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文学:第六章南宋诗坛

窝***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08KB
约62页
文档ID:201978065
古代文学:第六章南宋诗坛_第1页
1/62

第六章第六章 南宋诗坛南宋诗坛第六章 南宋诗坛p南宋前期,江西诗派仍有很大影响,陈与义等虽力矫其弊,但终未彻底挣脱束缚;后有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相继崛起,促成宋诗再度繁荣,陆游是宋代最杰出的爱国诗人p南宋后期,爱国诗歌逐渐衰歇,出现“四灵派”、“江湖派”,都以反江西诗派的姿态出现,学习晚唐诗风,但成就不大;宋亡国之际,文天祥、谢翱、林景熙、郑思肖、汪元量等,又写出许多爱国诗篇,为宋末诗坛增添光彩p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p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p第三节 四灵派和江湖派p第四节 文天祥和宋末爱国诗人p第一节 p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1 p南宋初期爱国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几、刘子翚等,陈成就最高p一、陈与义p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徽宗时任文林郎、太学博士等职,后谪监陈留酒税靖康难起,从陈留避难南奔,经商水、襄阳至湖南、广东、福建,抵南宋都城临安高宗时,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要职著有简斋集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 2p是北南宋之交重要诗人,也是江西诗派后期代表诗人p他南渡前后的诗风并不一样p南渡前,他推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尊杜学杜。

认为杜诗“风雅可师”,但又不能察觉黄庭坚、陈师道学习杜诗的偏差因此也写了不少表现个人情趣和流连光景的作品诗语言明净,音调响亮,形象丰满,立意亦清新可喜确实学到杜的一些优点但在格调上终不能如杜雄浑、沉郁,视野得狭窄,题材不广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 3p南渡后,国土沦丧的现实,生活上的颠沛流离,使他能够较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激起了爱国情感就他靖康之难而言,也有似于杜甫的安史之乱入蜀,这也促使他能够比较深刻地领悟杜诗的精髓p正因为诗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从而对杜甫诗的真谛才有较深的理解,这是他学杜甫不仅在艺术技巧上,而且在思想内容上比江西诗派中其他人取得更高成就的原因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 4p伤春:p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p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金兀术犯临安府,高宗逃往明州(今宁波)入海,次年正月退至温州,始幸免金兵的追踪此时,陈与义正流寓湖南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 5p这首感时伤乱的诗,正是作者在听到向子諲坚守潭州抗拒金兵的消息所写的作者面对无限春光,感叹国事日非,对只知一味逃跑的高宗给以辛辣的讽刺,对“疲兵敢犯犬羊锋”的英勇抗敌精神给以高度的赞扬,表达了作者痛恨金人入侵的思想感情。

标题取意杜甫伤春,风格亦苍凉悲愤,有似杜甫感怀时事的七言律诗杨万里说他“诗风已上少陵坛”(跋陈简斋奏章)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 6p次韵尹潜感怀:p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尤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p诗表达了作者痛恨金人侵扰,感叹国中无人,以至于皇帝也到处逃窜再如牡丹,借家乡洛阳的牡丹寄寓爱国怀乡的思想感情他的爱国诗篇,影响着南宋一代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 7p二、曾 几p曾几(10841166),字吉甫,江西赣县人北宋徽宗时,做校书郎,应天少尹南宋高宗时,历任江西、浙西提刑,因与其兄曾开力排和议,忤奸相秦桧去位罢官,寓居上绕茶山寺,自封茶山居士秦桧死后,复招秘书少监他与江西诗派关系很密切,但不墨守江西诗派理论诗讲究句法但不流于生硬;好用事,但又能力避冷僻词意明显,语言轻快,形象较丰满p是陆游所师事的爱国诗人,对陆游不仅传授诗法,还以爱国主义思想去影响他在赠陆游诗中说:“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他在诗中不时地结合国事和个人忧患抒发这种情感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 8p如寓居吴兴:p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晓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p他还有一些诗表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如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p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p作者以逢夏雨之欣喜,传达农夫盼望丰收之心情感情真挚,笔酣墨饱,旋律轻快,欢欣鼓舞第一节 陈与义和南宋初期诗人 9p写的较多的是流连光景的闲适诗p如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p写夏日山行的情景,抒发泛游时的愉悦心情p南渡初期,除了陈与义、曾几外,还有一些诗人也写出了抒发爱国情感的诗作如吕本中兵乱后杂诗、刘子翬汴京纪事、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等第一节复习思考题p分析:陈与义伤春、曾几三衢道中p第二节p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 1p南宋中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袤,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杨、范当时名声最大陆成就最高尤流传世作品少,质量很平杨、范虽不能与陆比肩,但仍不失为难得的诗人p理学家朱熹的诗,也值得注意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 2p一、杨万里与诚斋体p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漳州、常州诸地方官,东宫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秉性刚直,奸相韩侂胄当国,他屡次上疏指摘朝政,被罢官家居15年,因忧愤国事而卒著有诚斋集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3p早年诗深受江西诗派影响,中年以后始变江湖集自序:“余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 作诗直接从自然景物中吸取题材,而不靠改造古句翻新出奇,认为“山中物物是诗题”,能做到“不听陈言只听天”这是他师法自然,不师法古人的创作方法,也是他与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所不同的地方p其诗,据说诗萃语载有2万余首,现存4千余首,以描写自然景物为多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 4p荆溪集自序:“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又能做到“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从而超脱古人,独树自己的风格,成为“诚斋体”p所以,江湖集、荆溪集以下9个集子中的4200余首诗,大都意境新颖、形象鲜明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 5p他对山水有特别浓厚兴趣观察细致入微,领悟深刻,描写生动逼真。

在创作实践方面,他虽不像江西诗派那样“搜猎奇书,穿穴异闻”,而能够作到很少“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但由于过于信赖那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的即兴手法,因此也就难免对材料的提炼与概括显得不够有些甚至显得粗俗正因为如此,思想性也未达到一定的深度p尽管如此,在当诗坛还深受江西诗派影响的情况下,他的诗却给诗坛送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 6p“诚斋体”的特点p1.活脱构思新颖、奇特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特征,用清新灵活笔调,将日常生活平凡景物,饶有情趣地勾勒出来清新的画面,诗充满生活气息p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p捕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提炼成诗,传递清新的生活气息后2句是传诵不衰的名句,自然景物描写中蕴涵着哲理,耐人寻味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7p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p诗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1)作者闲居家乡吉水时所作,写景十分传神,抒情非常委婉, “芭蕉分绿与窗纱” 句尤为出色, “分”字既画出了芭蕉与窗纱互相掩映的幽雅境界,又绘出了芭蕉窗前迎风婆娑的身姿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8p2.诙谐风趣。

善于继承陶渊明、杜甫、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经验,并能够予以发展,自成特色嘲淮风:“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p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p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p很有意趣,值得玩味p3.语言通俗、浅显,谣谚俚语入诗,雅俗共赏就连“拖泥带水”、“手忙脚乱”等也同样可以入诗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9p杨万里诗主要内容有三:p一是表现爱国情感,抒写对国家命运担忧的沉痛心情,如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其二:p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p两岸船舟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p诗为作者在淳熙元年(1190)奉命迎接金使时所作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10p第一首:作者从江苏洪泽湖出发,进入淮河,内心产生 “不佳” 情意不用说桑乾河才是遥远的,再看看那淮河中流以北被金人占领的广大区域,更有远在天涯之感,表现了对南宋王朝放弃大好河山卖国行径的不满p第二首:南北两岸的船只各自行驶,淮河的波痕虽然南北相接,但终不能相同。

只有鸥鹭之类的水鸟不受拘管,可以南来北往自在地飞翔暗喻国家破碎,两岸人民不能自由往来,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表达对南北阻隔、国土沦丧的沉痛之情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11p二是反映农事如插秧歌、竹枝词等插秧歌写得尤为生动:p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p他对农民的痛苦生活也表示同情如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对田父那种无立锥之地、无充饥之食的处境,表示深切同情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12p三是写景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描写西湖夏天六月的美丽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虽为送友人而作,诗中并没有一字言及送别,只是写景,描绘西湖中的荷花,但却给我们创造了不尽的美感p过松源晨炊漆公店:p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p山行感受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又写得幽默诙谐,余味无穷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14p二、范成大与田园诗p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宋孝宗乾道四年,孝宗为索取河南“陵寝”地,范成大奉命以资政大学士的官衔出使金国他不辱使命,在金主面前能“词气慷慨”,“全节而归”,保持了民族气节,维护了南宋的尊严,为朝野所称道晚年归隐石湖,著有石湖集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15p范成大诗可以分三类:p一、爱国主义诗篇p以出使金国时所作的72首七绝为代表如州桥、清远店:p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p女僮流汗逐毡軿,云在淮乡有父兄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16p第一首是作者出使金国,过汴京时所作州桥,正名为“天汉桥”,在汴京宫城东南,建筑在汴河之上诗通过在州桥的所见所闻的描写,抒发了国土沦丧、黍离之悲的沉痛感情,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渴望南北统一、收复国家疆土的愿望p后一首诗写了沦陷区人民惨遭迫害、凌辱的悲惨生活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在诗歌创作中,把收复国土和人民被奴役一起提出,从而在客观效果上能够更加深刻地谴责统治阶级的昏庸误国,因而也就更能够深刻地表达作者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第二节 杨万里、范成大和朱熹17p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p催租行:选取了官府爪牙里正勒索农民的典型事件,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诗中用“我亦来营醉归耳”,勾画出里正的丑恶嘴脸p后催租行:农民为租税所苦,被迫卖儿卖女:p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