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一贯环境与乡土教育融入学校本位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MB
约27页
文档ID:49164596
九年一贯环境与乡土教育融入学校本位课程教学活动设计_第1页
1/27

1九九年年一一貫貫環環境境與與鄉鄉土土教教育育融融入入學學校校本本位位課課程程教教學學活活動動設設計計<<發發現現美美崙崙溪溪>>前言前言河流是自然界中珍貴而且可以更新的資源河流在許多國家地區裡, 是人民及其他生物賴以為生的重要水資源古今中外,人與河流的關係, 源遠而且密不可分河流形成的水系,有如人體內的血脈,豐富了大地的 生命同時由於她們在地球上分佈廣泛,對自然生命史的影響相當深遠!美崙溪-一條貫穿花蓮市區的美麗溪流,孕育著大花蓮地區萬千市民 所需的水源;也是當地居民們休閒遊憩及生產生活的空間美崙溪溪流長 約 15.80 公里,發源於花蓮市西北方中央山脈的七腳川山,流出中央山脈 後即進入花蓮市區美崙溪主流為上下游窄而中游寬之袋狀河,而出海口 之海域為太平洋美崙溪流域從上游森林生態系到下游河海相連的生態交 會區,各河段都呈現出豐富的生態資源與自然景觀這些河川與土地互動 所形成的環境特性,使花蓮市成為自然度極高之美麗城市這些寶貴的環 境資源不僅是引導學生學習鄉土的最佳教學素材,也是教學者將環境教育 融入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的新契機美崙溪擁有許多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花蓮縣各級學校進行環境教育與 鄉土教育最佳場域。

作者嘗試以花蓮鄉土環境美崙溪自然資源為主體,河 川環境教育為主題,並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鄉土教育、數學、社會及語 文等學習領域中,針對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背景 及目標,規劃設計<發現美崙溪>統整課程期望本課程的呈現有助於環 境教育參與者,對美崙溪環境及生態資源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並培養 學生參與生態保育及愛護鄉土資源的環境行動能力2『『壹、內容說明壹、內容說明』』一、教學主題:一、教學主題:<發現美崙溪>二、學習領域:二、學習領域:環境教育 、 鄉土教育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數學、 社會、 語 文三、教學對象:三、教學對象:國民小學五年級/高年級四、教學節數:四、教學節數:26 節五、設計理念:五、設計理念:本課程依據單科性科技整合之統整模式並結合教學模組的設計理念, 主要以環境教育為主題教學內容,並將 自然與生活科技、鄉土教育、數 學、社會及語文等課程內容與概念,整合融入至<發現美崙溪>為達成 教學目標,本課程共規劃了六個單元教學活動,這六個單元活動可以依據 學生學習概況與教師的教學進度,抽取本課程的活動,進行獨立各單元的 獨立教學教學者欲使學生對花蓮美崙溪河川環境生態有一整體有系統的 認知與了解,也可參考本課程規劃的教學順序,循序漸進,完成所有教學 單元。

簡言之,<發現美崙溪>課程的統整模式,是一種可以將學習活動分 割為小而容易施行與管理的教學單元;在教學過程中,這些獨立的單元活 動,可以因應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需求與選擇,針對不同單元主題,運用不 同教學媒體,達成具體而明確的套裝教學計畫本課程的教學,從環境教育About(教學有關環境) 、In(在環境中教 學) 、For(為環境而教學)等三個教學角度切入,主要透過美崙溪河川生 態數位影像的呈現,進行與師生互動討論的生態解說與戶外的實地觀察體 驗在 About(關於美崙溪)的教學內容,本課程分別介紹美崙溪地理環 境特色、森林溪流與海洋等生態系統交會的生態概況及美崙溪常見的鳥類 與植物,讓學生對美崙溪環境生態有基本的認知在 In(在美崙溪環境 中)教學方面,則讓學生實地到美崙溪探訪與體驗,除了驗證先前課程所 學的知識,能更進一步的瞭解美崙溪實際概況最後在For(為美崙溪環 境而教學)層次,則藉由飲水思源議題,讓學生瞭解到河川與人類生活息 息相關及重要性,也引導學生能愛護鄉土河川及珍惜水資源綜而言之,本課程之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題,日常生活經驗為重心; 本著「讓學生具備帶著走的能力,取代背不動的書包」教學理念;從學生 日常生活與學習經驗出發,統整各科領域之技能與知識概念,以室內講解、3校園自然觀察、戶外體驗、實地探勘、野外觀察記錄、實務操作、報告發 表、作品分享等多元方式進行教學。

4六、課程架構:六、課程架構:單元活動單元活動河川環境教育河川環境教育 概念概念統整課程統整課程多元智慧與教學重點多元智慧與教學重點活動一、活動一、 生態美崙溪生態美崙溪●河川環境生態●河川生態結構●河川生物環境●河川理化環境◎環境教育 ◎社會 ◎國語□語文:表達能力/請學生發表美崙溪相 關經驗寫作能力/作文「溪遊記」□自然觀察:觀察能力/利用數位影像解說活動二、活動二、 美崙溪地形景觀美崙溪地形景觀●河川環境資源●河川資源型態●河川流域系統●河川理化資源 結構◎環境教育 ◎社會 ◎自然與 生活科技□語文:表達能力/請學生說明美崙溪流域 地理位置並 發表美崙溪地形景觀□邏輯-數學:思考/請學生說出美崙溪上 中下游地形景觀的異同及生態變 化活動三、活動三、 鳥語花香美崙溪鳥語花香美崙溪●河川生物群集 生態●河川生物棲地 生態●河川生物多樣性●河川生物群集 模式◎環境教育 ◎鄉土教育 ◎社會 ◎數學□語文:表達能力/訓練學生成為小小解說 員□邏輯-數學:紀錄統計/野外紀錄方法□自然觀察:觀察辨識能力 /野外辨識要點活動四、活動四、 虛擬實境美崙溪虛擬實境美崙溪●河川生態結構●河川理化環境●河川流域系統●河川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 ◎鄉土教育 ◎社會□語文:表達能力/請學生回答影像中, 老師所提問之問題。

□邏輯-數學:邏輯思考/推想及判斷美崙 溪各種棲息地與生物的互動關係活動五、活動五、 瀟灑走一回瀟灑走一回-- 美美崙崙溪溪自自然然與與人人文文 生生態態之旅之旅●河川生物多樣性●河川生物棲地 生態●河川環境變遷●河川環境資源 開發●河川理化環境 變遷●河川生物資源 變遷●河川流域系統◎鄉土教育 ◎環境教育 ◎自然與生活 科技 ◎數學 ◎社會□人際:溝通合作關懷/透過師生共同規 劃美崙溪戶外體驗之行,培養 學生應具備的人際智慧□內省:自我反省 /請學生思考 「日常生活 中,大自然的驚奇,隨處可見,」 , 忽略了美崙溪是花蓮市重要的水脈□自然觀察:欣賞觀察/請學生觀察美崙 溪常見的動植物,並用心欣賞自 然辨識紀錄/介紹美崙溪常見的動 植物,及基本的野外辨識方法□肢體-動覺:運動/能正確地使用野外 裝備與工具 □音樂-節奏:自然樂章/能聆聽大自然 的聲音□邏輯-數學:計算/能估算與計算時間的 規劃安排發發現現美美崙崙溪溪活動六、活動六、 飲水思源飲水思源●河川生態保育●環境倫理●河川集水區保護●河川水源水量 保護◎鄉土教育 ◎環境教育□語文:表達能力/請學生回答影像中, 老師所提問之問題□內省:自我反省/思考水資源的有限與 重要性,河川對人類社會或大 自然都具有關鍵的重要性,請 務必關愛保護我們的河川。

5註:河川環境教育概念請詳參 汪靜明 1999 河川環境教育四大內容領域及其綱目內涵概念表6圖 1 單科性科際整合模式圖/各科課程統整<發現美崙溪>七、教學目標:七、教學目標:((1 1))認知認知:1-1.了解美崙溪地理位置與環境特色1-2.能了解美崙溪流域經濟活動概況1-3.認識美崙溪常見的鳥類與花草((2 2)情意)情意:2-1.能欣賞花蓮鄉土之美2-2.能認同自己生長的土地2-3.能喜愛戶外活動((3 3)技能)技能:3-1.能辨識美崙溪常見的鳥類與花草3-2.能規畫安排美崙溪戶外教學的時間3-3.能正確使用望遠鏡及野外裝備<發現美崙溪><發現美崙溪>活動一、生態美崙溪活動一、生態美崙溪活動二、美崙溪地形景觀活動二、美崙溪地形景觀活動三、鳥語花香美崙溪活動三、鳥語花香美崙溪活動四、虛擬實境美崙溪活動四、虛擬實境美崙溪活動五、瀟灑走一回活動五、瀟灑走一回美崙溪自然與人文生態之旅美崙溪自然與人文生態之旅活動六、飲水思源活動六、飲水思源社會社會 我的家鄉 1.家鄉的自然環境鄉土教育鄉土教育傲世山水-花蓮之美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 4.生活與環境 42 生態保育 420 生物與環境語文語文 走入大自然古蹟之旅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美崙溪常見的鳥類美崙溪常見的花草數學數學 時間的計算7八、對應能力指標八、對應能力指標/ /關鍵能力:關鍵能力:【環境教育】(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1-1-1.能運用五官來觀察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能以創作文章、美勞等形式,表現自然 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2)環境概念知識2-1-1.認識生活週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2-2-1.能瞭解生活週遭的環境問題及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3)環境價值觀與態度3-1-2.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 3-2-1.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興趣 (4)環境行動技能4-1-1.能以清楚的語言與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5)環境行動經驗5-2-1.能具有參與調查紀錄與解決生活週遭環境問題的經驗【自然與生活科技】2、科學與技術認知/自然與生活科技 2-3-2-1.觀察鳥類形態與行為及其與環境互動的方式7、科學應用/自然與生活科技 7-3-0-1.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語文】C、說話能力C-2-1-1.在討論問題或交換意見時,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意思F、寫作能力F-2-10-6.能寫作遊記、紀錄野外觀察的所見所聞,增進對大自然的 深刻體會【社會】1、人與空間1-2-1.描述住家、學校及區域的自然環境特性【數學】 ◎、量與實測N-2-8.能點算兩時刻間的時間;能理解 24 時制,並應用於生活中8九、教學準備:九、教學準備: (一)教學資料準備(一)教學資料準備 本課程應準備美崙溪流域及沿路影像資料、從美崙溪上游到下 游出海口可以見到的自然與人文生態資料、古蹟及史料資料蒐集。

教師可利用數位相機自行拍攝,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更了解美崙溪 流域環境概況,也可從中思考編輯教學時,配合學生學習背景與特 性,影像教材應呈現的次序二)學校行政支援(二)學校行政支援 成功的教學有賴於教師的專業及學校行政單位的互相配合如 本課程所需應用的單槍投影機及相關的視訊設備,有賴學校設備組 的支援;校外教學部分,更需學校各處室及學年教師間的團隊合作, 方能規劃與完成一完善的教學活動三)教師專業成長(三)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應了解課程統整的內涵與模式,如本課程採用單科性科技 整合模式,將五年級上學期自然、國語、數學、社會、鄉土教育等 教學科目及環境教育概念融入到<發現美崙溪>環境與鄉土教育學 校本位課程中此外教師應對花蓮當地資源及美崙溪環境生態有詳 細的了解與認知,如美崙溪流域週邊的產業及經濟活動項目為何, 從學校出發前往美崙溪途中所需的時間及適當的教學行程規劃為何 簡言之,教師應對統整課程之教學主題有完善的認知與教學準備並 了解九年一貫課程統整的模式與類型十、教學評量:十、教學評量: 評量的目的在於得知學生學習的成效與作為改進教學內容與模 式的依據本課程除了以多元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愉悅及有意義的 學習外,也以多元的評量方法(詳參各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評鑑學 生的學習成效。

教學評量的模式可採「量」與「質」的評量,且可 視教學目標、關鍵能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流程之需要, 採取教師評量、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並應用:觀察、問答、 晤談、問卷調查、軼事記錄、測驗、自陳法、評定量表、檢核表、 討論等多元評量方式 本課程的教學評量也結合多元智慧教學評量方式如在語文智 慧方面,採取傾聽與報告(安靜聽別人報告,然後報告自己心得) 、 學習日誌與作文(要求學生養成作書面紀錄,並製作學習檔案)及 口頭評量等方式進行在邏輯-數學智慧方面,採取邏輯與推理方式, 透過問題「假使.,則會…」 ,以師生問答討論方式,進行文字紀 錄在自然觀察者智慧方面,採取大自然觀察、感官刺激練習與環 境回饋,並結合學習單或實作評量等方式,瞭解學生是否達成本課 程知教學目標與關鍵能力9十一、活動流程:十一、活動流程:教學次序教學次序教學時間教學時間教學活動名稱教學活動名稱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關關鍵鍵能能力力多元智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