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基知识高分必看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2MB
约342页
文档ID:59394174
公基知识高分必看_第1页
1/342

第 1 页 共 341 页 公基高分笔记公基高分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概论…………………………………………………………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试分析………………………………………………………………………………6 考点精讲………………………………………………………………………………6 难点分析………………………………………………………………………………16 真题回顾………………………………………………………………………………17 模拟练习………………………………………………………………………………19 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试分析………………………………………………………………………………35 考点精讲………………………………………………………………………………35 真题回顾………………………………………………………………………………40 模拟练习………………………………………………………………………………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试分析………………………………………………………………………………48 考点精讲………………………………………………………………………………48 真题回顾………………………………………………………………………………57 模拟练习………………………………………………………………………………58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公共行政………………………………………………………………………………65 公共服务………………………………………………………………………………84 公共政策………………………………………………………………………………8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道德概述………………………………………………………………………………9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9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内涵………………………………………………96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96 法律知识法律知识 法学基础理论…………………………………………………………………………108 宪法部分………………………………………………………………………………111 刑法部分………………………………………………………………………………134 民法部分………………………………………………………………………………151 商法部分………………………………………………………………………………190 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部分……………………………………………………………206 经济法部分……………………………………………………………………………257 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部分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部分 语文基础知识…………………………………………………………………………288 公文写作部分…………………………………………………………………………289 公文处理………………………………………………………………………………290 经济知识与科技知识经济知识与科技知识 第 2 页 共 341 页 微观经济………………………………………………………………………………315 宏观经济………………………………………………………………………………316 国际经济………………………………………………………………………………318 金融经济………………………………………………………………………………320 产业经济………………………………………………………………………………321 科技知识………………………………………………………………………………329 时事政治时事政治 时政概述………………………………………………………………………………343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 (代 序) 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 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庞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 内把所有的内容都详细看一遍是很不现实的,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也是很不科学的。

从近几年的公共基础科目考试命题的特点来看,公基考题越来越灵活,考查方式也日趋 多样化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快速掌握指定考点、有效提高应试成绩是每个考生颇为 关注的问题,这里涉及到复习备考的方法和技巧问题 精于精于阅读阅读,把厚,把厚书变为书变为薄薄书书 “读薄”的目标是将百万计的文字读成十万计的文字,把 零散的知识点读成网状知识图,对每个部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做到了然于胸,准确定 位 “读薄”的方法是“一纲五点”——“一纲”即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梳理;“五点”是指紧 抓常见考点、高频考点、新增考点、易错考点和热门考点 善于思考,把他有善于思考,把他有变为变为已有已有在“读薄”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思考,融会贯通,把“他 有”真正变为“已有”,真正达到“读懂”的目的公共基础知识不仅仅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广大 考生要勤于思考,深入领会,通过复习备考,进一步掌握作为一个公务员应具有的必备 知识 勤于勤于练习练习,把理,把理论变为论变为考分对于考生而言,掌握相关知识十分重要,但获得考试高 分更为关键因此,复习备考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书“读透”,把理论转化为高分。

把书“读 透”最管用的方法是潜心研究历年真题,洞察命题规律,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练习, 这样才能将重要考点牢牢掌握,有效提高考试分数 本公基笔记就是立足上述指导思想,秉持“奉献实用精品、搭建成功阶梯”的专业精 神,为广大考生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该书适用公务员招录考试、事业单位招考、军转干 考试、大学生村官考录以及其他各类选拔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复习备考 本书虽经长期打造、精心准备,但仍有可能存在疏漏的地方,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第 3 页 共 341 页 目目 录录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 6 毛泽东思想概论35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848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656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9393 法律知识107107 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部分288288 经济知识与科技知识315315 时事政治343343 历史知识353353 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概论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概论 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备考,重点要从以下三方面把握 一、公基考什么? 关于公基科目的考察要求: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 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第 4 页 共 341 页 具体考试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 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 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 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 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 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 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二、公基怎么考? 公基怎么考实际上是考试题型的问题。

综合各省市的题型来看一般包括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纠错题、简答题、论述题、实务题、作文题、案例分析题、综 合分析题、材料处理题等具体题型可参考招考大纲及本地的历年真题 三、公基如何复习备考? 综合各地的真题来看(因部分章节考点交差融合现象较为明显,故有些分值很难机 械划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考点的主次:法律、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经济与科技、 时政、职业道德、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哲、毛概、历史等建议大 家按考点的侧重,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备考建议 1、根据报考类别潜心研究历年真题,掌握命题规律和高频考点,并进行系统复习 2、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重要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 3、注重平时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5 页 共 341 页 马克思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义哲学原理 【【考试分析考试分析】】 本部分的考点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 主义从历年真题来看分值一般在 2-4 分,常见考察形式是重要考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哲学原理分析有关问题,故复习时务必在记忆的的基础上学会理解运用。

【【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 2 个核心:个核心:物物质质、意、意识识 物物质质(客(客观实观实在性)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意识识(反映性)(反映性) 1、 、 (起源)意(起源)意识识与人与人脑脑:意:意识识是人是人脑脑的机能,人的机能,人脑脑是意是意识识的物的物质质器官 2、 、 (本(本质质)意)意识识与客与客观观存在: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 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 形式的统一 2 大原理:大原理:唯物主唯物主义义一元一元论论(世界物(世界物质统质统一性原理)、物一性原理)、物质质和意和意识辩证识辩证关系原理关系原理 唯物主唯物主义义一元一元论论(世界物(世界物质统质统一性原理)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 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物质质和意和意识辩证识辩证关系原理(意关系原理(意识对识对物物质质的依的依赖赖性原理、意性原理、意识识能能动动性原理)性原理) 1、意、意识对识对物物质质的依的依赖赖性原理,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 理 2、意、意识识的能的能动动作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 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三方面表现①认识世界; 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二、辩证法(2 2 个核心、个核心、3 3 大规律、大规律、4 4 对范畴)对范畴) 2 个核心:个核心:联联系、系、发发展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就是关系普遍联系和永恒发 展的学说 联联系(客系(客观观性、普遍性、多性、普遍性、多样样性)性) 1、 (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第 6 页 共 341 页 2、 (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 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