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被人遗忘的卢象升参考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KB
约7页
文档ID:531261838
被人遗忘的卢象升参考_第1页
1/7

被人遗忘的卢象升     (1600~1639) 中国明朝将领字建斗,别号九台,宜兴(今属江苏)人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射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北京),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六年起,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直至九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练兵御清十一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攻,卢象升主张坚决抵御,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卢象升屡战失利但他誓死决战,激励将士奋杀 是年十二月(1639年1月)在巨鹿(今属河北)同清军激战时阵亡后追赠兵部尚书,谥忠肃有《卢忠肃公集》生平   万历二十八(1600)年,卢象升出生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射,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明史载:“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黄裳一九八六年的宜兴游记说他看到过卢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练功刀,铁锈斑斓,通体作古铜色    天启二年,卢象升举进士,授户部主事。

其后卢象升历员外郎,又升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开始受到流寇的影响所谓流寇,是无一定的根据地的流窜到那里就裹胁到那里的农民起义军流寇在崇祯元年在陕西的出产,是明朝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崩溃陕省由于多年用兵,边兵云集,赤字严重   崇祯元年,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而张溥在江南联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遥执朝政”这一年陕西连旱,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伙同杨六郎、不沾泥等人在陕西府谷等地聚集饥民,劫夺富户的粮食,又与官军对抗,全陕响应明末陕西大旱,边军还云集在陕省,明廷的财政又已经破产,无力赈灾,普通农民和边兵无法活下去,只有造反一条路    崇祯元年王嘉胤起义后,高迎祥也在安塞起义,自号闯王其后陕西各地纷纷有人跟进,饥民、边军和驿卒的暴动,几乎遍及了陕西各地当官的敷衍了事,以为拖过了就行了当是时,承平久,卒被兵,人无固志大吏恶闻贼,曰:‘此饥氓,徐自定耳’”(《明史杨鹤传》)事实上他们也无能为力,陕西多年灾害,地方上一片萧条,武备松弛,“八郡县无守备”《明史赵彦传》)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

袁崇焕赴京师救援,在北京广渠门外与后金军交锋,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这就是“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小小的功劳,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这是他带兵的起始,明史载:“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崇祯二年后金的入侵,对于明王朝是致命的随后就是李自成起义,第二年九月,张献忠在延安肤施聚集十八寨农民起义,自号八大王 崇祯二年总督武之望战死,左副都御史杨鹤升任兵部右侍郎,代替武之望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启用杨鹤的原因也很好笑,乃是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愿意去的,杨鹤素来有名望,出头的椽子先烂,他被众人推出来去剿匪杨鹤不懂军事,他采用了招安的方法,他也是真心诚意去招抚乱民的,但当时陕西的乱子实在太大,一时也捂不住 崇祯四年九月,言官攻击杨鹤招抚不力,杨鹤被逮捕入狱代替杨鹤任陕西总督的是洪承畴,洪的手下骁勇善战,起义军在陕西难以立足,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洪承畴随即兼管山西河南军务,义军又只得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略顺德、真定间,大名道卢象升力战却贼。

《明史李自成传》)卢象升这次遭遇的应该是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    《卢象升传》的记载比较详细:“(崇祯)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龙冈,又破之武安连斩贼魁十一人,歼其党,收还男女二万三郡之民,安堵者数岁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卢象升和起义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就表现的极其勇猛,这是他迥异于其他带兵文官的地方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这是可以和“曾剃刀”相媲美的绰号了但在卢象升的一封家书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数万矣西山一带,布满山谷,沙河、临洺、邯郸亦时时被其焚略初八日,亲率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黄寺安抚,先遇马贼数十,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将士恐惧之甚,咸思散逃立斩一人,狥于辕门身自督战,斩贼首十四级,射打死伤贼百余人,我兵亦伤十三人,此可谓全胜,已经具题矣《卢象升疏牍》卷十二)   在明末,卢象升是以善治军而著名的,但他自练的兵头次上战场,全无用处,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溃败了。

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是好的,更厉害的是屠杀平民来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尸体充作砍杀的流寇当时有一人,会把女子的尸体修饰成男子尸体的样子,结果被官军们当成大爷来供奉,这可算明末整体道德沦丧之一例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这在以后的战斗中表现的更明显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义军的作战特色,“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流寇战术来去如风,要作到知彼,谈何容易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而卢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战    崇祯六年底,义军主力在渑池县境内南渡黄河,史称“渑池渡”,自此义军扩散到河南、湖广、南直隶、四川等地崇祯七年,马回回、过天星、满天星等人洗劫了湖北的郧阳六县,西入四川,攻破川东重镇夔州,天下震动朝廷急调已升任右佥都御史的卢象升抚治郧阳此时马回回等人返回湖广,在郧阳的黄龙滩和卢象升激战明史载:“时蜀寇返楚者驻郧之黄龙滩,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分道夹击,自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诸处,连战皆捷,斩馘五千六百有奇,汉南寇几尽当时聚集在郧阳附近的各方义军达到四十多万,卢象升的处境非常艰难,他的悍勇又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深山绝谷中日夜追敌。

在给外舅王带溪的几封信中,他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不料一至郧阳,千难万苦......日在深山绝谷之中,千里无人之地,与士卒仆夫起居或皇天相佑,数十万流寇雾灭烟消他当时只能祈祷老天保佑,但最终居然成功了郧事之难、之苦,海内所无两月来督剿流寇,九战皆捷,斩首万余,地方已敉平矣所难者收拾破残,图维善后耳《卢象升疏牍》卷十二)安抚地方,收拾残局,也是他的长处崇祯八年,义军的战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洪承畴在这一年的奏疏里说:“先时贼避兵逃窜,今则迎兵对敌,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则剿杀之难也贼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官兵马三步七,则追逐之难也《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八)这年的正月,义军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聚会,推高迎祥为盟主洪承畴试图围堵,但没有成功义军横扫中原,转战千里,正月十五日,攻克凤阳,焚毁了朱明的老家祖坟崇祯八年五月,卢象升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六月,洪承畴最得力的部下曹文诏战败自杀曹文诏是当时明军第一悍将,他死后,洪承畴的围剿计划完全失败八月,明廷任命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西北的剿匪由洪承畴负责,东南的则由卢象升负责此时义军主力在中原活动,卢象升担负起剿匪的主要职责不久卢象升兼总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便宜行事。

   崇祯八年十一月,闯王、扫地王、闯塌王、整齐王等攻打汝州和洛阳卢象升昼夜兼程驰援,先在汝州击败了整齐王,整齐王随即和闯王等汇合围攻洛阳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象升督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击高迎祥于城西,用强弩射杀贼千余人迎祥、李自成走,陷光州,象升复大破之确山闯王等人惨败后只得往东南行进,入南直隶,又一次逼近朱家的老巢凤阳卢象升在后紧追不舍,先一步到达凤阳,于崇祯九年正月在凤阳大会诸将这时,闯王、闯塌王、八大王、摇天动等七家义军数十万人疾攻滁州,卢象升率领总兵祖宽的关宁铁骑驰援,闯王措手不及,“贼连营俱溃,逐北五十里,朱龙桥至关山,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闯王等人的残部不得不退回河南,在朱仙镇又被紧追的卢象升大败,只能向裕州、南阳一带奔窜二月,“象升合宽、大乐、岱兵大破之七顶山,歼自成精骑殆尽这时义军消耗很大,对于明军而言,剿匪形势极其乐观卢象升)遣使告湖广巡抚王梦尹、郧阳抚治宋祖舜曰:‘贼疲矣,东西邀击,前阻汉江,可一战歼也’两人竟不能御三月,闯王率领闯塌天、蝎子块等九家义军的残部南渡汉水,经郧阳至兴安返回陕西七月,起义军的总盟主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俘虏,送京后遭凌迟处死。

   崇祯九年七月,清军经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区,京师告急,明廷诏令卢象升保卫京城,再赐尚方剑起义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象升)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明史卢象升传》)    崇祯九年满清入侵的领兵官是阿济格和阿巴泰,八旗兵共十万将京师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获人蓄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卢象升进京时清军已经撤离他们将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奏着盛乐如同凯旋,还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明朝的官兵却很有礼貌,跟在后面目送清军满载着子女金帛退出关外九月二十二日,朝廷任命卢象升为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卢象升要求陛辞,和崇祯面谈治理国家的策略,没有获得同意    这个时期的卢象升是非常寂寞与痛苦的他在给他外舅的信中写道:“甥以孑然一身,独处大风波患难之中,万死一生,为朝廷受任讨贼之事海内竟无一人同心应手者,唯见虚谈横议之徒,坐啸画诺之辈,望恩修怨,挟忿忌功,胸鲜隙明,喙长三尺,动辄含沙而射,不杀不休若非圣天子明察贤奸,任人不贰,则甥已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矣他的寂寞,在于找不到同心之人岳武穆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那时候恰好是满天下文官爱钱,武将怕死。

坐在office里看文件批条子的衮衮诸公们,又一个个嘴有三尺长,对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他诽谤不断,恨不得将他杀死他在几年间由区区一个知府升至总理中原军务,感激的大概还是崇祯对他的信任《明史》引用了他的一条奏章:“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臣与督臣,有剿法无堵法,有战法无守法两军对垒,需要随机应变,象他这样喜爱野战的人,正如岳武穆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廷臣言官们偏偏要妄加言论,他不得不表示愤怒他在《剿寇第一要策疏》中对义军越剿越多的事实作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民从贼,多起于饥寒;兵从贼,多缘于缺饷军民的暴动,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剿匪的根本,还在于要让民众可以有活路他的《靖寇绥民八则》为:“酌缓征之宜以延民命,勤修废之役以奠民居,通山泽之利以济民穷,戢刁告之风以降民害,禁差拘之拢以安民生,广招垦之术以裕民养,恤行户之苦以资民用,严驿递之归以苏民困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屡次发牢骚,“边地风尘,消磨气体,岂人而铁石乎?”只有江南家乡的美景,值得怀念,“塞北江南,梦思耿耿,故园松竹,相见何期?玉关人徒增怅耳他一再想念江南多病的老母,但“边事大坏,某素奉教于长者,不敢不尽心为之。

   当时东北关外的大凌河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则形同虚设在他的努力下,形势渐渐好转第二年,军区屯田的粮食大丰收,崇祯谕令九边皆要学习宣大军区的榜样    考察卢象升和崇祯的关系,是一件有趣的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