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孙文辉原创高考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附答案译文

in****us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0.35KB
约3页
文档ID:189071254
孙文辉原创高考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附答案译文_第1页
1/3

1 / 1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 题 (20 分) 山水训(节选) (宋)郭熙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 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 猿鹤飞鸣, 所常亲也;尘嚣缰锁, 此人情所常厌也 ; 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直以 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 苟洁一身, 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颍 埒 素 、黄绮同 芳哉!白驹 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 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 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斯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 画山水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 画山水有体, 铺舒为宏图而无余, 消缩为小景而不少 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 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 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若仕女人物,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见,一览便 尽,此皆画之法也世之笃论 ,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 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 地占数百里, 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 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

君子之所以渴慕林 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 失其本意 画亦有相法,李成子孙昌盛,其山脚地面皆浑厚阔大,上秀而 下丰,合有后 之相也,非特谓相兼,理当如此故也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锺、王、虞、 柳,久必入其仿佛 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 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今齐鲁之士惟摹李成,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己之学, 犹为蹈袭,况齐鲁关陕辐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 病,正谓出于一律,而不肯听者,不可罪不听之人殆由陈迹,人之耳目,喜新 厌故,天下之同情也 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者 ,此也柳子厚善论为文, 余以为不止于文万事有诀,尽当如是,况于画乎! (选自郭熙林泉高致) 【注】箕颖、黄绮:指许由、巢父、夏黄公、绮里季等著名隐士素:素封,意为不做 官却有田园奉养,其利抵于诸侯白驹、紫芝:写隐士情怀的诗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而必与箕颍埒 素埒:等同 B今 得妙手今:如果 C世之笃论 笃论:确切的看法 D久必入其仿佛 仿佛:隐约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此人情所常厌也 其可怪也 欤 B直以 太平盛日退论书策以 舒其愤 C上秀而 下丰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D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 / 14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认为,隐居是时代造成的不得已的人生选择,太平盛世君子不必独善其 身,都去做隐士,而可以将隐逸之思寄托于山水画之中,借此陶冶性情。

B作画有基本原则,观画也有基本原则一般而言,山水画当远观,以便领略 山川的宏伟气象;仕女人物画可近赏,有利于充分捕捉画中生动的细节 C学画跟学书法一样,要博采众长一个人只临摹某家作品,尚能形成自己的 独特性,但千千万万人跟风临摹某家作品,就会千篇一律,被世人诟病 D本选文首段与次段所提及的“本意”有相通之处,都从君子修养身心、涵养 趣味的高度来理解山水画的深刻意义,透着一股入世者的超世情怀 17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看 山 水 亦 有 体 以 林 泉 之 心 临 之 则 价 高 以 骄 侈 之 目 临 之 则 价 低 山 水 大 物 也 人 之 看 者 须 远 而 观 之 方 见 得 一 障 山 川 之 形 势 气 象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4 分) _ (2)殆由陈迹,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4 分) 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 题 (8 分) 蝶恋花留别吴白楼 (明)边贡 亭外潮生人欲去为怕秋声,不近芭蕉树芳草碧云凝望处,何时重话巴山 雨? 三板轻船频唤渡。

秋水疏杨,欲折丝千缕白雁横天江馆暮,醉中愁见吴山 路 19上阕首句前半写景, 用“_”字点明送别之地; 后半叙事, 用“_” 一语点明别意2 分) 20本词写离愁处处从侧面着笔,试举例赏析6分) _ _ 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 题 (6 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 ( 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 孝乎?” ( 论语为政) 21根据上述材料,孔子心目中的“孝”可分为孝养、_、_ 三个层面2 分) 2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孝”的看法的异同4 分) _ _ 3 / 1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18 题 (20 分) 板桥自叙 (清)郑 燮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 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 择诸先辈皆侧目, 戒勿与往来 然读书能自刻苦, 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 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 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簿之类,靡 不览究有时说 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以文章之法论经,非六经本根也 所刻诗钞、 词钞、道情十首,与舍弟书十六通,行于 世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板桥 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惟同邑李复堂相友善复堂起家孝廉,以 画事为内廷供奉 康熙朝,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 无不望慕叹羡 是时板桥方应童子试, 无所知名 后二十年,以诗词文字与之比并齐声索画者,必曰复堂;索诗字文者,必曰板 桥且愧且幸,得与前贤埒也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 唐 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 诗清文也何必侈言 前古哉!”明清两朝,以制义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 出,乃为正途若漫不经心,置身甲乙榜之外,辄曰:“我是古学天下人未 必许之,只合自许而已 至若韩信登坛之 对,孔明隆中之语, 则切之切者也 理学之执持纲纪只合闲 时用着忙时用不着板桥十六通家书绝不谈天说地而日用家常颇有言近指远之处 板桥非闭户读书者,长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然无之 非读书也。

求精求当,当则粗者皆精, 不当则精者皆粗 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选自板桥家书 ,有删节)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靡 不览究靡:无,没有 B.得与前贤埒 也埒:同列,并称 C.或有自云高古而几 唐宋者几:征兆 D.何必侈言 前古哉 侈言:夸大其词地说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非六经本根也 而不能来也 B.与舍弟书十六通,行于世赵尝五战于 秦 C.以 画事为内廷供奉以 勇气闻于诸侯 D.至若韩信登坛之 对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可视作一篇微型的精神自传,作者自叙了个人独特的天赋脾性和治学 取向,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以及对读书、写诗作文的不同流俗的见解 B.李复堂凭借画艺名满天下时,郑板桥还是一介默默无闻的书生,但二十年 之后,郑板桥就凭借诗词文字的成就,使自己的名声远远超越了李复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