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教学:《三字经》及《弟子规》教案全套《三字经》教案(1)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教学内容: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 原文: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会读、会背这两句三字经 2、使学生理解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苏询故事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询是谁?(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有关他的故事呢? 3、好的现在老师给你们讲讲《苏询苦读》这个故事放苏询故事磁带 苏询,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询年轻时并不好好读书,而是糊里糊涂地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学习。
学了一年多,就去考进士,茂才,结果都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询的书房里冒出了黑烟,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走进去一看,只见苏询正把一摞摞文稿往火炉里送原来,他要把他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文章轰动京师,士大夫争相传阅,学者竟相效法 4、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5、导入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原文,感悟道理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诵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准游戏:开火车)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请听录音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自己试读。
(3)指名读,师生共评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经文的节奏韵律) (4)齐声背诵 3、质疑问难 (1)同学们这两句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苏询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们来讲一讲吧!(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我们已经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把握现有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拓展升华1、在生活中,你的长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三字经》教案(2)一、 教材分析三字经第十三页通过讲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告诉了大家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本课,对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一)知识与技能:1、会读国学书p13内容2、理解p13文章的意思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P13三字经的内容。
2、通过故事深刻体会古人勤奋学习的道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中体会幸福来之不易,增强学习积极性二、 设计理念环环相扣读文背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以故事创设情境,读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环节分层推进,促进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诠释本文的重点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含义三、 教学过程:(一) 复习师:孩子们,刚才咱们听了一段好听的歌谣,你们能听出来歌谣念的是什么吗?生:三字经师:是的,是咱们最近每天都在学的《三字经》,那么你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怎么样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集体诵读三字经节选)(二) 导入新课1、 同学们充满韵味的诵读,又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年代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许多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这个人是我们国家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就是孔子,孔子在当时很有名望,也有非常多学生,孔子在60多岁的时候周游列国,却在燕国请一名七岁少年做他的老师,这在当时可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孔子并不以为耻,反而对他的小老师非常尊重,这说明就算像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也还是要勤奋学习,就更不用说咱们小朋友啦!还有一名宋朝的大官叫做赵普,他的地位虽然已经很高了,但是在平时闲暇的时候他仍然喜欢坐在桌子边读《论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段,看一看这两位古代的名人是怎样用功学习的。
首先老师先给大家读一次,老师读的时候,你左按书,右指字,看哪个字不认识,听听老师怎么读洪亮,读音最标准!(儿歌)师:“左按书,右指字”生:“脚放平,身坐正”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借助拼音来读一读,看看你自己会读了吗?刚才同学们声音真洪亮!现在老师想找几位同学站起来试着读一读,如果读得声音洪亮并且字音准确,有节奏你就能成为这堂课的诵读之星,并得到一颗小星星 刚才这几位同学读的各有优点,那么现在咱们全班同学分组读一下这一段,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读的最好 分组比赛完了,咱们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看是咱们班的小男子汉更有气魄还是小美女们更胜一筹呢?咱们先男后女,一起读一读2、 孩子们,古代的时候人们学习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没有书看,所以只能把草编成席子,或者把竹子削成竹片,在上面抄写书的内容有的人为了看书的时候不打瞌睡,就把头发用一根绳子系起来,吊在房梁上面,或者在自己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来让自己清醒,孩子们,他们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那么,带着对古人的敬佩,咱们一起来听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还是一样的要求,在老师读的时候,你用手指着字,看看哪个字音不会读洪亮,读音最标准!赢得诵读之星的机会又来了!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呢?咱们先女后男,一起读一读。
3、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叫做车胤,他家里很穷,因为晚上看书的时候没有灯,所以他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在一个小袋子中,用萤火虫的光亮来照着书上的字看书还有一个小朋友和车胤是一样的情况,那么他想出来什么好办法在晚上读书呢?我们一起看一个小动画片(放映雪动画片)孩子们,动画片上的的这个小朋友叫做孙康,他利用雪反光来看清书上面的字.古代的这些小朋友,和我们不一样,既要帮家里干活,还要抓紧时间读书,一位小朋友一边砍柴一边读书,另一位小朋友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这些古代的小朋友虽然距离我们今天很遥远,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钦佩,你们想不想学习他们的精神呢?这一小节跟着老师一起读4、 孩子们,咱们分小节读完了这一页,学习了古人是怎样勤奋读书的,现在咱们试着把整页连起来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不要拖长声,而且要读得有节奏齐读)下面咱们一起拍手读全体同学手背后读四、 总结孩子们,今天咱们通过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觉得你可以怎样像古人学习呢?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学习?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向这些古人学习,做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好吗?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二、教学目的: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三、教学内容:《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流利背诵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五、学习时间: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2、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六、方法措施: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第一周:学习《弟子规》“总叙”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第1课 《弟子规》总叙学习目标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重点会背《弟子规》总叙难点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具准备《弟子规》音频教学过程一、介绍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明确: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二、学习《弟子规》总叙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2、 教师领读3、 学生试读4、 指名读5、 齐读6、 同桌练习背诵7、 小组竞赛背诵三、理解“总叙”的意思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有余力 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