代表,主张艺术走实用的道路,设计倾向于实用功利作用,并为政治服务;其二以嘉博和佩夫斯纳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不愿为政治目的服务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念分歧而于1920年分道扬镳 构成主义大致可分为两股潮流.构成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构成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塔特林、李西斯基、马列维奇,佩夫斯纳、罗钦柯、斯登伯兄弟等塔特林马列维奇罗钦柯.代表人物: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 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是1913年从毕加索(以铁皮、木板、纸片等实物材料所作的拼贴作品)那里得到启发的,但塔特林的“构成”作品则彻底抛弃了客观物象,而完全以抽象形式出现 .绘画浮雕,塔特林作,191417年,木板上金属及皮革,63x53厘米塔特林悉心实验的一个典型这些真实的物体被安排在真实的空间里。
每种材料都清晰地显示着各自的质感它们组合在一起,彼此呼应和联系,产生节奏和意味,构成了一个与客观自然毫无瓜葛的独立的艺术世界在此,塔特林以其全新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空间中形体的新秩序 .第三国际纪念碑.塔特林,工人服裝與火爐,1918-19塔特林为某类型的热炉发明和建造不同的设计,意图以消耗最小量的燃料而输出最大的热值在20年代曾以一件非常独特的“塔特林椅”为现代家具设计平添了异彩他的想法超常规大胆,其最初的模型竟然用弯曲木料及帆布制成,当然也许他心中明白这仅是模型而已,而并没有付诸实践后人几十年以后将它用钢管制作出来后,更加认识到这真正是一件构思极为巧妙的家具设计20年代舞台美术设计繪畫浮雕1914.代表人物:埃尔李西斯基 他的设计具有强烈构成主义特色:简单、明确、采用简明扼要的纵横编排为基础、字体全部是无装饰线字体,平面装饰的基础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纵横结构 李西斯基设计的海报用红色的楔子打击白军1924年设计的墨水广告 1929年设计的展览海报,采用了构成主义,未来主义,拼贴等当时非常前卫的手法.1923年设计的艺术的主义艺术中的一页 1923年设计的为玛亚科夫斯基的声音一书设计的封面。
呐喊书籍装帧 1914 李西斯基.号角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