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姜夔扬州慢》注释、翻译、赏析《姜夔扬州慢》解释、翻译、赏析 姜夔 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导读】 姜夔(约1155—1227),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屡试不第,漂泊四方,以布衣终精通音律,善自度曲词作音调谐婉,语言精美,清妙秀远他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词人,其作品对后世词人均深有影响有《白石道人歌曲》留世 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侵扰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诗人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残破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反映了南宋时人民遭受的战争灾难 “扬州慢”为姜夔自制曲词 【原词】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①,竹西佳处②,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③,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⑤,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⑥,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⑦,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⑧,年年知为谁生 【解释】 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⑤杜郎:指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⑥青楼梦:杜牧《遣怀》一诗中的句子,“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个美人吹箫于此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长着红芍药花 【译诗】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一天,我从扬州经过这时刚刚雪后初晴,放眼望去,四处全是青青的荠草和麦苗扬州城内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
淮南这一带非常著名的都城, 竹西亭是它最佳的风景名胜 我在这里解下马鞍稍事休息, 开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行程 经过那春风十里的繁华扬州, 满眼是青青的荠麦让人心冷 自从金兵劫城之后直到今天, 废池乔木还控诉着那场战争 暮色越来越近天气越来越凉, 凄清的号角回荡在整座空城 当年杜牧的扬州诗令人感奋, 而若他来重游定会惊奇万分 纵然他用词的技艺超群出众, 有写出青楼梦好的赋诗才能 但如面对着这样荒凉的景象, 也难表达对扬州的一往情深 二十四桥仍横卧在瘦西湖上, 碧波映照冷月四周寂静无声 看桥边芍药花开得多么红艳, 年复一年开放不知它为谁生?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因作这首词以寄托对昔日繁华扬州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南宋著名诗人萧德藻(号千岩老人,其侄女为词之妻)认为这首词中有《诗经·王风·黍离》的悲怆之情。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心理感受开头几句写扬州是淮河东路著名的都城,城东禅智寺旁的竹西亭是扬州最美好的去处词人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这是远行中开始的一段路程接下来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经过昔日扬州处处亭台的十里长街,如今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景象无比萧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几句写历史: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进犯长江回去以后,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苑和古树,似乎还在控诉着那两次残暴的战争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词的下片抒情,运用典故,伤今怀古,抒发感慨,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反衬出“难赋”之苦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描写凄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二十四桥下江中波涛激荡,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特写镜头,是历来人们所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句向芍药花发问,表达词人的强烈感受,把悲怆的心情抒发到极致 全词用语凝练精警,诗意含蓄,即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做到浑然一体,不留斧凿痕迹既揭示了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一隅有所谴责,是一首深刻反映现实、表现“黍离之悲”的经典作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