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胡同 府学胡同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地区西起交道口南大街,东止东四北大街,南与中剪子巷相通,北与北剪子巷、文丞相胡同相通,全长681米明代即称府学胡同,因顺天府学设此而得名1965年将怀仁里、箭杆胡同并入现存完好的有36号院(清末兵部尚书志和住宅),65号院(顺天府学),63号院(文天祥祠) 府学胡同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曾用名炒豆儿胡同、交道口南九条西起南锣鼓巷,东止交道口南大街,全长463米明代称炒豆儿胡同,清宣统时改称豆胡同1965年将安宁里并入,改称交道口南九条1979年复称炒豆胡同现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有炒豆胡同77号院僧忠亲王府) 崇 礼 住 宅崇礼住宅位于东四六条胡同63、65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礼是光绪时的大学士,为人平庸,素无政绩,但受慈禧太后赏识而官运亨通该宅坐北朝南,占地10576平方米原有三个门,院内分为东、中、西三路院子由中间的花园相连接西院的中轴线上为四进大型的四合院,院内围廊环绕西院旁有数个跨院,东侧的第一个跨院内有北房3间,前廊后厦,书斋内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题写有苏东坡诗句的硬木隔扇,至今保存完好中间的花园有亭台、游廊、假山,山前有月牙河相绕,山北有一大厅与山上的敞厅相对,厅内有戏台前出一卷。
原有翁同禾书"定静堂"匾额东宅院为四层大四合院,后门直通东四七条可 园2 / 22可园位于东城帽儿胡同9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园为清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文煜,字星岩,满州正蓝旗人这座宅园是他出任外官回京后修建的,后因住宅分割出售,花园与住宅已不相通,故又从南边单开一门,自成一宅该花园前后两进,原东西两边都有游廊与左右相通现西游廊已有部分拆除,东游廊保存完整,但亦不能通往东院了,这样就辟出一独立建筑-可园房东边与游廊相接,游廊依山势由高渐低直抵后园全园长不过100米,宽约30米,前园疏朗,后园幽曲,主要建筑小巧多变,在不足3000平方米的园内,亭、台、榭、阁、桥各有特色,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故园主将其命名为"可园"今花园西南部分走廊被拆除,7号院内假山上敞轩已改建成房屋,山北又砌了一座二层新式楼房9号院内主要建筑无大变化孑 民 堂孑民堂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纪念堂孑民堂故址,在北河沿大街原文化部院内蔡元培(1868─1940),号孑民,是为堂名先生字鹤卿,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言年间的进士、翰林他不满清廷腐朽统治,同情康梁维新,戊戌政变后弃官救国,在上海组织爱国学社光复会,宣传"排满革命",曾赴法留学。
后,回国任教育总长 自1916年起,任北京在学校长先生就任后,一扫旧北大腐朽保守之颓风,力倡教育改革,主张兼容并包一时间具有新思想的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马寅初、沈尹默、钱玄同等一大批学者名流云集北大,校风为之焕然一新北大后来能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先生之改革与有功焉1940年3月,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毛泽东尊崇他为"学界泰斗",周恩来特作挽联颂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主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1947年,北京大学师生将1935年以前的北京大学旧图书馆特辟为"孑民纪念堂",以纪念蔡元培先生该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北京四合院,此院原为清乾隆年间的国舅、在学士傅恒府邸中的一个院落,此院坐北朝南,正南起首为垂花门,过垂花门为前院;前院有正房五间,带东西耳房,有月台,另有东西配房五间,院内四周连以游廊后院为七间后堂,东西亦有连通之配廊美 术 馆 东 街 25 号 大 宅 院美术馆东街25号大宅院 位于东城区美术馆街25号该院原为一带花园的住宅,1958年建美术馆时,占用了该宅西部的花园部分,现只剩东半部住宅部分,大门一间,倒座房五间,合瓦清水脊顶。
在倒座与过厅之间,现为一宽敞庭院,过厅九间,合瓦清水脊顶,前后均带走廊,门前东西各有一上马石;过厅后为垂花门,门两旁有石狮,门内为一院落,正房三间,前后带廊,左右各有三间耳房正房室内有硬木雕花落地罩,罩中为一月亮门,周刻竹、梅等,刻工精细;东西厢房各三间,均为合瓦清水脊院子西部顺走廊往北,过一月亮门进入第三进院,院内有正房五间左右各带动一间耳房,为硬山合瓦清水脊此宅最早为慈禧太后侄女宅,民国初卖给一德国商人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也曾在此居住过帽 儿 胡 同 11 号 四 合 院帽儿胡同11号四合院 东城区帽儿胡同路北原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显官巨宅,这就是如今被分割为八个门牌号的清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的宅园现存的11号院为住宅的主要部分,是一所坐北朝南,前后五进的大四合院(其东院9号为附宅花园"可园")大门南开,八字墙,上马石分列两旁大门对面街南是一字形砖彻大影壁,颇有气派入门迎面为大照壁,其西侧开有四扇屏门,通往后宅第一进院落,南为七间倒座房,北为砖雕精美的两券垂花门第二进院落,北为左右各带两间耳房的三间正厅第三进院落是本宅正房院,北有左右各带一间耳房的正房三间,前廊后厦,带坐凳围栏的转角廊环通全院。
第四进院落,布局与第二进完全相同第五进院落,有后罩房十六间此宅具有鲜明的晚清建筑风格,主房均为大式硬山合瓦顶,带排山沟滴,屋宇高大,庭院宽敞,布局严谨据东院"可园"碑记可知,园与宅均应建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夏文煜自称,他"由道员升至督抚,屡管税务,所得廉俸历年积至36万两"他正是利用所搜刮的民脂白银36万两,建造了如此规模宏大的宅园此宅在北洋军阀时期曾被代理总统冯国璋买得冯购得此宅后,曾将全宅油饰一新,还通电通水,并在今7号院盖了一座二层小楼日伪时期,冯家又将此宅售与北平伪军司令张兰峰建国后,该宅曾作为朝鲜驻华使馆,现为某单位宿舍后 圆 恩 寺 7 号 四 合 院后圆恩寺7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既有中式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的住宅其中部为一西洋楼房,楼前有一个带喷泉的圆形水池,周围还点缀着采自圆明园的刻石池东南有一花岗岩的西式拱形顶圆亭,由瓜棱柱支撑,再往东有一组假山及仿古建筑;池北为大楼,池西为后置一座中式四合院这所中西合璧式住宅,原是清代庆亲王第二子的府第据说他娶了一个名叫红宝宝的名妓,为博其欢心,按其意建造了这座不中不洋的住宅供她享受。
抗战胜利后,这里曾成为蒋介石行辕解放后,此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华北局所在地国 祥 胡 同 甲 2 号 四 合 院国祥胡同甲2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国祥胡同甲2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清代那王府一部分那王府得名于它最后的一位主人那彦图国旺胡同路南为其马场、帐房,现在还保存两个院落,从北边开了个门,故成为国祥胡同2号这是原王府中路最北边的两个并排院子该院中有两座山湖石,下有高近两米的石座,座上雕有海水江崖花纹,转角廊环绕全院,从垂花门处有走廊通西院 西院内亦为转角廊环绕,东厢房即为与东院相通之过厅西稍间为佛堂,碧纱橱内装裱了名人书画,上部的横披窗上还有玉石画及镌刻的成亲王所写的"相灵古瑟"诗一首西北边跨院内还有一西式二层小楼,似民国时建筑原那王府建筑除这两个完整院落外,鼓楼中学院内西边还有几栋配房,其余几乎全部拆除西 堂 子 胡 同 25—37 号 四 合 院西堂子胡同25—37号四合院位于西堂子胡同25-27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由多组院落构成的中型四合院建筑群,格局基本完整,院落中间穿插有长廊、假山、花园等其中25号院为三进院落,宅门与正房以抄手廊贯通,正房内留有清式楠木雕花隔断,精巧别致。
此宅原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所用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曾任闽浙总督、军机大臣、两江总督等,1876年以钦差大臣身份率军入新疆,阻止英国、俄国对新疆的侵略,有很大功绩民国时期,这里是国画家、清宗室溥雪斋购得,作为住宅今宅一部分为民居,一部分为台湾饭店使用府 学 胡 同 36 号 四 合 院府学胡同36号四合院(包括交道口南大街136)四合院是两座相邻的宅院,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一宅,随墙辟门北向,在府学胡同路南;西一宅,门西向,在交道口大街路南,二宅均属后辟门,原有门均在麒麟碑胡同,随胡同弯道走向,分路东、路北两宅,是一组建筑宏伟、占地广阔的建筑群两组院落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均属清末兵部尚书志和所有又据朱家晋先生说,光绪二十九年,李鸿章之孙李国杰袭肃毅侯授散秩大臣,当时总捕胡同宅院已建成显忠祠,故买此宅奉母居住此两宅于民国年间,均被售出或转让,东宅曾为敬懿、荣惠二太妃所居敬懿、荣惠二太妃先迁至大佛寺大街路西的大公主府,继又迁居于此宅,此宅之西院当是为二太妃所居而翻建的两所宅院近年来虽有较大变革,但其主要建筑属完整内 务 部 街 11 号 四 合 院内务部街11号四合院 位于东城内务部街11号,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型宅院。
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有起脊大门两座现西边大门封堵,只能从东大门出入大门内又可分为四组院落当中是两宅并列各自独立的正院,前面各有垂花门一座,内为各有厅堂的数层四合房屋;东部院落宽敞,房屋少且只有两进大无配房,当初或为静室、书斋之属;西院房亦不多,且形制、结构均为简陋,和前面院落有明显不同,显然不是同一整体建筑整个院落的煞尾是占地广阔的后花园,堆山、花厅、亭台俱备,并搜集一些圆明园石雕作为点缀至于它的主人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清乾隆时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的府第,一说为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麟庆之祖宅1984年此处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礼 士 胡 同 129 号 四 合 院礼士胡同129号四合院位于东城礼士胡同129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礼士胡同原名"驴市胡同",因其不雅,在民国时改为礼士胡同该院临街的八字墙异常宽大,院墙和八字墙上,都有精致的砖雕大门三间,二门左右各有一石狮,其状古朴二门内并列两个由回廊相通的四合院,廊内的什锦窗完整、漂亮房子的建筑也很讲究:正房均为五间,走廊尽头及房屋坎墙上均有雕刻连接东西两院的除走廊外,还有两院中间的过厅,过厅为两卷勾连搭式,墙是磨砖对缝。
这所宅子曾被许多人误当作清代大学士刘庸的宅子,其实此为清末武昌知府宾俊宅,后几经易手,卖给天津盐商李颂臣,他交给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修改成今之规模1984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前 鼓 楼 苑 7 号 四 合 院前鼓楼苑7号四合院位于南锣鼓巷内的前鼓楼苑胡同7号,为二进四合院寺门一间,坐北朝南,门两旁有抱鼓石,硬山合瓦清水脊顶大门内有一影壁,经西过屏门、竹林进入一进院,院内有倒座房六间,倒座房对面为一垂花门,南为两扇攒边门,屏门连接抄手廊,二进院有正方三间,左右带耳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均为合瓦清水脊顶此院现为某部宿舍帽 儿 胡 同 5 号 四 合 院帽儿胡同5号四合院 位于鼓楼南帽儿胡同5号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该宅为一四进的四合院该院结构严谨,布局完整,原状保持较好,是现存较完整的四合院大门一间,门内有影壁,左有四扇屏门,倒座房6间,为硬山合瓦皮条脊 与倒座相对的是一间二道门,左右各有一石狮,灰筒瓦院内有三间过厅,前带走廊,另有东西厢房各3间,东西配房各5间,额枋处绘苏式彩画房门还保留清式的裙板。