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0MB
约8页
文档ID:459074629
试论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_第1页
1/8

《试论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水平的培养》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存有的问题,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误区 学习策略 阅读水平 学习技能 阅读研究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而大量阅读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展开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语言信息,掌握相对应的语言知识,最大限度地促动他们语言的发展,进而形成综合语言使用水平,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水平为“掌握知识的技能”作为英语教学者,学生阅读水平的培养不容忽视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儿童已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学习策略,但还不善于有效地使用这些策略来改善学习效果那么,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养成阅读习惯,使他们形成和使用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基于以上思考,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本文试从如下几方面作些粗浅的探索一、当前阅读教学存有的误区当前,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比较低效,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升。

究其原因,其一是理解不足有的教师片面理解阅读教学,认为阅读=阅读理解只要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内容后,能根据材料内容答对几道选择题或判断题就行实际上,这样仅仅停留在对材料内容的表面理解,缺少了语言实践活动;其二是教法不当在阅读课上,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过多注重语篇中出现的新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为每个新词汇精心创设语境,用各种方式操练新词汇,划词组、讲语言点、解释意思,对材料内容肢解过度,忽视对语篇的整体掌握这不但占用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且学生的学习情趣也淡化了这样,看似为学生的篇章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而实际上此时的语篇教学成了新知识点教学后的复习,阅读材料本身成了词汇、句型学习的补充材料,因而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所学语篇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则以语篇教学为主,误以为只要让学生“整体”学习和理解所学语言材料,学生就自然习得篇章中的语言知识,因而没有对语篇中的单词、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点加以讲解和操练,导致学生对学过的语言材料仍然感到生词连篇、难句堆积、语法生疏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课低效的问题,就必须优化阅读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二、传授学习策略,培养阅读水平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材料在长度上逐渐增加,涉及的词汇、句型、语法以及文化等内容更为丰富,因而阅读教学承载的内涵也更深、更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出具体任务,确定每一个教学阶段的阅读目的,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以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现以《PEP小学英语》Book 8 Unit 3 Last weekend Part B Let’s read 部分为例,作者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浏览全文——了解大意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作者提出一个指导性问题:How did Zhang Peng feel today?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于是,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很快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作答:Today was a fun day. 2.进入详读——找出难点承接上一环节,我提问:Then how funny today?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mark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学生详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或句子,这也是渗透学习策略的一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通过上下文理解与推测不懂的内容。

3.上下联系——解决难点在阅读时根据阅读材料的上下文和情景去推测、理解生词的含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技能,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提升阅读速度,另一方面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会文章的内在含义,体验阅读的乐趣例如本文的第二段:Then I went to a park by bike. I flew kites. It was a windy day. Suddenly my kite flew into the lake. 作者引导学生联系该词前后句子,结合与该段内容相对应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作者用紧张的语气读出该词,学生很快就能领会其意思,即:“忽然,突然”,领悟该词在情景中的运用——表明情况的突变例如本文的第三段:A dog saw the kite. He jumped into the lake and swam to it. Five minutes later, he returned the kite to me. I was very grateful to him.其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于是笔者逐个排除难点首先,笔者联系实际举了两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later” 一词。

此时,我故意看了一下手表,根据当时上课的时间,说: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later”? Listen! Twenty minutes later, class will be over. And one year later, you will b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理解其意思,而且能进行同义转换:“five minutes later”means “after five minutes”.之后,又引导学生回到课文情景,说:“The dog caught the kite. Then he returned the kite to Zhang Peng.”并伴动作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理解句子,引导学生用英语解释其意思:The dog gave the kite back to Zhang Peng. 即:return…to… = give…back to…“词汇替代”不仅能将新知识顺利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使语言更丰富最后, 笔者因势利导:“The dog helped Zhang Peng, so Zhang Peng was grateful to the dog. Then what should Zhang Peng say to the dog?(通过此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真的理解be grateful to的意思.)”学生说:“Zhang Peng should say,‘Thank you!’”可见,这样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点,而且能够拓展运用语言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细读赏析——整体理解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引导学生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首先,运用听力与阅读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短文笔者用Flash播放课文,让学生边看视频边模仿朗读,从而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理解;然后让他们进行自我朗读、小组朗读等,以达到操练和巩固语言的目的;之后,在学生细读全文之后,完成课后练习:①Finish the sentences.(三道填空题分别概括了短文三段话的内容)②Number the sentences.(根据全文情节发展给句子排序)最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过去时的动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描述一件过去的事情,动词必须采用过去式通过这样检测学生对篇章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梳理文章脉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进而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从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5.拓展阅读——巩固提高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笔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一步深入探询:Do you like this dog? Why? 学生思考后回答:Yes, because it’s smart/helpful. 笔者表示赞同,然后用幻灯片展示了汶川大地震后,搜救犬在废墟搜寻存活生命的图片。

此时学生们注目凝视,学生深刻地感受到:Dogs are really helpful. They are our friends. We should love animals.这是一次完美的思想升华之后,让学生根据提炼的关键词口头复述短文,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到班上展示此时,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后给予点评,相互促进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使阅读的过程成为一个合作、互动和创新的过程最后让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对这篇短文进行改写,既巩固了文章内容,又发展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想“说”得好,就需要更深入地“读”如果不认真地读,就说不出来或说不好;不细心地揣摩(读)短文,就不能很好地借鉴短文的写法总之,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四种训练的紧密结合,而通过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又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三、延伸阅读空间,提高学习技能新课标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依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提供或指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读物只有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知识面得到拓展,阅读速度得到提高,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在实践中,笔者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阅读的需要与动机,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1.笔者给学生推荐难度适中的优秀英语读物给学生阅读,如:《小学英语阅读训练80篇》、《阅读先锋》等,里面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有故事、歌谣、日记、信件等;鼓励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并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要求学生每个星期阅读一篇以上的文章,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摘抄下来形成英语读书笔记,并设计情景图作为装饰,让学生由衷地体会阅读的乐趣 2.每周固定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交流课,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互相交流,共同切磋,分享阅读的快乐每节课笔者安排两个环节:(1)阅读比赛学生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阅读材料到讲台上朗读,其他学生听后根据该生阅读材料准备情况、朗读的流利程度,以及语音、语调和语感的发挥情况进行评价,评选出三名“阅读能手”2)提问比赛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有效提问的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将 “阅读能手”的阅读材料用投影展示,学生针对阅读材料内容先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提问笔者将学生所提的问题板书,接着引导学生看看哪个同学提的问题最有效,最能围绕全文的中心内容或主要信息进行提问,则授予“提问高手”的称号。

笔者想:只有潜心读书,深入思考,才能抓住关键信息,问题才能提得好;反之,要想提出的问题有深度,就得将内容读得透彻活动结束后,笔者将当选同学的相片及其阅读材料展示在班上的英语阅读专栏上让这块平台成为学生展示自己英语学习风采和获得成就感的乐园四、深化阅读研究,激扬阅读情怀《教育技术参考手册》一书中说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来完成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而大量的阅读的是进行研究的必要手段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