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件.doc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02KB
约9页
文档ID:401519502
六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件.doc_第1页
1/9

人物简介 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七年,闻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合谋欲立福王,送之至仪真,遂立福王于南京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受马士英排挤,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兵至,可法传檄各镇,无一至者,亲守西门险要城破,自刎不死,被执,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岭人称史阁部,谥忠靖清乾隆追谥忠正有《史忠正公集》 作者简介 ?白桦,剧作家、诗人原名陈佑华,1930年生,河南信阳人十六岁在信阳师范读书时开始文艺创作,在《豫南日报》和《中州日报》上发表一些诗歌、散文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宣传员、俱乐部主任等职后随军渡江,进军大西南1951年开始小说、诗歌、散文、电影剧本等业余创作1952年任昆明军区创作组组长1955年调总政治部,任创作室创作员1961年至1964年在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作编剧,而后调武汉军区话剧团任编剧,再后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工作。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新字词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抵达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元朝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向他劝降,都被拒绝他身在狱中,但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又在狱中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物,以明自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年四十七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彻了历史的乾坤。

天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回到那民族危亡的时刻,感受他们的气概 读标准音: 寡廉鲜(xiǎn)耻 纵情逸(yì)乐 高官厚禄(lù) 拜谒(yè) 崇(chóng)敬 虬(qiú)枝 峥嵘(zhēng róng) 捐(juān)躯 昏庸(yōng) 殉(xùn)自刎(wěn) 尸骸(hái) 飨(xiǎng)楹(yíng) 酷(kù)爱 召(zhào)集 瞻(zhān)仰 体恤(xù) 戕(qiāng)害 伫(zhù)立 怂恿(sǒng yǒng) 生词解析: 1.酷爱:十分喜爱2.拜谒:拜访、拜见3.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4.尸骸:尸骨5.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6.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7.戕害:杀害、残害 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主题: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风雨中依然清香如故的不屈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明朝的遗臣的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民族危亡之时英雄们的崇高气概。

合作学习(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第2-6自然段,详细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共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2.感情线索: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探究学习:   文章的结尾“梅香”的含义?(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回顾反思: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同学们结合历史讲,具有“梅香”品格的英雄的事迹 知识链接,拓展提升 梅香正浓 白桦 我自幼酷爱诵读中华民族英烈们所给我们遗留的诗文,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夏完淳、秋瑾……也酷爱诵读他们的同代人或后人关于他们的记述只要有可能,我都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墓地和留有他们血迹及深深脚印的土地。

我以为和他们相关连的风物倍加亲切,虽然每一次都有一种悲愤苍凉的思绪久久不能释然,我还是要去寻觅、登临,并感念他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概   人,知炎凉、知利害,易;知耻,却难;知耻而后洁身至死,更难我想在这里披露一件我9岁时遇到的一件事我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就是京剧里的宋士杰住的那个信阳州,他的小旅店开在西门之外,我家住天西门之内1939年,苦难中原已经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一年一个深秋的傍晚,一小队日本宪兵牵着一个浑身血污的年轻抗日志士,押往西门外的乱尸岗,那里是历朝历代行刑杀人的屠场一群无知的顽童(其中也有成人)呼啸着尾随在这些刽子手的背后去看热闹,我被这股愚味、无聊和癫狂的冲动所吸引,被卷进他们的行列刚刚走到西邻豆腐坊王大娘的门前,我的胳膊突然被一只非常强有力的手抓住,一把就将我从那群人中间拉了出来,我差一点被摔倒在臭水沟里抬头一看,是王大娘她怒不可遏地问我:“你去哪儿?……你起什么哄?你爹被他们活埋才几天?……你!怎么能这样……”她的话如同当顶霹雳,使我在一陈颤栗之后失去了知觉在以后的很长一个时期,我都不敢在街坊邻居们面前抬头,我开始知耻了每当我在多乖命运的途中走近污秽泥潭的时候,那位可敬而严厉的王大娘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并及时伸出有力的手把我牢牢抓住。

今年我才有机会访问苏北文化名城扬州,5月的最后一个上午,当我登上扬州广储门外的梅花岭,站在高大的银杏树下,立即想起我曾熟读过的两篇散文一篇是清桐城学派的创始人方苞写的《左忠毅公逸事》;一篇是清乾隆年间因文字狱治罪幸而免死的学者全祖望写的《梅花岭记》前者并未直接记述史可法,写的是史可法的宗师、明末东林党人左光斗文章以左光斗“视学京畿”起笔,描写他在风雪古寺之中偶见一书生伏卧案头,他读了书生刚刚写就的文稿,立即脱下自己的貂裘盖在书生身上,并为他关上门户和尚告知他:那书生名叫史可法不久,左光斗主试,当他听到门史唱出史可法的名字的时候,“瞿然注视”,当即“面署第一”在史可法拜见左夫人的时候,左光斗说:“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文章紧接着就写到左光斗被阉党陷入牢狱,史可法朝夕在狱外无门可入当他听说左光斗受了炮烙之刑,命在旦夕,立即筹了50两黄金,“涕泣谋于禁卒”,禁卒受到感动,让史可法化装为掏粪者进入牢房,史可法跪着抱住已经血肉模糊、不成人形的在光斗呜咽不止左光斗听出了他的声音,奋臂用手拨开自己溃烂的眼皮,怒目注视史可法,喝斥他速去:“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持者!”史可法才“不敢发声”,悄然退出。

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向人叙及此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应该说,从那时起,铁石肺肝的左光斗也铸造了史可法顺治2年酉4月,江都(即扬州)围急,督师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这是全祖望《梅花岭记》一开始的两句话史可法召集众将表明自己将“与城为殉”的决心,他希望有一个人在最后帮助他完成大节副奖史德威“慨然任之”,史可法当即认为义子25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终于为清兵俘获,史可法“大骂而死”前一篇文章写史可法未敢昧大义而轻生,后一篇文章写史可法未敢昧大义而惧死 南明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受命于危亡之秋,内忧外患,情势正如“史公墓”前抱楹联的上联所述:“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当时福王朱由崧昏聩荒淫,权奸马士英、阮大铖等把持朝政,大将左良玉病死于军中,其子左梦庚兵败降清清兵大军压境,各镇兵马又不听史可法的调度,困守孤城,清兵破扬州后屠城10日,尸山血海风雪寺中苦读的史可法所以能成就为永垂不朽的史可法,难道和不成人形、血肉模糊的左光斗的厉声喝斥没有关系么?!史书里写道:史可法每上书福王论及国事,必再三朗读草稿,涕泪满面,部将与士兵均为之动容。

  这就是为什么扬州城破之后,全军将十无一降敌的重要原因史可法的精神光焰烛照孤城扬州,并点燃了每一个军民胸中的正气 史可法生前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但史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因而生出许多“史可法未死”的传说和众多冒史可法之名起兵抗清的事来全祖望接着写了一段明末第一号大汉奸洪承畴与被俘的吴中义军首领孙光奎的对话洪问孙:“你在军中,知不知道史可法是果真死了?还是活着?”孙反问他:“你从北地来,知不知道在松山殉难的洪承畴是果真死了?还是活着?”洪承畴狼狈不堪,急令斩杀孙兆奎全祖望感叹说:“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   左光斗之前,中华先烈灿若繁星;左光斗之后有史可法,史可法之后,有孙兆奎,有夏允彝父子,有秋瑾、李大钊、方志敏……依然是群星璀璨   史可法墓前的飨堂上有一幅当代人撰写的七言楹联,使我吟哦良久:“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红梅如血泪,明月是冰心二分明月”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以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有史可法坐像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似在审视我,使得我顿时由伤感而肃然。

一位中年女解说员走过来,主动向我介绍史可法的生平事迹,虽然这些解说词她讲述过何止千百遍,但依然声情并茂,激情溢于言表馆长走进来对她说:“你不要给白先生讲解了,他不需要你讲解其实不然,我很想听她讲下去,虽然她讲的一切我都知道于是,她递给我一本简陋的中学生练习簿,要我留几个字,我有些踌躇翻开练习簿,看见已有许多景仰者的留言,其中甚至有几位大名鼎鼎的将军和文化人思索再三,只好恭恭敬敬在练习簿上写下这样几句发片肺腑的感慨:“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另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色厉内荏,寡廉鲜耻,戕害同胞,践踏故土,只求一时富贵权柄,置世世代代之唾骂于不顾每念至此,感慨系之,不能自己……”伫立梅花岭下,依依不忍即去,虽非梅花开放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于浓郁的梅香之中…… 比较原文和课文,简要谈自己的感受 * 1955年开始出版诗作,有短诗集《金沙江的怀念》《热芭人之歌》《晚歌与欢歌》,长诗《鹰群》、《孔雀》建国初开始剧本创作,有话剧《像他那样生活》、小歌剧《小磨飞转》和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等小说有《边疆的声音》和《猎人的姑娘》。

新时期重返文坛后,作家于1977年首先写出话剧《曙光》,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贺龙的业绩,接着又写出《阳光,谁也不敢垄断》、《春潮在望》等诗作此后又写出话剧《红杜鹃、紫杜鹃》、《吴王金戈越王剑》,后者在戏剧界曾引起争论还创作了电影文学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