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性分析以马鞍山市第八中学近二十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范例,并结合部分名师成长经历研究发现,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读书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教师成长期(一)第一轮(任职1-3年),教学新手(年龄22-24岁)新教师目标:1.3个月适应期 适应2.2-3年学习期 合格新教师要求:1.读懂教材、教参,了解学生;2.参加教研活动,及时记录,勤于反思;参加课题研究;3.第2-3年承担校级公开课;4.编写单元测试卷;5.阅读教学类文章,撰写教学叙事;6.及早拜师学艺;7.担任班主任工作成功案例:略读书要求:入门从初登讲台到基本合格,新教师一般需要一轮3年时间的磨练作为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有着很大的距离初登讲台,尽快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二是由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这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的教学适应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跨过了这一步,就有了好的开端其实这3个月的适应是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的关键期教育首先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需要转化要尽快站住“讲台”,新教师需要及时拜师学艺,少走弯路,其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需要读懂教材和教参,学习一些优秀教案;阅读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教育类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与参考》(“授业 设计”栏)、《语文教学之友》等。
一个学期下来,也许是一个学年下来,新教师逐渐跟上同事的教学节奏,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一轮三年下来,才有了完成的教学经历,对于教材、学生,乃至教学内容基本有了完整的了解此时,完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作为教学新手,基本合格,站住“讲台”这一阶段的青年教师其基本需要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安全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他们希望社会的认同,职业的稳定,归属于学校的集体,成为合格教师二、教师成长期(二)第二轮(任职4-6年),教学好手(年龄25-27岁)教师目标:称职教师要求:1.主动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区(县)、市级公开课;2.参加校、区级教学比赛,并获得二等奖及以上;3.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成为课题组主要成员;4.参与收集、编写教学资料;编写学段(阶段性)测试卷,研究中(高)考;5.阅读教育文章,撰写教育论文,并有论文获奖(发表);6.继续拜师学艺;7.承担班主任工作(女教师生育期除外)成功案例:略读书要求:入格从合格教师到称职教师,需要熟读教材和教参,熟读一些优秀教案;阅读教育类杂志,如《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教学又是一门艺术读书拿来主义,教案为我所用读书之余,开始阅读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阅读新课程标准,研读考试纲要,研究中(高)考历经三年一轮的教学实践,教师对教材、教学以及教学对象学生有了完整的认识第二轮(4-6年)期间,青年教师能初步理解教学的重难点,逐渐掌握了教学、教育规律,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并有精力、有意识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力求因材(教材)施教、因才(学生)施教从站住讲台到站稳讲台,6年两轮磨练,基本上能胜任教学工作,完成教师专业成长的成长期,是教师职业生涯初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读书,读书,再读书!以书为伴,以书为乐在书中与大家对话,与同行对话,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智慧,深邃思想,涵养性情读书,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终身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